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豐度與寫作的溫度"跨學科座談會圓滿舉行—— 校友作家李穎迪分享成長密碼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24
本網訊(通訊員潘佳晨)3月22日下午,beat365体育官网與弘毅學堂聯合主辦的"生活的豐度與寫作的溫度"主題座談會在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舉行。青年作家、BEAT365唯一官网新聞傳播學院校友李穎迪攜新作《逃走的人》重返珞珈山,與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及來自哲學、文學、新聞、政治等多學科的學子們展開深度對話。這場持續兩小時的思想碰撞,不僅展現了跨學科交流的獨特魅力,更傳遞出當代青年對生命意義與職業選擇的深刻思考。
跨學科浸潤孕育創作基因
座談伊始,蘇德超教授向現場師生介紹嘉賓時特别提到:"李穎迪的文學創作,正是武大人文精神的生動注腳。"作為新聞傳播學院學子,李穎迪深情回憶了跨學科求學的獨特經曆:旁聽文學院塗險峰教授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課,教授誦讀《惡之花》時"聲帶都在震顫"的場景,至今仍讓她感受到"文字穿透時空的力量";在"新視點"校園媒體擔任記者期間,為完成深度報道自費跑遍全國的實踐經曆,更讓她深刻體悟"新聞是跑出來的"真谛。
正反饋的哲學思辨
當被問及創作動力時,李穎迪提出"正反饋應源于讀者共鳴而非權威認可"的觀點,引發蘇德超教授的哲學追問。這位哲學教授以"磨刀不誤砍柴工"作喻,強調大學教育本質是培養"在重複中發現新意"的能力,而非簡單索取情緒價值。師生間的思想交鋒,讓現場不時爆發出會心的笑聲。
文字火種照亮職業選擇
"是柴靜的《看見》點燃了我。"李穎迪分享道,初入武大時課堂上的集體共鳴讓她震撼于文字的力量。這一場景恰被蘇德超教授引申為"精神火炬的代際傳遞",勉勵學子們珍惜大學階段的"精神覺醒時刻"。面對學生關于"職業倦怠期"的困惑,李穎迪将倦怠區分為"事務性"與"存在性"兩種類型,蘇德超則提出"在重複中創造差異"與"接納周期律"的破局之道,展現哲學思維對現實困境的穿透力。
自由對話迸發思想火花
在開放讨論環節,學子們圍繞"專業選擇的困惑""文學創作的價值""新媒體時代的内容生産""女性主義實踐"等熱點話題踴躍提問。李穎迪結合自身經曆,既坦承"曾因人情世故焦慮",也強調"寫作是自我救贖的過程"。蘇德超教授總結時寄語:"真正的熱愛需要行動力與時間規劃,這才是抵禦内卷的良方。"
活動尾聲,李穎迪為學子簽名贈書,扉頁題寫的"保持文字的體溫"成為最佳注腳。這場持續兩小時的思維漫遊,不僅展現了跨學科交流的獨特魅力,更印證了武大"貫通理論與實踐、學業與志業"的育人理念。
據悉,本次活動是beat365体育官网強基研讨課和弘毅學院弘毅研讨課的一部分,旨在通過校友實戰經驗的引入,構建"理論-實踐-志業"的育人閉環。作為beat365体育官网強基研讨課與弘毅學堂弘毅研讨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活動将持續為青年學子搭建思想成長的立體平台。
(攝影:孟家弘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