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沙龍活動 | 陳江進:人體器官為何不應買賣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1-25
本網訊(通訊員張廣 梁浩)11月21日中午,beat365体育官网第25次教師午餐研讨會在振華樓B107報告廳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由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教研室主任陳江進教授作題為“人體器官為何不應買賣”的主題彙報,BEAT365唯一官网應用倫理學中心主任李建華教授擔任主持人,學院30多位老師參與了此次學術沙龍。
李建華教授主持
陳江進教授主講
講座伊始,陳江進教授首先強調了倫理審查原則在器官獲取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倫理委員會的職責是确保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恪守醫德規範,不得利用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牟取不正當利益。陳教授強調,确認醫療機構資質、器官來源合法性、配型合理性以及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是保障器官捐獻與移植倫理性的關鍵步驟。陳教授接着從政策層面進行了直接回應,引用《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第六條和第八條,明确指出任何形式的人體器官買賣都是不被支持的,人體器官捐獻應當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他進一步追問政策背後的理由,引導與會者深入思考器官買賣背後的倫理道德問題。
在探讨不支持器官市場的理由時,陳教授引用了蒂特馬斯的《禮物關系》,以獻血為例,比較了利他主義體系和市場體系在血液供給上的優劣。陳教授從質量和效率兩方面說明利他主義的優越性。一方面,利他主義體系不僅在道德上更可取,而且在實踐中也能産生更高質量的血液供給。另一方面,市場激勵還可能破壞人們的内在道德動機,導緻血液供給量下降。陳教授同時也辯證地提出存在的問題,器官相比血液具有數量穩定、質量要求高的特點;利他主義者的退出可能不會抵消腎髒淨供給量的增加;排擠效應在除了現金買賣的其他外在獎勵上也可能發生。
陳教授還深入探讨了器官市場的道德之錯,包括動機問題、惡化階層不平等、破壞人類關系以及對人的貶低。他引用科恩的觀點,強調了共同體原則與市場原則的根本對立,并指出器官買賣可能導緻窮人成為器官賣家,富人成為接受者,從而加劇社會不平等,導緻對人的剝削、商品化和尊嚴的喪失。陳教授對道德領域的指控提出思考,以此産生法律禁止也剝奪了窮人尋求改變的機會,值得更深入研究。
在讨論市場交易是否真的自願時,陳教授引用了對印度腎髒賣家的研究,揭示了許多賣家在決定賣腎後感到後悔,且可能存在婦女地位影響自願真實性的現象,同時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切除腎髒後健康狀況明顯惡化。他指出,許多市場并沒有完全知情的參與者,市場的運作往往建立在信息不對稱和權力不平等的基礎上。同時,陳教授也提出對自願問題的讨論存在陷入自由意志的哲學争論、導緻家長主義的隐患。
随後,陳教授探讨了身體所有權的限度,反駁了市場主義者“身體是個人的财産,可以自由買賣”的觀點。他用思想史上的不利證據、滑坡論證和産權保護的三種方法做出反駁,引用洛克的觀點,強調身體權利不能像勞動成果那樣被轉讓,身體和财産雖然專屬于個人,但又與财産有着本質的不同,并且即使器官是财産,也應該适用産權保護的不可轉讓原則,由政府禁止買賣。
最後,在遺體器官作為自然資源的視角,陳教授從權力意志論與左翼自由至上主義、遺産與遺體的角度,說明死者也是人格權的主體之一,死者遺體具有專屬性,是不可轉讓、放棄、繼承或由他人代為行使的。
報告末尾,陳江進教授總結道,人體器官不應買賣,因為這不僅違反了倫理道德,還可能導緻社會不平等和人的尊嚴喪失;應從法律和倫理的角度出發,堅決反對人體器官買賣,保護每個人的人格權。
在自由讨論階段,蘇德超、楊雲飛、張琳琳、蔣玉菡、劉任翔、周可、黃超、曹彥、陳波、徐弢等多位老師,圍繞諸如“倫理委員會的運行機制”、“出于改善性需要的器官移植”、“如何阻遏非法途徑獲得器官”、“器官分配權的合理分配”、“人造器官的替代性探讨”、“捐贈補償機制的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奉獻犧牲精神”、“器官移植手術面臨的道德風險”、“器官捐獻的群體相關性分析”以及“人體的公共資源性質”等多方面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讨論。針對這些議題,陳江進老師給出了細緻且清晰的回應,使得現場讨論氣氛異常熱烈。
通過此次深入的讨論,與會者對應用倫理學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BEAT365唯一官网應用倫理學中心也表示将繼續緻力于應用倫理學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最終,在愉快的氛圍和思維的碰撞中,beat365体育官网第25次教師午餐會圓滿結束。
(攝影:張廣、梁浩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