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beat365体育官网同學熱議李德仁院士領銜 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09

本網訊(通訊員鄧莉萍)9月8日,由人民網、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委網信辦、湖北省教育廳、BEAT365唯一官网主辦的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在人民網“大思政課”雲平台播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BEAT365唯一官网教授李德仁,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博士生耿通,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慧女,講述胸懷“國之大者”的中國人,勇攀測繪遙感科技高峰的逐夢故事。

這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是一次極具教育意義和啟發性的活動。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空天科技領域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信念。beat365体育官网第一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并展開熱烈讨論。


羅倩(2022級哲學博睿班):作為一名矢志入黨的積極分子,我有幸觀看了《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這場課程不僅讓我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引發了我對科技與哲學交織、國家夢想與個人擔當之間關系的深沉思索。

課程伊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備受尊敬的兩院院士李德仁教授的精彩講解,讓我深切感受到了航天事業背後的雄厚科學基石和不懈探索的激情。從“東方紅一号”的破空而出,到“神舟”飛船載人航天的壯舉,再到“天宮”空間站的逐步成形,中國航天人踏實前行,以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篇章。這一路走來,無數科研人員焚膏繼晷,無數次從失敗中爬起,他們以行動诠釋了航天精神的真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

從“兩彈一星”到“嫦娥五号”,從“神舟”到“天宮”,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傳承,為我國的航天夢貢獻了磅礴力量。航天精神,這一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們黨紅色基因的延續。觀看課程,我被航天人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深深打動,他們用實踐行動展現了“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堅定信念,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課程中提及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總工程師,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數月如一日地紮根實驗室,最終帶領團隊攻城略地。這一事例深深觸動了我。他們對科學的執着追求,對技術的精雕細琢,正是航天精神的生動寫照。再如“神舟”飛船的總設計師,每次發射前都親自審視每一個細節,确保萬無一失。這種嚴謹的工作态度,對責任的深刻理解,讓我由衷敬佩。

航天人的這種偉大精神,讓我深刻領悟到國家發展與個人責任之間的緊密聯系。身為哲學專業的一名學子,我從中窺見了科技與哲學的緊密聯系。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引擎,而哲學則是照亮我們正确運用科技、洞察其深層含義的明燈。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飛躍,更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展現,是對未知世界不懈追問的哲學精神的體現。

通過哲學視角的深入剖析,我對《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的理解更加透徹,對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責任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作為哲學專業的學子,我将以更加嚴謹的态度汲取哲學智慧,用哲學的視角審視問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我的智慧和力量。

《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不僅讓我對我國航天事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點燃了我對科技與哲學的濃厚興趣。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不懈努力,深耕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同時,我也會密切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脈動,随時準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舒婷(2022級心理學):自立自強,漫漫科技遠征路。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隻是一葉扁舟,然而就在這片藍色的星球上,有着無數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故事。李德仁院士及其團隊的工作,就是其中最為動人的篇章之一。他們不僅深耕于測繪遙感領域,更緻力于打破技術壁壘,實現科技的自立自強,這種精神讓我深感震撼和鼓舞。

李德仁院士的一生,就是對“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這八個字的最好诠釋。他不僅在學術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實踐中展現了科學家的擔當和作為。在南極科考的曆程中,一代代武大人參與其中,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為國家的科研事業添磚加瓦。這不僅是對科學的不懈追求,更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感的體現。

習近平主席對南極科考的回信精神,無疑為李德仁院士和他的團隊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科考不僅僅是科技的挑戰,更是精神的洗禮。面對極寒、孤獨等種種困難,武大團隊沒有退縮,反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這種對科學的執着和熱愛讓人肅然起敬。

打破技術壁壘,實現自立自強,并不是一句空話。李德仁院士及其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測繪遙感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國家在科技領域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他們的努力,不僅推動了科技的發展,更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鮮活的榜樣,激勵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科研事業中去。

通過李德仁院士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有的樣子:不僅有深厚的學術底蘊,更有堅定的信念和勇于挑戰的精神。他的一生,就是在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不斷突破自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外,我還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南極科考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隻有團結一心,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珞珞如石,代代英華。李德仁院士及其團隊的故事,是一部關于奮鬥、堅持和合作的曆史。它告訴我們,隻要我們有信念、有毅力、有團隊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還需要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浩霖(2024級哲學強基班):周日晚上,我參與了哲學院的空天強國思政大課。李德仁院士開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百姓生存,需要資源,需要環境,需要國家強大的力量,這是測繪遙感能做的,需要做的事情。人的眼睛是觀察的工具,但人眼是有限的,于是我們通過遙感測繪,通過科學技術進一步拓展,讓衛星成為人的眼睛,将世界看得更清晰,将宇宙看得更深邃。

同樣的,作為哲學院的一名新生,這也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于是我們需要持續思考,保障理性,思考理性的可行性;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時代變換下,處于一種正在重構的樣态,實際上就是需要不斷改進,以适應當今的時代,這就是我們需要做的,我想做的,進一步拓展人的邊界,讓人類進一步,往前走,掌握更先進的思維模式,找到更适應于當今的社會模式,給到人們更多的福祉,讓人民更幸福,人類更美好。

強軍,富國,益民,做原始的創新,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為國家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李德仁院士的結語,也将是我大學期間的奮鬥标語。哲學以強軍,哲學以富國,哲學以益民,學哲學,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了國家的強大。


塗銘賢(2024級哲學大類):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舞台上,空天技術不僅是國家實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人類探索未知、實現夢想的偉大工具。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國家,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在這一領域不斷突破,成為真正的空天強國。

在觀看關于BEAT365唯一官网在測繪衛星領域以及中國南極科考事業發展的相關介紹後,我深感震撼與自豪。這不僅是對BEAT365唯一官网科研實力的又一次見證,更是中國作為南極科考強國地位的堅實體現。

首先,BEAT365唯一官网在測繪衛星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從“珞珈一号01星”作為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的成功發射,到“珞珈二号01星”作為全球首顆Ka頻段高分辨率衛星的升空,BEAT365唯一官网在遙感測繪領域不斷突破,展現了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這些衛星的成功研制與發射,不僅為我國提供了更加精準、高效的遙感數據服務,也為全球遙感技術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與此同時,中國在南極科考事業上的成就同樣令人振奮。從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到即将建成的新科考站,中國在南極的科考布局日益完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國科考人員不僅克服了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取得了衆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BEAT365唯一官网作為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重要依托單位,在南極科考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冰川考察活動的成功舉辦,還是測繪衛星在南極科考中的廣泛應用,都充分體現了BEAT365唯一官网在南極科考領域的深厚底蘊和卓越貢獻。

通過觀看這些報道,我深刻感受到了BEAT365唯一官网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領域的一面旗幟所展現出的風采與擔當。這些成就不僅是中國科研實力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動寫照。“生逢盛世,重任在肩”,我們作為武大的一分子,作為時代的接棒人,更要樹立全球視野和合作精神,積極參與國際空天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推動空天技術的和平利用與發展。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空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空天之路,任重而道遠。但隻要我們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夠在空天的舞台上書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讓我們攜手共進,築夢蒼穹,砥砺前行,共同迎接空天強國的美好明天!


何嘉麗(2024級碩士研究生):作為研究生生涯的啟航之課,“空天強國”思政大課不僅為我打開了探索國家發展戰略與科技進步的宏偉畫卷,更在我心中種下了責任與夢想的種子,其意義遠遠超出了課程的本身。在這堂課上,我深刻感受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壯闊征程中,每一份努力都閃耀着不凡的光芒,每一位貢獻者都是推動曆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力量。

在這片星光璀璨的人物群像中,科學家們在國防與科技的尖端領域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在未知中探索,在挑戰中突破,他們中的佼佼者,如李德仁院士,更是以其在測繪遙感領域的卓越成就,為“強國夢”的構建添磚加瓦。

李德仁院士的講座,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注入我的心田。他以平實的語言,将測繪遙感這一看似高深莫測的技術領域,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衛星遙感的原理到其在環境監測、災害預警、城市規劃、資源勘探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每一個案例都讓人歎為觀止,也讓我深刻意識到,測繪遙感不僅是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更是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質量提升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李院士的講解,不僅讓我對測繪遙感有了全新的認識,更激發了我對科技報國的無限憧憬和熱情。

此次思政課,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更加堅定了投身強國建設,服務國家的決心,也讓我明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精神,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将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複興大業之中,為實現“強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李倍甯(2024級碩士研究生):作為一名beat365体育官网的研究生,我深感榮幸能夠參與到這樣一場意義深遠的思政大課中。在李德仁院士等傑出科學家的引領下,我們不僅學習到了空天科技的前沿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空天強國”不僅是一個科技命題,它更是一種精神追求。它告訴我們,科技的發展與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連,每一位青年學子都應将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相結合,以實際行動踐行家國情懷。科學家們那種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國家的輝煌,也為我們樹立了追求卓越的标杆。在這次大課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要以科學家們為榜樣,不斷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讓我們以昂揚的青春之姿,争做複興民族的追夢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不懈奮鬥中綻放光彩。


劉暢(2024級博士研究生):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給BEAT365唯一官网參加南北極科學考察隊師生代表回信,信中提及對學校廣大師生“胸懷“國之大者””的殷切期冀,厚植家國情懷不止是時代和國家對科研工作者的期望,同樣也與BEAT365唯一官网的校風一脈相承。武大測繪遙感科技領域各位學者先輩的分享,向我們展示了學科專業乃至國家在測繪遙感技術領域的突破與崛起曆程。

繼往聖之絕學,是作為一個哲學社會科學博士生的初級學術目标;為生民立命,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的武大人的情懷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乃至為萬世開太平,是曆史的接力棒交付于我們手中的殷切盼望。不辜負國家社會以及人民所托,“胸懷遠大理想,練就過硬本領,永攀科學高峰”,并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将個人理想建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想之上,是武大乃至人民與國家賦予我們的曆史使命。


張丹陽(2024級博士研究生):今天觀看了“空天強國”為主題思政大課,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一代科學家在“測繪遙感”領域,以“李德仁”院士為代表的優秀科學家毅然回國投身于中國的資源環境衛星建設之中,推進了中國在測繪遙感領域的進程。從1999年中國第一顆陸地資源衛星,到2006-2020年的中長期科技規劃中間要去做屬于中國的高分辨率的遙感,直到現在中國人自己的導航定位系統。

在以中國南極測繪中心的博士生耿通為代表的追夢南極的考察隊員,從前輩們冒着嚴寒建立起來的中國首做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一步一步測繪出來了腳下這片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的土地。從1984年一代又一代武大人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到2023年夏天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員到達南極開展考察。

當前人類已經進入到了新的空天信息時代,衛星導航是大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以“導航衛星定時”和測距全球定位系統。回顧中國導航衛星起步階段面對的種種困境,中國的導航衛星發展時不我待,唯有自力更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到、讨不來的”。2007年4月17日中國北鬥二号衛星傳回了清晰鏡像。從最初的東方紅一号到今天的承載着遙感、氣象等任務的衛星遍布,中國幾代人奮力前進共同打造出了“空天強國”的夢想,永遠緻敬中國航天事業。


劉笑溪(2024級博士研究生):2024年9月8日晚19:00,我們在線上共同觀看了同上一堂“空天強國”思政大課,三位主講人結合我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曆史、BEAT365唯一官网發展史和個人的經曆和經驗講述了我國如何一步步打破國外壟斷,讓測繪遙感中的“千裡眼”照進現實,并在最後對青年大學生的發展提出囑托,其精彩的講述使我感觸頗深。

李德仁教授從遙感技術專業的創新發展引申出所有專業的大學生如何從事自身的專業研究。李教授講到,研究的過程應當沿着“讀書-思維-創新-實踐”的過程前進,其中要更加關注“原始的創新”,不能滿足于跟随他人、亦步亦趨。這一點最令我記憶深刻。在我國遙感技術的發展中,正是憑借着“要有原始的創新”的精神,我國一代代的遙感專業人才才能突破美國、俄羅斯等率先發展了遙感衛星技術的國家的技術限制和壟斷,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得中國能夠在世界的整個南極科研考察中占據一席之地。

不隻局限于遙感專業,每個專業也是如此。就我自己的專業而言,雖然外國哲學是以學習西方哲學為主要内容,但這種學習并不是要複述西方哲學家們的研究成果,而是要通過學習、了解他人的思想,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具體實際,實現創新性的結合、發展。外國哲學專業的研究學習要做的不是照着他人的講,而是要從自己的文化傳統出發與西方交流、對話,争取講出新東西,新内涵。這一研究過程正是李德仁教授所講的實現原始創新的過程,也是我們每一名大學生應當堅持的道路。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