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上線!《應用倫理》正式創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9-19
本網訊(通訊員 鄧莉萍)由BEAT365唯一官网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應用倫理》(PLJ-2022-466)正式創刊了!
《應用倫理》是由BEAT365唯一官网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的以适應中國應用倫理學研究與實踐的飛速發展、應用倫理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緊迫需要而舉辦的綜合性專業學術集刊。《應用倫理》由萬俊人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建華教授任主編,葛四友教授、劉曉飛教授任副主編。
《應用倫理》主要面向應用倫理學研究、應用倫理專業碩士(MAE)教育、不同行業(部門)的倫理委員會,常設欄目有“基礎理論”、“專題研究”、“學術前沿”、“案例分析”、“動态·專訪”等。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299号,BEAT365唯一官网新文科大樓313-2室,《應用倫理》編輯部
主編介紹:
李建華:哲學博士,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2009年),二級教授(201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6年),目前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評審專家、中國倫理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名譽主任等職。曾任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哲學)專家、湖南省社科聯兼職副主席、湖南城市學院黨委書記等職,2021年7月入職beat365体育官网。
長期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是倫理學基礎理論、道德心理學、政治倫理學、中國傳統倫理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11部,合著、主編等著作20多部。主編“中南大學倫理學書系”“當代湖湘倫理學文庫”“政治與社會哲學叢書”等大型學術集成系列出版物,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40多項。
發刊詞:
主編:李建華 / 文
随着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應用倫理”成為哲學門類下單列的專業碩士授權學科,這不但意味着應用倫理學研究受到了應有的重視,而且應用倫理教育也提上了十分重要的議程。《應用倫理》應運而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經濟發展、生态環境、科學技術、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缺失和倫理失範,有的是倫理困惑,有的是倫理難題,有的是倫理問題,均亟待解疑、解決與克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緊迫任務,生态文明的進步,醫療、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等綜合體制改革不但内生了對應用倫理學的召喚,而且通過應用倫理及其教育可以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為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增智與助力。不容回避的問題是,我們對應用倫理問題的關注及其理論知識的運用并沒有形成自主的知識體系,即便我們已經在應用倫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構建中國應用倫理學及其教育的自主知識體系還剛剛起步,任重道遠,《應用倫理》願為此盡綿薄之力。
如果從應用倫理“如何用”的視角看,我們要緻力于正确處理體與用、該與用、運與用、效與用的關系。
應用倫理不能因為其“應用”性而被視為一種派生性和工具性存在,有其存在的本體,如何正确認識和處理了倫理的“體用”關系,是“用”好應用倫理的根本性前提。人是倫理的載體,也是倫理的唯一主體,離開了人及其人倫世界無所謂倫理,應用倫理也不存在。以人為本,堅持人是目的,關心人類的命運,是應用倫理的根本,“應”之所及無非是人本身。
倫理之“用”并非“濫用”,而要考慮“應該”或“不應該”用的問題,即應用倫理一定要有自己鮮明的價值立場,這就是尊重人權、公平正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自主自願,和諧均衡、普遍幸福等倫理原則。所謂“價值中立”的倫理應用不可取,所謂“無立場”的倫理分析必須擯棄,這是倫理本身内生的“應當”,也是本刊的擔當。
應用倫理的特性在于問題導向,為解決問題提供多種可能的路徑、方式與方法,做出最優選擇,其中必有“技術含量”,即應用倫理一定是有“技術”地運用。當代應用倫理不但出現了部門化、專業化等日益細化的特點,而且其運思進路、分析工具、決策模型等日趨技術化。這就決定了應用倫理需要有基于多元開放、廣泛借鑒的運思、動作、運動之功。
應用倫理不是紙上談兵,旨在通過解決倫理問題,提高社會治理的水平與能力,由此産生一定的社會效用、經濟效益與學術效應,無效的倫理應用不是應用倫理,追求有效性才是應用倫理的基本出發點,這也是應用倫理獲得高度重視和廣泛認可的前提。由此會催生出應用倫理效用評估研究的新領域和從事具體評估的機構與人員,值得期待。
如果從應用倫理“為何用”的視角看,要把準學識、學術、學科、學人的目标任務。
應用倫理教育的首要意義便是普及應用倫理學識,特别是應用倫理“常識”的對于應用倫理學識的普及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應用倫理所面對部門或領域的多樣性,社會倫理問題的普遍性,決定了應用倫理不是簡單地将普遍倫理原則直接運用于某個特殊領域,而是需要全社會所有從業人員都具有強烈的倫理意識和自己本領域最基本的倫理知識,由此盡量減少倫理問題的發生。
應用倫理學術的繁榮首先離不開具體的倫理境遇和倫理難題。應用倫理在處理現實的倫理難題時,不能簡單地套用一些所謂“黃金規則”的普遍道德原則,而是需要在現實的倫理困境和普遍倫理原則之間來回雙向反思,尋求适用于特定領域的價值規範。這些價值規範或技術路線的形成本身就是學術探讨的過程,通過争論、辯論達成基本共識,哪怕最終還是各執己見,這才是真正的應用倫理學術特色。
随着應用倫理特别是經濟倫理、生态(環境)倫理、科技倫理、生命醫學倫理等的快速發展,應用倫理的學科建設也提上的重要日程。應用倫理學就其學科性質、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而言,目前尚未得到明晰或存在多元化的取向,導緻學界缺乏一緻的共識,盡管有了“應用倫理”的單列,但層次還沒有上升到博士學位點學科層次。與此同時,應用倫理沒有很好地将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學術資源進行相互融合,不同領域之間存在較大鴻溝,其他領域的專家與倫理學學者之間難以達成真正的溝通,造成了應用倫理自身蘊含的跨學科特性沒有真正凸顯出來。
培養應用倫理學人也是應用倫理教育的應有之義,這裡的“學人”包含了應用倫理學的專門人才和具有倫理情懷與素質的其它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應用倫理學人才是普及應用倫理學識的直接目的,也是繁榮應用倫理學術、提升應用倫理學科的基本前提和必由之路,因此,培養應用倫理學人貫穿于應用倫理教育的全過程,也是應用倫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和靈魂之所在。
如果從應用倫理“如何教”的視角看,要構建學位型、專業型、通識型、培訓型教育體系。
從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看,倫理道德問題在各領域、各行業、各部門、各群體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倫理治理的重要任務擺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所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應用倫理專業人才的奇缺,打造一支既懂專門知識又懂倫理的應用倫理專業人才隊伍迫在眉睫,盡快建立健全高效務實的應用倫理教育體系尤顯意義重大。《應用倫理》竭誠為應用倫理教育服務。
學位型應用倫理教育往往是通過應用倫理的學位教育方式來進行,去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學科目錄調整時将“應用倫理”例為專業學位,就是實施這種學位型教育的重大舉措。從目前國家需要的緊迫性來看,在大力培養應用倫理學人才的過程中,把應用倫理研究與人才培養擺在重要位置是必要的。學位型應用倫理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使學生既要懂專門專業又要懂倫理學知識,使雙重知識有機結合甚至疊加,成為具有高瞻遠矚和綜合統籌能力的實踐型人才。要完成這一教育使命,在适當的時候需要增設應用倫理專業博士學位。
專業型應用倫理教育往往是通過其它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來完成,主要集中于某一具體學科領域的倫理問題,對這一專業的研究生進行應用倫理教育與培訓,更具針對性和跨學科性質。我們在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碩士等領域已經開設了法律倫理、公共倫理、工程倫理專門的學位課程,但分量還不夠,國外高校注重從各前沿科技領域專業來培養科應用理人才的教育模式已經相當成熟,我們可以借鑒。
通識型應用倫理教育是通過大學通識教育培養應用倫理人才的有效途徑。各級各類高校都要大力展開應用倫理教育,培養具有專業創新能力、具有專門倫理意識、能夠擔當社會倫理責任的時代新人。要開好應用倫理金課,要推出應用倫理教學名師,特别是要編好應用倫理精品教材,在國家層面做好統編教材的同時,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學科專業特點編寫個性化教材,以增強應用倫理教育的針對性。
培訓型應用倫理教育是高校面向社會各類組織或個人開展的臨時性、短期性教育。這種教育類型也許是出于對某一科技現象或事件的解惑或回應,也許是出于某一行業的崗位要求,也許是出于某一單位員工素質的提升,也許是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或知識補缺。培訓型倫理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針對性強、時間短、見效快,是前三種類型的重要補充,共同構成高校應用倫理教育的有機體系。
“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 也許我們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我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也許“萬事開頭難”,但我們更堅信“衆人拾柴火焰高”。《應用倫理》願與大家一道勠力同心,在努力構建中國應用倫理學及其教育自主知識體系的大道上,無所畏懼,一路前行!
創刊号目錄
2023年第一期
文章來源:珞珈應用倫理公衆号https://mp.weixin.qq.com/s/02kdB3gxplzx3xCvCmFo4w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