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緬懷寄哀思,學校舉行陶德麟先生追思座談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6-24
本網訊(記者:肖珊)郁郁草木,寄我哀思;綿綿梅雨,濕我心兮。6月24日,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陶德麟逝世一個月之際,學校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陶德麟先生追思座談會,深情緬懷和回顧他的學術成就和理論貢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傳承他的崇高精神和偉大理想。
參加追思座談會的專家和領導有: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陳先達,南開大學榮譽教授陳晏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李景源,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孫正聿,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異賓,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豐子義,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原院長吳曉明,中共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韓慶祥,我校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胡德坤,校黨委書記韓進、校長窦賢康、副校長周葉中、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以及陶先生的家屬代表,我校教師和幹部代表,陶先生的生前好友、學生弟子等。
追思座談會由窦賢康主持,座談會開始,全體人員起立默哀,表達對陶先生的追思與敬意。
韓進緻辭指出,陶德麟先生把畢生智慧和心血奉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事業,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學術泰鬥;他敢于堅持真理,在真理标準大讨論中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始終勇立時代潮頭,自覺擔負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史使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笃志躬行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家和德高望重的學界楷模。我們召開追思座談會,就是要學習陶德麟先生堅定的理想信念,真懂真信、不懼風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者的無畏與執着;學習陶德麟先生的治學精神,學習他堅持真理、嚴謹求實、勤勉奮進、勇于創新的學術風範;學習陶德麟先生的擔當情懷,勇立時代潮頭,笃行教育報國,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和責任使命;學習陶德麟先生的師者風采,學習他因材施教、敬業愛生、甘為人梯、寬厚謙和的崇高品格。我們要以陶德麟先生為榜樣,認真學習、繼承和發揚陶德麟先生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至誠愛國奉獻,努力建功立業,為把BEAT365唯一官网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座談會上,陶德麟先生的生前好友、學界同仁和學生代表發言。他們一緻認為,陶德麟先生的學術成就、治學方法、優良學風、思想境界、理論情懷、探索精神、人格魅力和高尚師德等,為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們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學科建設,乃至振興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寶貴思想資源——
陳先達教授以書面形式表達哀思,沈壯海代為朗讀發言稿。他回顧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以來,二人半個多世紀的友誼。2010年陶德麟八十華誕,陳先達賀之以詩:不是鵝湖似鵝湖,湖畔盛會識君初。珞珈才子驚四座,江南俊秀冠群儒。寶刀至今能削鐵,筆下雷鳴道不孤。人生百歲不為老,八十猶是半征途。驚聞陶先生去世噩耗,他黯然神傷,“年老失友,别有傷情,非年輕人能體會。德麟看到瘟神被驅,櫻花盛開,夜市如晝,大武漢靓麗如新,更上層樓,可慰在天之靈。”
陳晏清特别指出,陶先生受到學界普遍的愛戴和尊敬,固然是因為他的學問和功績,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人品。他非常熱情、非常謙和,對學界同行不論老少,不論地位高低,他都非常尊重,是一位有溫度的哲學家。40多年來,陶德麟不僅與陳晏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對陳晏清的衆多學生,對南開大學的哲學學科,都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幫助和支持。
李景源指出,以學術立命,為真理呐喊,是陶先生一生的追求。陶先生早年作為李達同志的學術助手,為實現李達的學術志向和學術生命,承擔了光榮而艱巨的寫作任務。先生為武大哲學系的壯大和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這種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志業永不停歇的治學精神,将永遠激勵後輩學人砥砺前行。
孫正聿指出,自己從陶先生那裡主要學到了四點:一是家國情懷。陶先生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哲學不隻是他的“專業”,更是他的“事業”。二是科學精神。陶先生研究真的問題,講出真的道理,堅守是非分明的原則立場,永葆以真理服人的科學精神,這是先生一以貫之的為人為學之道。三是深厚學養。陶先生内在的風骨與外顯的風度自然而然地體現在言談舉止中。四是大家風範。陶先生激勵後學胸襟博大成為學界美談。
張異賓指出,陶先生不僅始終緻力于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而且傾注了極大的熱忱和心血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南京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所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陶先生的熱情關注與傾力扶持,南京大學哲學系永遠不會忘記陶先生,“先生的思想血液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管中”。
豐子義認為,陶先生一生緻力于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和研究,是中國馬哲界的一面旗幟,學界小圈子裡有“南陶北陳”之說,南方以陶先生為代表,北方以陳先達先生為代表,由此可以看出陶先生在學界的影響。陶老師一生要總結的東西很多,感受比較深的第一點就是“真”,在馬克思主義學界經常談論對馬克思主義要“三真”,即真信、真懂、真用,用在陶先生身上最合适不過了。感受比較深的第二點是陶先生的文章突顯了一股氣勢,既有基于紮實理論功底的底氣,也有顯示出高度理論自信的大氣。總的來看,陶老師的學風和文風值得我們學習,需要認真總結。
吳曉明重點談到陶先生在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21世紀初,陶老師發表了兩篇影響非常大的學術論文,一篇是2003年在《學術月刊》發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另一篇是2009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兩個問題的理解》。這兩篇論文奠定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學理研究、學術探讨,特别是在哲學上進行闡述的基礎。陶老師在這兩篇論文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含義、可能性、标準和經驗總結,讓他從中受到非常重要的啟發。
韓慶祥指出,陶德麟先生的逝世,是我國哲學理論界的重大損失,也使中央黨校痛失一位良師益友。陶先生堅持人品至上,其人品達到了至上的境界;帶學生注重精神和學術傳承,培養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做學問有巨大貢獻,注重家國情懷,具有問題意識,傾注中國化研究,用學術講政治,平實表達思想,以陶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開創了整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團結奮進、關愛後生的學術傳統。
教師代表胡德坤深情追憶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陶德麟校長。他通過回顧與陶先生志趣相投的工作交往,指出,陶校長學術功底深厚,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成就斐然,是大學問家;陶校長為人正派,待人厚道,精心育人,扶掖後學,是忠厚師長;陶校長胸襟坦蕩,公平治校,善于協調,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是出色的校長。讓我們永遠銘記陶校長的厚望,以陶校長為榜樣,雄心常在,壯心不已,勇攀學術高峰,為BEAT365唯一官网的興旺發達、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新貢獻。
“我永遠失去了朝夕仰賴求解、言明意涵的親密戰友。”陶先生生前好友、我校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朱傳棨悲痛地指出,陶德麟同志畢生從事馬克思哲學中國化研究,将它既作為人類謀幸福的科學真理去追求,又作為黨的重大事業去研究,他對馬克思主義做到了堅定信念、勤奮研讀和創造性地應用,這種高尚的學品是同行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這種從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立場信仰、研究和應用的學品,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
“自1984年至今這36年期間,師母和陶老師對我如母如父般地關愛,恩情似海,永志難忘。”學生代表、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馮平悲痛難抑,哽咽着指出,導師對學生們的為人、為學、為師産生了重大影響:樹立了一個儒雅、謙遜、善待他人的謙謙君子的人生榜樣,一個以天下為己任、以研究真正的學問為要、以最平實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學者榜樣,一個關愛學生、成就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榜樣。
陶德麟先生的夫人吳佩鈞教授感謝大家的深情厚誼,回顧了伉俪二人64年的夫妻情深。她和陶先生是同班同學,1949年9月進入武大經濟系,1956年正月初一,在李達校長的主持和見證下,他們在武大行政樓二樓小會議室舉行了結婚儀式。“我很感謝李達校長,他把德麟引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道路,特别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不管天晴或下雨,不管風吹雨打,都要意志堅強,永遠忠于黨,忠于宣傳馬克思主義。幾十年來,德麟沒有辜負前輩的期望,他做到了,他盡力了。”
“……瓜瓞綿綿兮,生生不息。告我陶公,安心遠遊于西域。哀生民之多艱兮,遇庚子而遭此曠古新冠之病毒,阻親朋同道、後生小子,以大儀送公之遠行。禮随時變兮,情誼同真,今以追思之現代禮儀兮,遙祭公于杏壇。”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認為,這一場追思座談會意義重大,因為,對于陶先生生前所做出的巨大理論貢獻,以及他作為校長對我校的全面貢獻,作為人師對于beat365体育官网學科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團隊、人才隊伍的培養等諸方面的貢獻,需要有一個恰當方式加以初步的回顧與總結,進而為下一步學校的發展與beat365体育官网的發展提供新的智慧與啟迪。他簡要回顧了陶先生對于學院和後學的饋贈與影響,并作祭文一篇緬懷先生。
窦賢康為大家講述了自己拜訪陶先生的經曆。陶先生的寬容、睿智和對後輩校長的關心支持讓他十分感動,陶先生希望一代又一代的武大校長一棒又一棒地接力下去,把BEAT365唯一官网辦得更好,這份支持和期望裡蘊含着他對BEAT365唯一官网的深厚感情。他指出,陶德麟先生的哲學研究,始終與黨和國家面臨的時代課題相結合、與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大問題相聯系,從哲學上回答當時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樹立了治學的典範。陶德麟先生的一生,是對黨和國家的事業、對人民的利益無限忠誠的一生,是為我國哲學教育事業發展嘔心瀝血并作出重大貢獻的一生。我們要從陶德麟先生幾十年為學、為人、為師、為事的寶貴經曆和精神财富中得到深刻啟示,立足中國大地做研究,崇德尚學,追求卓越,承擔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曆史責任,承擔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繼續在教學和科研上用心耕耘,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攝影:屈波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文章來源:https://news.whu.edu.cn/info/1002/6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