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用好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beat365体育官网馬哲師生黨員赴湖南浏陽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3-26

本網訊(通訊員 侬俊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為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助力作用,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弘揚與傳承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進一步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2024年3月24日,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教師黨支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黨支部赴湖南省浏陽市,與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第二黨支部、浏陽市北盛鎮馬站村黨總支部聯合開展了“用好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聯學共建黨日活動。

(黨日活動相關安排)


浏陽文廟——堅定文化自信

24日上午,黨員們首站來到了中共浏陽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浏陽文廟。浏陽文廟坐落于浏陽一中校園内,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我國保存完整的孔廟之一。1926年10月5日,根據中國革命形勢發展,中共湖南區執行委員會批準中共浏陽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浏陽文廟召開,會議選舉成立了第一屆中共浏陽縣委。此後,浏陽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有了共同的奮鬥目标,開啟了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鬥争曆程。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師生一行參觀了大成殿。從帝王裝扮的孔子神像、到“萬世師表”的莊嚴橫匾,再到殿内陳設的埙、鼓、柷、敔等全套祭孔樂器,同志們邊聽邊看、邊思邊悟,真切感受着浏陽文廟的厚重曆史底蘊,深刻體悟了孔子“博學仁愛”“以人為本”“以學為重”的教育内涵。

(支部黨員參觀浏陽文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此次參觀浏陽文廟,是一場深刻的紅色教育與精神洗禮,同志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創新繼承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精神,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推動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支部黨員在浏陽文廟前合影)


譚嗣同故居——提升曆史自覺

随後,黨員們來到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譚嗣同故居。譚嗣同故居又稱為浏陽“大夫第”官邸,故居雖坐落于鬧市區臨街面,但卻古樸安詳,透出一種厚重而光輝的氣息。進入大門後,一座譚嗣同頭部銅像以及一副醒目的對聯——“橫刀向天英雄血灑菜市口,堅脊如鐵赤子魂飛浏陽河”,将我們帶入了譚嗣同英勇就義的曆史場景,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仰和對家國人民的深深憂慮。跟随講解員的腳步,大家依次參觀了故居各個部分,認真觀摩了照片、遺物、書籍等珍貴史料,聆聽了“巾帼完人”等令人動容的故事,深入了解了譚嗣同及其家人的生平故事。譚嗣同臨行前所作的“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為變法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這一段壯烈之言,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能讓人動容。他用自己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人民樹立了一座“民族大義”的不朽豐碑,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值得後人永遠敬仰。

(支部黨員參觀譚嗣同故居)

譚嗣同的生平事迹仿佛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卷。在參觀過程中,師生們被譚嗣同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勇氣深深感染,深刻體會到了理想的偉大與革命的艱辛,激發了大家堅持人民立場、努力奮進新征程、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貢獻自身力量的信心與決心。

(支部黨員在譚嗣同故居外合影)


王震故居——傳承革命精神

緊接着,在浏陽市北盛鎮馬站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黨員們乘坐大巴來到了北盛鎮王震故居參觀學習。王震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是一名非常優秀的中國共産黨黨員和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支部黨員參觀王震故居)

王震故居掩映在油菜花田地之間,這裡曾是王震将軍成長的地方。懷着無比崇高的敬意,師生們來到了王震故居生平陳列廳和複原陳列廳。展廳以“艱苦奮鬥,勇于開拓”為主題,分為“百戰骁将”“挺進荒園”“鐵骨铮铮”“情系故土”“燦爛晚霞”五個篇章,共展出了40件館藏文物和76張照片。在參觀過程中,大家仔細瞻仰了王震将軍的相關文本資料和曆史物品。一面面生動的圖片文字、一件件珍貴的曆史物件、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無一不體現着王震将軍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質,堅韌不拔、勇于開拓的革命精神,堅持原則、顧全大局的崇高風範,以及襟懷坦蕩、率真赤誠的革命情懷。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從軍事鬥争到農業生産,從西部邊疆到東南大地,王震将軍用一生诠釋了“為國開基将軍百戰彪青史,畢生革命桑梓千秋仰大名”的深刻内涵。王震将軍博大的家國情懷、務實的行事作風、崇高的思想品格、清廉的道德情操深深地感染着現場的各位同志,我們從内心深處油然而生對王震将軍的深深敬意,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為祖國事業添磚加瓦的決心與使命。


音樂黨史課——厚植初心使命

參觀結束後,同志們在王震故居前坪上了一堂以《王震與南泥灣》為主題的音樂黨史課。由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胡藝華教授主講,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工黨支部書記趙士發教授主持。本堂音樂黨史課以王震将軍在南泥灣屯田墾荒的事迹為脈絡,分别從《南泥灣》《二月裡來》《再唱南泥灣》三首經典音樂作品展開,通過生動形象且獨具特色的“經典紅色音樂賞析+經典紅色音樂講解”的模式,将王震将軍把南泥灣從荒原開墾成為了遍地是糧食的人間勝地的英勇故事娓娓道來。每一段旋律背後蘊含着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将黨員們拉回到了王震将軍帶領人民群衆進行革命與建設的峥嵘歲月。

(支部黨員聽胡藝華教授上音樂黨史課)

南泥灣精神,是求生存、謀發展的一種志氣,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今天,繼承和發揚南泥灣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客觀需要;是在新的曆史方位下,加強執政黨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迫切需要。

此次音樂黨史課運用了同志們喜聞樂見的學習教育形式,将“照本宣科”化為“身臨其境”,把“理論灌輸”改為“藝術感染”,使“信息接收”轉為“情感共鳴”,讓“傳統講解”變為“沉浸演繹”,以藝術的形式,令黨史知識更能入耳、入腦、入心,幫助現場黨員們從音樂中理解深沉厚重的黨史,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信念和力量。

(趙士發教授主持交流)

随後,趙士發教授結合“黨員不信教”的重要性,對南泥灣精神展開了讨論。趙士發教授指出,共産黨員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看待宗教問題,宗教雖然能夠為人們提供心靈上的寄托和慰藉,但是無法改變它虛幻的本質,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着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作為共産黨員,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牢固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黨員要象王震将軍那樣,遇到困難不是靠神,而是以創造精神帶領人民去實幹。人民才是值得我們共産黨員信賴的根本力量。緊接着,北盛鎮黨委副書記和馬站村黨委書記分别為大家講述了北盛鎮關于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思路與理念,并強調希望能夠依托王震故居等紅色資源,進一步深化基層黨組織管理工作,改善當地群衆的生活環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努力推動鄉村振興事業走深走實。最後,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黨支部書記侬俊宇同志作為學生代表,分享了參觀王震故居、以及學習音樂黨史課的收獲與感悟。侬俊宇同學說道,作為一個雲南人,她對王震将軍有着難言的親切感。六年前她曾瞻仰過位于西雙版納景洪農場的“王震部長試驗田紀念碑”,這次參觀王震故居讓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南泥灣精神的偉大力量。她表示,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青年學子,我們必須繼續傳承和弘揚南泥灣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争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侬俊宇同學分享心得感悟)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則知之愈益明。”beat365体育官网馬哲教工支部與研究生支部将繼續積極探索适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聯學共建模式,進一步加強與國内外高校、研究機構和紅色教育基地的交流合作,搭建多樣化的活動平台,提供更豐富的實踐機會,多措并舉,深度互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作為、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支部黨員在王震故居外合影)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