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嚴瑜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9-08

本網訊(通訊員肖帥萍)組織不文明行為是全球職場員工正在經曆的普遍問題。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學系嚴瑜教授主持的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組織不文明行為研究》(22FGLA006)從多方面對組織不文明行為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究,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3年開春至今,嚴瑜教授團隊在國際SSCI期刊連續發表了四篇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首先,嚴瑜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肖帥萍以及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Zhiqing Zhou教授共同關注了組織不文明的線上表現形式,在心理學SSCI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了學術論文“Effects of two-dimensional cyber incivility on employee well-being from 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深入探讨了職場網絡不文明對員工情緒耗竭的影響,試圖提供更多關于二維職場網絡不文明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員工幸福感的見解。基于自我決定理論和調節定向理論,通過情境實驗和時間滞後兩項研究,考察了主動和被動的職場網絡不文明行為影響情緒耗竭的即時和延時效果及其内在機制。研究揭示了二維職場網絡不文明相似的作用機制,證明了主動和被動職場網絡不文明對員工情緒耗竭的消極影響,内在動機是重要的中介因素。然而,究竟主動和被動網絡不文明哪個的作用更強?答案不是唯一的,主動職場網絡不文明可能表現出更強的即時效應,但被動不文明的消極影響具有縱向持續性。納入時間因素的考察會得到更全面的答案,這也反映了它們在作用機制上的潛在差異。該研究強調了職場網絡不文明的重要性,并呼籲學者們采取更廣泛的視角對職場網絡不文明進行深度研究。

其次,嚴瑜教授與其博士研究生Mujahid Iqbal進行了一項組織不文明的跨文化研究,在國際心理學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發表文章“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Between Perceived Incivility and Instigated Incivility on Workplace: A Cross-Cultural Daily Diary Study”,深入探究了職場不文明行為作為一種重要的人際壓力源,在感知工作場所的不文明行為與煽動不文明行為之間的關系與機制,以及存在的文化差異。團隊調查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員工,發現員工在感知不文明行為、下班後的負面情緒、次日早晨煽動的不文明行為以及人格特征/狀态等方面存在文化差異。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員工來說,感知到不文明行為會導緻員工工作日結束時的負面情緒增加,進而提高次日早上對同事煽動不文明行為的頻率,同時對于那些高水平自我調節能力的員工來說,這種可作用路徑的影響更小。但是,巴基斯坦人的結果比中國人更顯著,具體來說,巴基斯坦員工在感知不不文明、負面情緒、煽動不文明和自我調節方面的總體得分高于中國員工,中國員工的狀态正念得分更高。這些發現表明,作為日常負性事件的職場不文明行為必須通過調節來緩解,特别是對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 (如低自我調節能力和低狀态正念水平)的人。

另外,嚴瑜教授的研究團隊關注了物質使用障礙群體的偏離行為和消極情緒,在國際健康心理學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發表文章“A Mediation Moderation Model between Self‐Evaluative Emotions and Relapse Rate among Polysubstance Users: A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分析了多物質使用障礙(PSUD)群體與單一物質使用障礙(SSUD)群體在複吸風險、自我評價情緒(如羞恥和内疚)和人格因素(如自我效能感)方面有何不同。結果顯示,羞恥傾向與複吸率呈正相關,内疚傾向在羞恥傾向與複發率之間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緩沖了羞恥傾向對複吸率的影響。雖然在兩個研究組中都發現了中介和調節作用,但PSUD患者的中介和調節作用明顯強于SSUD患者。更具體地說,患有PSUD的人在羞恥、内疚等方面的負面情緒和偏離行為表現更突出。此外,SSUD患者在自我效能上的得分高于PSUD患者。這些研究結果表面擺脫物質成瘾應該采取多種策略,提高成瘾者的自我效能感。

最後,嚴瑜教授等人的研究深入探索了職場中物質濫用者如何激活他們的羞恥感和内疚感,從而阻止職場偏離行為的發生。在國際健康心理學SSCI期刊《Frontiers in Psychiatry》發表文章“Shame and guilt activations: Associations and Sociodemographic Differences among Ploy-substance Abusers ”,本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羞恥感和内疚感與多物質濫用者之間的關系。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城市的五個康複中心的204名多物質濫用的男性樣本參與了這項研究。為了進行比較,招募了215名年齡匹配的健康個體作為對照組。全部的參與者報告了他們在羞恥感和内疚感量表(SSGS)和人口統計表上的得分。采用了橫斷面研究設計。研究結果表明,羞恥感和内疚感的激活與多物質濫用之間存在關聯。這些結果表明,多物質濫用者可能會從心理治療幹預中受益,以避免對其物質使用感到羞恥和内疚。

通過《組織不文明行為研究》項目的研究,嚴瑜教授團隊深入探索了組織不文明行為的消極後果以及作用機制。同時,呼籲社會各個層面能夠廣泛關注工作場所(現實或者虛拟職場環境)新興的偏離行為,為了解和促進員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支持,助力組織的文明行為規範,營造文明健康的現實和網絡職場健康工作環境。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