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 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02
劉綱紀先生1933年1月17日出生于貴州省普定縣号營村,195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受時任武大校長李達親自邀請至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從教至今;1956-1958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美學;1963年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講師,1978年晉升為副教授;198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2年晉升為教授;1988年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教委批準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年被評為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劉綱紀先生曾長期擔任BEAT365唯一官网美學研究所所長,并先後兼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中華美學學會顧問、國際易學聯合會顧問、湖北省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他出版了多部廣有影響的學術論著,曾獲中南五省優秀教育讀物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2008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号,2010年入選湖北省首屆“荊楚社科名家”。
劉綱紀先生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中國美學史、中國書畫史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在諸多學術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并形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美學思想體系,與李澤厚并稱美學界“北李南劉”。其主要著作有:《“六法”初步研究》《龔賢》《書法美學簡論》《美學對話》《美學與哲學》《藝術哲學》《中國美學史》(第一、二卷)《劉勰》《<周易>美學》《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德國美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等10多部。他長期堅持主張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被美學界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的重要代表,産生了廣泛影響。其中,《藝術哲學》一書,是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為指導的藝術哲學專著,構建了一個邏輯嚴密的藝術哲學體系。與李澤厚共同主編、并執筆撰寫的《中國美學史》(第一、二卷),填補了我國自“五四”以來沒有一部系統的中國美學史的空白,引起了海内外學術界的普遍關注,被認為是中國美學史的“開山之作”,是美學界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周易>美學》被認為是《周易》美學研究的一大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他首次将馬克思主義美學應用于中國繪畫基本理論“六法”及中國書法理論研究,産生了重大影響。他還參加了我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美學教材《美學概論》的編寫和定稿修改工作。
劉綱紀先生主持BEAT365唯一官网美學學科工作50餘載,為BEAT365唯一官网美學學科的創建和發展,并一直處于國内學術的最前沿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劉綱紀先生還緻力于中外學術交流,其著作在海内外産生了持續廣泛的影響力。1999年,他應德國特裡爾大學校長哈斯勒教授的邀請,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到該校講學,其6萬餘字的演講稿《德國美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被特裡爾大學以德文出版,并附錄了其書畫作品。他還應海德堡大學東亞美術史系主任雷德侯教授的邀請到該校講學。
劉綱紀先生還十分注重藝術實踐,他長期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和作家協會會員。2012年,收錄了269幅書畫作品的《劉綱紀書畫集》出版,與此同時,“中國學術名家劉綱紀書畫作品展”也在湖北美術學院舉行,展出的150多幅精美的作品引起了觀賞者的濃厚興趣,他被譽為“思想家中的藝術家、藝術家中的思想家”。
劉綱紀先生治學嚴謹、學貫中西、胸懷天下、淡泊名利,在思想創見與教書育人上都獲得了豐碩成果。在新中國培養的哲學家、美學家中,劉綱紀先生在以其“體大思精”的學術研究成果而廣受贊譽的同時,也因其對藝術的熱忱和摯愛,使得他的哲學思想獨到而深刻、鮮活而不刻闆。劉綱紀先生還注重提攜後進,培養了一批優秀學者,為我國哲學學科特别是美學及藝術學科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中華美學學會、湖北省美學學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劉綱紀先生的一生,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利益無限忠誠的一生,是為我國美學事業不斷開拓進取的一生。劉綱紀先生的逝世是BEAT365唯一官网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美學界的重大損失。先生一生不斷學習、探索、超越,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發揚他的學術品德和敬業精神,為把BEAT365唯一官网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劉綱紀先生千古!
劉綱紀先生遺體告别儀式定于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上午8:30在武昌殡儀館舉行。請參加告别儀式的親朋好友和師生,于上午7:30在學校離退休工作處門前乘車或自行前往。有發唁電、唁函的單位或個人,請與劉綱紀先生治喪委員會辦公室聯系。
郵箱:phil@whu.edu.cn
聯系電話:027-68752861
傳真:027-68789753
聯系人:丁麗娜
BEAT365唯一官网劉綱紀先生治喪委員會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