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的革命】“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研讨會圓滿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4-02
本網訊(通訊員 王雲帆)為探索哲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和路徑,以期開創新文科背景下哲學拔尖人才培養新局面,3月29日,beat365体育官网舉辦了“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研讨會。
本次研讨會特别邀請了來自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的王新生教授、清華大學哲學系的夏瑩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的陳喬見教授、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的葉金州副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本科生院的王丹副處長,以及beat365体育官网本科培養小組的劉曉飛教授、廖璨璨副教授、趙盼副研究員參與交流。本次研讨會由學院副院長李志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會主要圍繞跨學科、科教融合、數字化的哲學+拔尖人才培養等主題展開。王新生教授以“全過程多維度的哲學拔尖人才體系建設”為題,分享了複旦大學的哲學拔尖人才培養經驗,共包括8個方面。一是全方位綜合學術能力的培養,包括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養;二是全員教師支撐的本研教學架構,包括全員支持6個哲學專業方向的建設、國際合作雙學位項目等;三是全部拔尖學生的個性培養,具體指通過讀書班、榮譽課程、科研項目、學年論文等機制,“促拔尖”;四是全過程師生互動機制保障,大一時對學生進行集體專業引導,大二階段則轉為個别指導;五是全過程師生互動機制保障,大三開始重視學年論文寫作,大三和大四抓畢業論文和社會實踐,設立各類學術類獎項;六是本研貫通的進階課程優化,本研高水平原典精讀類課程互通互認,語言類、部分邏輯學課程互通互認,面向留學生,全英文課程互通互認;七是跨學科的新興領域引領性,設計規劃并成功建立了國内第一個數字倫理實驗室,搭建基于本科教學的豐富且實用的實驗環境;八是學以緻用的“社會實踐”課程,統一安排多條與專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線路,如醫學倫理等,由專業教師帶隊。
夏瑩教授以“清華大學哲學學堂班(哲學本科培養)”為題,介紹了清華大學哲學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學堂班的學生來自二次招生,其課程設置包括哲學核心課程、進階課程(seminar)、交叉課程+X、實踐課程,其中進階課程要求學生完成3個系列的15篇專業論文,交叉課程不得低于23個學分并且其中應有不少于12學分的非哲學類課程(尤其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實踐課程涵蓋社會實踐和理論實踐并要求學生完成5篇與講座相關的論辯式論文。哲學學堂班還聯合北京地區高校、吉林大學、山西大學等,開展了豐富的教學與實踐活動,如交叉學科論壇、水木哲學論壇、暑期交流、哲學-戲劇興趣小組、名師講壇、學堂辯論、“學堂·師說”系列活動、“學堂·悅讀·沙龍”研習活動等,輔助落實哲學拔尖人才的培養。
陳喬見教授介紹了中山大學哲學系本科生班級設置,并簡要說明了哲學拔尖人才的選拔、培養和激勵方案;具體分析了拔尖計劃2.0與強基計劃在實際培養中面臨的問題,特别是本研貫通培養方面面臨的幾點困難和挑戰;分享了中山大學哲學系人才培養的一個特色,即多年來舉辦的系列名師講座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最後,李志教授以“科教融合 本研貫通 中外融通”為題,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在探索綜合型哲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一些做法,包括優化學科布局、針對強基計劃的本研貫通培養機制、針對哲學拔尖計劃2.0的科教融合培養機制、哲學各專業的特色方向以及針對拔尖人才培養制定相配套的各項改革措施等,分享了beat365体育官网在探索綜合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所取得成效。
會議研讨環節,與會代表圍繞哲學拔尖人才培養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如人才培養的經費問題、國際交流問題、本科生論壇的召開與合作問題、績點在推免中的比例問題、強基計劃與拔尖計劃2.0的關系問題、科研項目的設立問題、論文寫作訓練與學生評價體系改革問題等,開展了深入讨論。
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年”的主題活動,“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研讨會深入探讨了哲學拔尖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挑戰和未來構想,為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和培養拔尖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