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封城下的心理關愛:煎和熬都是共克時艱的方式,加油也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2-13

本網訊(通訊員 張帆 楊子雲 魏心妮)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19天,疫情在持續,人們的恐慌、焦慮和不安也不停地此起彼伏着。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每一天的疫情都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然而,在身體上的疾病正在獲得治療之時,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一、武漢廣大民衆急需心理關愛

這個問題所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還包括群體和社會, 處理不好,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都會産生阻礙。更為嚴峻的是,由于我們面對的是 前所未遇的難題,無論是心理學界還是其他各界,都沒有現成的方法和經驗可資運用。

1、可能的問題

01、新型肺炎對人們的心理影響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未知病毒,這種不确定的負性事件會使人們産生恐懼心理,擔憂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并且,由于此次病毒與2003年的SARS有諸多相似之處,喚起了人們的記憶,産生諸如驚恐、焦慮、 悲傷等消極情緒。

02、封城隔離對人們的心理影響

封城半月有餘,人們長時間待在家中,沒有社交娛樂,活動單一、缺少運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壓抑、煩燥、空虛、抑郁。

時間越長越難以忍受,甚至會導緻一些偏激行為。另外,流落城外的武漢市民既無家可歸又擔憂城中的家人,部分人還受到了排斥和歧視。

03、過量信息對人們的心理影響

在這個特殊時期,足不出戶的人們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所淹沒。這些信息中有謠言,也有真相,人們無暇分辨,也沒有能力分辨。

矛盾的信息會使人産生越來越多的消極情緒,如憤怒、恐慌、悲觀、絕望等。負性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地疏導,不但會損害民衆的心理健康,也是一種潛在的社會隐患。

二、民衆的心理現狀

以下幾類群體可能會承擔更大的壓力,也表現出相應的心理問題,更需要給予心理關愛。

01、疑似和确診群體及其家屬

(1)自己或親人是否感染肺炎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引發的焦慮、擔憂和恐懼,乃至社會功能受損。

(2)被隔離或監督過程中倍感歧視或加重恐慌。個人信息被公之于衆,四鄰八舍敬而遠之,甚至會有風言風語,感覺不被尊重。

(3)确診或治療過程中的就醫困難引發的無助和絕望。因缺少醫療資源導緻的 部分已确診者就醫困難、求助無門,産生焦慮、無助情緒。同時,對救助管理過程的 不滿産生失望與憤怒情緒。

(4)重症死亡産生的悲痛。親人患病未及時得到醫治或治療無效死亡引發的哀傷。

02、一線工作人員群體及其家屬

(1)醫務人員因自身感染導緻家人感染的愧疚。有的醫務人員感染了自己家人,包括孩子,覺得自己是“罪人”,不願接受治療,甚至有自殺傾向。

(2)醫務人員的失落感。被感染後隔離的醫務人員,以及沒有機會上“戰場”的醫務人員會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了,導緻情緒低落。

(3)醫務人員因目睹或者耳聞諸多無能為力的救治場面,可能會産生心理創傷。

(4)社區工作人員臨危受命,處理問題多,工作強度大,容易感受到挫敗感和無力感。

03、弱勢或匮乏群體

可能是經濟資源匮乏,因無法工作而緻使經濟來源斷絕;或者人力資源匮乏,因疑似或确診被隔離,導緻無法贍養老人,照顧孩子。

一個家庭中多人感染引發的人力匮乏更為嚴重。這些都會引發的現實生活的焦慮。

04、有重大疾病史的群體

有心理病史和身體病史。疫情所産生的威脅,會加劇其内在心理的動蕩。

其中老年人群體往往因為有一些身體病史而增加了感染和死亡風險,因此老年人及其家屬也會感受到更多的壓力,疫情的沖擊會進一步導緻心理應對系統的崩潰。

三、建議和對策

01、個體層面

傳播、普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引導廣大民衆進行自我心理調适。

例如充實個人生活,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安排。又如有意識地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合理地篩選信息,将注意力轉向運動健身、獲取知識和學習技能等方面。

此外,在信息鋪天蓋地無法辨别信息真僞的時候,接受信息以後不要馬上反應,因為這會相互影響,推波助瀾。

最好冷處理一段時間。要以積極的心态面對每一天,讓希望、樂觀、自信、堅韌充盈着人們的心靈。

02、家庭層面

長期以來,家庭是中國社會文化的關鍵單位,很可惜最近幾十年快速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疏離了家庭生活。這次隔離讓大家重回家庭,也許是家庭文化重建的一個契機。

應該借此機會形成積極的家風,引導家庭成員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積極心态,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關系。

與家庭成員多交流多溝通,彼此之間分享重要信息和心情感受,共同重建對生活和未來的的信心。

03、組織層面

圖片來源微博@人民日報

組織是關鍵,是重中之重。值此非常時期,更需要黨和政府各級組織出面,方有可能讓心理關愛工作真正開展起來。千萬不要讓武漢市民變成烏合之衆,這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1)各級組織要設立具體的應對計劃和指導綱領,建立高效統一的心理援助渠道,鼓勵有需要者尋求專業幫助;

(2)動員和引導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投入戰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源頭上杜絕由疫情引發的心理問題。

(3)政府重視、專家參與、全民響應、共克時艱,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但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還能讓民衆在疫情結束之後盡快恢複到正常的生産生活當中,實現社會的平穩發展。


文章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jhAydUj11drnpi8NHASJkw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