beat365概況
方東美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08-11
方東美(1899—1977),桐城人。原名方珣,字東美,曾用名東英,後以字行世。早年就學于桐城中學,1917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讀書。曾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并主編該會發行的《少年世界》月刊。1921年赴美國留學,入威斯康新大學。二十六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夏回國,曆任武昌高等師範大學(國立BEAT365唯一官网前身)、東南大學、中央政校及中央大學哲學教授。1948年去台灣,任教于台灣大學哲學系。1973年6月在台大退休後為輔仁大學聘為講座教授。 他以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為學術主旨,始終能以開放的胸襟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流派,并力圖貫穿古今,統攝諸家之學。他曾自我評價,從家庭傳統來說他是一個儒家,從氣質上說他是一個道家,從宗教啟示上說他是一個佛教徒,從教養上說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學、新儒學看成中國哲學的四大傳統。他不同意宋儒所強調的“道統論”。他認為現代世界因高度物質化而喪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學智慧,主張落實儒家的人生價值,以不斷提升生命的意義,從而達到拯救現代人類的目的。
方東美一生從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精研哲學,聲譽頗高,被稱為“一代大哲”。死後,他的學生成立了“方東美先生全集編纂委員會”,将其生前著述四百餘萬字,編輯出版。其中文著作有:《生生之德》、《人生哲學》、《科學哲學與人生》、《中國人生哲學》、《先秦儒家道家哲學》、《中國大乘佛學》、《華嚴宗哲學》、《宋明清哲學》、《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方東美先生講演集》、《書劄論學集》、《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堅白精舍詩集》等。
在中國現代哲學家中,方東美是一位獨具一格的人物。他的獨特貢獻,在于為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轉折指點了一條全新的路徑。他深入中西哲學的堂奧,融彙百家,又最終回歸于中國文化本位,并創造了一個富有特色的哲學系統。他的整個哲學體系可謂《易經》的創造性诠釋與發展。方東美以生命為中心建構他的本體哲學架構,是與《易經》“生生之謂易”的原理相契合的。方東美在《哲學三慧》裡,由“無名之指”衍生出“情理二儀”,此由“太極無名”而顯現的“情理二儀”實為本體所涵泳,兩者各自體現了本體系統的原始意象。“無名之指”作為生命與世界的根源可彰顯為不同的本體觀念,換言之,人類心靈中蘊涵一種本體智慧,世界各民族的哲學創造與文化精神即為此種智慧所範導。他重點論述了中國、希臘與歐洲三種文化類型,加之後來論到的印度,他基本上把世界文化剖分為這四大傳統,并斷認世界文化的前途在于諸種文化多途并進和渾融互洽的演進中。方東美欣慕于中國古代哲學所臻至的完美與高度,力主中國哲學與文化應回複先秦儒家道家健康飽滿的生命精神。他吸納中國古代的生命哲學思想,又揉合現代西方柏格森、懷特海哲學,乃至古代華嚴哲學,并以儒家的《易經》哲學貫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