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心理學系舉辦“儒家經典讀書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7-31

本網訊(通訊員  修風翊)2020年7月29日晚,我院心理學系“儒家經典讀書會”活動通過騰訊會議平台成功舉行。本場讀書會由心理系張春妹副教授主持,鐘年教授作為導讀人。此次“儒家經典讀書會”是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系在“文化心理學”學科建設特色方向指導下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受到了院内外師生的積極關注,近百人參與此次線上活動。

作為第一次讀書會,會議開始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系趙俊華副教授首先介紹了儒家經典讀書會的背景和重要意義,張春妹副教授介紹了讀書會具體每周的活動計劃,并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後,由鐘年老師作為導讀人,從“其書”、“其人”、“讀法”、“本文”、“用心”和“反身”六個方面來為大家介紹了《論語》及孔子的背景,重點介紹了怎樣去讀《論語》、怎樣在研究中、生活中應用。

第一部分“其書”,鐘老師為我們首先介紹了《論語》的曆史淵源,論語是語錄體文集,是孔子以及弟子們的談論記錄。漢代後有很多人研究《論語》,大家對其中中孔子的原意有很多争議,但無需争議的是論語的地位。尤其在宋代,《論語》的地位在朱熹等人努力下不斷被提高,趙普曾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到了清代,出現疑古學派思潮,這些人懷疑前人經典包括《論語》的真實性,但最近大量考古成就尤其是大量上古竹簡出土,證明《論語》等古典是先秦重要典集,并不是後人編撰出來的。兩千多年來,儒家一直是中國文化主流,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典集,其中論語更是被廣泛學習,可以說在中國地位約等同為《聖經》在西方的地位。

然後就《論語》有争議地方的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第一是否具有系統性問題。鐘教授認為《論語》整體是系統的,僅部分地方可能有散亂的,原因是先秦記錄是用竹簡容易脫落,可能造成了一些章節亂序,遺失,但大部分地方是系統的。 比如首篇--《學而篇》就是系統的,其核心是學做人,學知識,首句就是“學而時習之”,學字開頭,同時第一章的三句話也是對全書内容高度提煉;而第一章與最後一章呼應,都講“人不知”。第二是關于《論文》“論”的理解解讀,總結了幾種情況,第一、“論”,動詞,意思為讨論,倫解;第二、“論”,形容詞,意思為倫理;第三、“論”通侖,因為《說文》論者:侖之假借……

第二部分“其人”,鐘老師為我們簡單介紹孔子的生平,根據以往專家将孔子一生分為很多階段,并在發展心理學角度為我們總結解讀各個社會化階段孔子的特征,15歲前少年貧困,青年發奮努力(15到30歲),辦學成名(30歲到50歲),在“學而優則仕”理念下短期從政(50到55歲),在艱苦動蕩環境中周遊列國宣傳治國思想(55-68歲),返魯從教(68歲--去世)。同時引出孔子自己的“心理”傳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鐘教授啟發我們去站在心理學角度看,孔子心理傳記可能是寫給自己,是一種自我認知,當然也是一種人格成長階段總結,這可能給我們研究人格心理學提供一些啟發。

然後還談到了孔子的形象,孔子形象在曆史上是“至聖先師”,但其實通過研讀經典以及相關書籍記錄,真實的孔子應該是一個有真實情感活生生的人,很懂因材施教,有多面的形象。同時對于孔子的評價,不排除有部分負面評價,但大部分時期,評價主要是積極正面為主,他是有責任擔當的獨立知識分子,其“知不可為而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部分“讀法”,鐘老師先介紹了 “小學”這個概念,“小學”就是中國傳統語文學,這是幫助我們閱讀經典的基本功,“小學”功夫可以幫我們首先讀懂文本本義,然後我們讀者才能在自己角度上去理解經典。但具體怎樣去讀《論語》呢?總結來說:第一,用經典研究的方式方法,力求本意盡量準确。首先選擇讀本上,要選取經典的,注本衆多,從可讀性與經典性考慮,我們選取的是楊伯峻先生注釋版本;第二,要多讀。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第三,要有情緒情感情景的還原,“穿越”到當時的文章中情緒情景去理解體會;最後,要用科學的閱讀方法,比如結合小學、語言學以及我們心理學知識。

第四部分“本文”,《論語》原來的書是繁體,沒有标點,而我們一般閱讀的是有前人整理後的便于閱讀的注解後的版本。但鐘老師也提醒我們需要注意去回顧原著,體會多種解讀,隻讀一種釋文可能會簡化,失去很多可以去解讀的含義,比如楊伯峻先生版本“學而時習之”翻譯為按時去實習,而錢穆先生版本的是“時常去實習它”。同時也多關注“輕易繞不過去”的朱注,因為朱熹對于論語的注釋解讀很有價值,内容也比較充實。

第五部分“用心”,鐘老師認為,作為心理學者來說,因為有古文獻的學者已經做了很多“小學的”等工作,站在前人肩膀上,我們可以跳過小學,直接選擇經典注家版本來讀《論語》。我們需要做的是帶着心理學視角來讀,發掘出其中心理學發展可借鑒的精華。《論語》中也确實包含了很多教育、學習、人格、積極、情緒、人際關系心理學領域内容,燕國材先生就主要關注《論語》有關教育心理的内容。同時,有關怎樣去在心理學角度去看《論語》,鐘教授提出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概念(比如學習、樂教、記憶)、方法、理論。比如《學而篇》第一句可能就涉及到遺忘曲線、漢語智慧、實踐等;第二句涉及到有關系與幸福等;第三句涉及到有内外在、情緒掌控等。再比如聯系到文化心理學,例如《聖經》上很多“上帝說”,強調說的意義,與西方人重視表達是一緻的,而《論語》強調行勝于言,更看重實實在在的行動--“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也高度符合中國人的國民性格。

在導讀最後部分,鐘老師講到“反身”,這主要是說我們要去體悟《論語》,并将這些體悟應用于自己、他人、社會。比如我們可以去反思,在現在社會思潮激蕩,很多錯誤的思潮功利主義、消費主義等泛濫,我們内心是否也受到其影響?我們是否堅持了“義”在“利”前?同時,我們除了“修己”,我們是否還做到了“安人”?我們應該牢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修已的同時用我們的所得去幫助别人,比如作為心理學人,我們應該投身于提高國民心理健康等服務中去。

最後,張春妹副教授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對鐘老師這場深入淺出、細緻詳盡的《論語》導讀進行了簡單總結,并表示2020年的讀書會将以《論語》、《中國人的智慧》兩本書為閱讀重點,後續讀書會将由一位心理系老師導讀和主講,其他師生共同讨論。

讀書會在熱烈的讨論中落下了帷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