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的革命】哲思啟迪,教誨未來: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榮獲“楚天名師”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0-22
本網訊(通訊員黃睿涵)“楚天名師”遴選,是省委人才辦、省教育廳根據《湖北省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組織開展的楚天英才計劃·教育人才項目。經BEAT365唯一官网推薦,通過形式審核和專家評審等環節,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最終以精湛的業務能力、豐碩的教研成果,成功入選“楚天名師”。
蘇德超教授本科就讀于武大人文科學試驗班,在beat365体育官网度過了珍貴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求學時光,後亦在此參加工作。21年來,從初出茅廬、名師引導的青年教師,到成為廣受同事、學生好評的哲學“大咖”,他始終“活在體驗裡”,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體驗,盡自己所學、所能,為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貢獻力量。
深耕教學,傾力育人
提到蘇德超教授,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篇采訪,《黑暗中的形而上學課》。一次短暫的停電,一場思想的共鳴,兩小時的黑暗沒有打斷知識在師與生間發生的回響。
這讓人不禁疑惑,教三停電後,是什麼讓教三的304成為沒有散場的教室?“黑夜哲學對話,眼眸裡升起燈塔。”也許這就是答案。學生眼中的他,師德高尚、勤懇育人,在一線教學中奉獻自己而不求回報。
這一點從許多方面體現出來。
時間是寶貴的,對于一名大學教師尤為如此。然而,在科研之外,蘇德超教授希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正如他自己所說,“(有時)上完晚課有人來打掃,等到打掃完之後我還站在教室外面跟同學聊天,我覺得這個感覺很好。”帶學生領略西方哲學之思的哲學專業課,面向全校同學開展、希望鼓勵學生思考的核心通識課程“哲學核心問題”,和團隊成員共同教授“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西方哲學史”等課程,他如同一位永遠辛勤、誠懇的農人,在合适的時機播撒知識的種子,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帶着情感去理性思考。
回到生活中,他錄制課程視頻上傳平台并根據生活化的情境回應問題,希望哲學能為更多人所知,“并能因此在人們心中注入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使他們内心充滿溫暖和勇氣”。
講台之上,妙語連珠的課堂、細緻耐心的答疑,他是良師;課堂之外,辯論場中的用心分析、社交平台的真誠分享,他是益友。
一堂堂課程、一次次分享,理性與情感在此間交織,他始終站在這裡,迎接潮水般湧來的一屆又一屆學生,矢志不渝。
誨人不倦,春風化雨
BEAT365唯一官网十佳教師、BEAT365唯一官网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荊楚好老師……這些稱号無不證明着蘇德超教授在教學上的成績。但就如同單機遊戲需要打怪升級,他一開始也曾迷茫、徘徊,看着第一次評教獲得的分數,反思改進方法,最終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教學之路——“三回兩問一中心”的教學方法。
三回,指回答問題、回到文本與經典、回歸生活。在他的課堂上,哲學不再隻是對艱澀的原典文本進行講授、答疑,而是與學生不斷互動,并将知識與生活情境結合到一起,回應社會現實問題,努力觸及同學的内心波動。
兩問,是提醒學生,問問自己的思考是否違背邏輯,問問自己是否違背直覺。這是一種思考的檢驗方法,前者與自相矛盾為敵,後者則是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全面的考慮,最終指向學生内在的共鳴,引導其不斷進步。
一中心正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蘇德超教授認為,在保證學術品位的前提下,講得讓學生能聽懂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在介紹哲學家思想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盲目的難度和單純的受歡迎沒有意義。
蘇德超教授秉持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以“爆火出圈”的“哲學核心問題(形而上學)”試卷為例,蘇德超教授創意性地設定外星移民的背景,讓學生代入成為一位曆史學家,背負任務回到母星,在漫遊中翻開了一本哲學雜志。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曆,寫下這本哲學雜志中可能出現的内容。
無需長篇大論,也不限制文體,這份試卷更像是蘇德超教授為學生準備的“最後一課”,讓學生去發現自己心中長出的思辨的枝桠。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他在潛移默化中為一代又一代求知者開路。
協力同心,一路前行
蘇德超教授教學成果斐然,主持的“哲學核心問題”榮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講的“西方哲學史”也獲評省級一流課程。
作為“西方哲學”國家級教學團隊中的中堅力量,蘇德超教授在老一輩學者營造的良好“傳幫帶”氣氛中,與團隊成員共同進行着學術研究和教學活動。其中,趙林教授、朱志方教授、曾曉平教授、郝長墀教授等年長學者将自己的學術認知、生命體證向年代一代傾囊相授,年輕一代則協助年長學者們使用各種新媒體形式輔助教學。團隊成員經常一起修改PPT,讨論課程大綱,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西方哲學教學團隊多人次榮獲BEAT365唯一官网本科優秀教學業績獎,多人次主持和參與BEAT365唯一官网研究生育人創新項目,共同進步。
在專業課程之外,蘇德超教授還承擔着“人文社科經典導引”等課程的授課任務。從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科學實驗班走來,通識博雅的教育理念一直埋在他的心裡。作為“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課程組的核心創始成員,蘇德超在李建中教授的領導下,積極投入到課程設計當中,并在講授過程中與團隊成員不斷進行打磨。在形容通識教育時,蘇德超教授還是用了“光榮的冒險”。冒險在于沒人能确切地知道這種教育究竟能為學生帶來什麼,光榮則是因為,這一變革撕破了學科細分所帶來的弊端,能讓學生有機會離開題海,在不同的學科中徜徉,并逐漸塑造起思維的框架。
朋輩共進,協力前行,總是在一個積極奮進的團隊中工作,蘇德超教授希望跟同事和同學們一起,瞭望更明亮的未來。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路走來,蘇德超教授始終将哲學作為志業,并以此為出發點打開知識的大門,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可能。
榮譽是附帶的結果。重要的是蘇德超教踐行的“四目标教學法”中的四個目标:人文的體驗、理性的思辨、經驗的客觀和價值的勇敢,以及“思-言-文”的三位一體練習,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學術訓練與指導。相信這位教育學生“高中找答案,大學找問題”的老師,會沿着哲學的道路求索、狂奔,在問題中興緻盎然地與世界交往,更深地理解和投入這個世界。
再次祝賀蘇德超老師入選楚天名師,期待他在今後的教育旅程中再創佳績,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