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beat365概況  >  曆史名家  >  正文

石峻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08-11

石峻先生是著名的中國哲學史專家、佛學家、教育家,曆任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學會理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他對哲學、特别是中國哲學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大家都尊敬地稱他為石公。 1916年,石公生于湖南零陵(今永州市),自小在其父的教育、熏陶下,接觸了大量宣傳新思想的進步書籍。中學時代,石公的理科成績很好,特别是數學和物理,深得當時長沙廣義中學校長的賞識。他因為對“國學概論”這門課程的興趣,自學了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和胡适的《中國哲學大綱》,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哲學。後來,又在數學教員楊炎和的推薦下,細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當時隻有上卷),于是立志到北京去讀哲學。1934年,終以優異成績被北大哲學系錄取。在大學期間,他幾乎選聽遍了北大所有文科著名教授的課,同時還保持了自己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1938年,石公留校任教,為其導師湯用彤做助手。1948年,受聘于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任副教授,并兼任BEAT365唯一官网圖書館主任。1952年,石公到北大,與馮友蘭、張岱年等教授一起在國内首開“中國近代哲學史”課程。1955年,為籌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又被調入人大,任哲學史教研室主任,1963年晉升為教授,兼校務委員。1981年,在國務院批準下,成為中國首批中國哲學史專業博士生導師之一。

石公執教六十年間,先後開過“哲學概論”、“倫理學”、“老莊哲學”、“孔孟哲學”、“邏輯學”、“史料學”、“中國近現代哲學”、“印度哲學”、“中國佛學”、“中國哲學史原著選讀”等十餘門課程。 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他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目前活躍在各大學和科研部門的中國哲學方面的骨幹,相當一部分是他的高足。他對待研究工作厚積薄發,從不嘩衆取寵,數十年如一日,紮紮實實做學問。他主持編纂的《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人民出版社1955年)、《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1-1983年)等,在學界長期使用,頗得好評。他主編的《漢英對照中國哲學名著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選材和譯述精當,是對中國哲學世界化的成功探索。其上世紀發表的主要論文有:《略論中國人性學說之演變》(《哲學評論》1944年9月九卷三期)、《論玄奘留學印度與有關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些問題》(《曆史研究》1956年第2期)、《顔淵》(《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2期)、《有關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幾個問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讨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中國哲學史研究要進一步科學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1年第1期)、《哲學史研究随想錄》(中國哲學史研究)1982年第4期)、《〈肇論〉思想研究》(《國故新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宋代正統儒家反佛理論的評析》(《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2期)等數十篇。

衆所周知,石公是國際知名的佛學專家,但他在多年的佛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卻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堅持嚴謹治學的科學态度。先生生前曾反複強調:決不能把研究宗教與研究馬列主義對立起來,搞馬列而不了解宗教,馬列也是搞不好的。他提出在研究佛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同時,要堅決反對教條主義,注意曆史發展、中印比較,突出中國特色。另外,石公學習過英、德、俄、梵四種語言,西方哲學與印度哲學的造詣極深,曾用英文撰寫多篇介紹中國哲學的論文,用俄文為《蘇聯大百科全書》撰寫有關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條目,及晚年主編《漢英對照中國哲學名著選讀》,在宣傳中國哲學,促進中國哲學世界化的事業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