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教與學的革命:培養小組系列訪談之一】​從“基礎”到“博睿”:哲學基地班的傳統與變革 ​——訪廖璨璨老師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3-31


編者按:beat365体育官网具有悠久的辦學曆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在長達近100年的辦學曆程中,始終抓住本科人才培養這個根本,堅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凝練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十三五”期間,哲學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以及強基計劃,心理學專業于2021年初入選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鑒于哲學專業細分出多個專業方向(哲學基地班、現代哲學國際班、宗教學班以及2020年開始招生的強基班)的現狀,學院于2020年底開啟了“培養小組制度”,由專業教師(含外教)組合成多個培養小組,負責制訂新的培養方案或修訂已有的培養方案,凝練各個班級的辦學特色、培養目标與培養模式等。此次邀請的四位被訪談者,都是各個培養小組的組長或主要協調人,他們将向我們講述這些專業方向的曆史、培養特色以及未來改革的方向。


本網訊(通訊員 張錦悅 李澳佳 )作為beat365体育官网曆史最為悠久的哲學專業,哲學基地班即将迎來一場變革,在培養理念與課程設置等諸多方面都會有所變動。為了更加全面地向同學們展現哲學基地班的專業特色以及培養方案的調整,幫助有意進入哲基班學習的同學深入了解本專業,我們于2021年3月12日采訪了廖璨璨老師,她是哲學基地班(自2021級更名為“哲學博睿班”)培養小組組長,此次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推動者之一。

張錦悅請問哲學基地班與國際班的分流是從何時開始的?能否簡單回顧一下我們哲學專業的辦學曆史?

廖老師:哲學基地班成立于1994年,是beat365体育官网最具基礎性和綜合性的哲學類專業。我們院的潘磊老師、吳昕炜老師都是哲基班的“老學長”了,我自己也是2005級哲基班的,作為班導帶2016級哲基班一直到他們去年畢業。國際班以前叫“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從2000年開始創辦,當時是希望培養一批能夠融貫中西,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直接與世界哲學界對話的哲學人才。2010年在程煉老師的主導下,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改名為“現代哲學國際班”,更加突出分析哲學方向的培養,注重與國際哲學培養方式接軌,成為國内聞名且獨具特色的哲學本科專業。

張錦悅那是不是跟國際班相比,哲基班的教學理念和培養方案的變動更小一些?

廖老師:整體上是這樣的。哲基班的師資隊伍是比較全面且穩定的,可以說學院哲學系的大部分教師以及心理學系的部分教師都是哲基班課程以及培養的師資隊伍,所以基本不會出現因老師流動而導緻課程缺位的情況。但我覺得正因如此,哲基班的實際教學和培養環節中也存在着很多問題。這次學院成立哲基班培養小組,以及修訂培養方案,正是希望使得這個班的培養特色更加明确,培養環節更加合理,師資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整合和發揮。

張錦悅聽說哲學基地班之後會改稱為“哲學博睿班”,在培養方案上也會有很大的改變,這樣的變動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廖老師:培養方案的修訂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是提煉和強化專業特色。正如剛才所談到的,哲基班由于基礎性和綜合性比較強,學習的課程相對更廣博全面一些。但是全面性如果缺少特色,就會流于粗淺。因此培養小組的首要任務就是提煉并強化了博睿班的培養理念,整體性的要求就是讓學生能夠具備“由博返約”的能力。二是基于培養理念,完善課程設置,制定選課指南。之前的專業選修課在排課以及學生選課方面,進階性不夠清晰,學生無法依據培養方案作出合理的選課規劃。實際上哲基班的專業選修課非常豐富,但根據與同學們的交流,我發現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去規劃選課,或者僅僅出于一些現實而非專業培養的原因來選課。這些雖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更希望的是充分挖掘和發揮學院的師資優勢,并且使得這種學科優勢能夠充分地體現在對本科生的專業培養中。

所以培養小組首先明确了哲學博睿班的培養理念——“中西貫通,史論結合,原典研讀,學科融合”。

“中西貫通”這一點以前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就非常強調,注重一種國際化的比較視野,而博睿班在這種視野下突出博雅教育,而不是僅僅強調某種方法或者某個方向,這一點在本科階段尤其重要。換句話說,在中西貫通的培養理念下,我們學生所學到的更多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像一個具有很多接口的大平台,為學生提供在後本科階段進入某個領域或者方向深度鑽研的可能,同時又使得學生的深入研究有更廣的關懷。

在方法上強調“史論結合”,這也意味着博睿班一定會有哲學史的課程,這一點可以說是我們與國外很多哲學系不同的地方。雖然培養理念首先強調中西貫通,但并非是在中國做一種嫁接性的哲學研究,而是結合自身特色的哲學培養和研究方式。史論結合是武大哲學系的傳統,在國内北大哲學系跟我們是比較一緻的,像老一輩的蕭萐父先生就特别總結了哲學培養的二十字方針“德業雙修,學思并重,史論結合,中西對比,古今貫通”。學習哲學史和做哲學二者之間是不沖突的,學習哲學為什麼要學哲學史,這個問題很多學者都有讨論,比如北大的吳天嶽老師有一篇《向哲學史說是》,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平正清晰,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其實問題不在于哲學史課程該不該有,而在于選擇怎樣的哲學史,具體到本科生的教學中就是哲學史的課程如何講授。我自己一直在上中國哲學史的課程,對于這一點也一直在探索和嘗試中。

培養理念的第三點是“原典研讀”。原著課本來就是哲基班的特色,像中國哲學原著選讀、西方哲學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等,這些都是哲基班的必修課,以後的博睿班也會保持下去,而且會作為專業選修課中的“核心模塊”,在課程設置以及選課要求上都會進一步加強。其實畢業這麼多年,有時和以前的同學交流,大家往往對課堂上學的那些知識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踏踏實實讀過的那些經典卻依然清晰,而在閱讀經典中所培養的思維能力可能會讓人終身受益。

最後培養理念還強調“學科融合”。以前哲基班的專業介紹裡有六個字——“寬口徑、厚基礎”,其實就很能體現學科融合的理念。其實這也是現在中國大學專業和人才培養改革的一個方向吧,比如我們學校弘毅學堂的PPE專業就是哲學與政治學和經濟學的結合,馬上要辦的PLE專業就是哲學與法學、經濟學的結合,還有傳統的人文班就是文史哲的結合,都需要哲學的訓練。這說明良好的哲學訓練能夠使得學生具有一種打通不同學科壁壘的能力,所以我們哲基班的同學跨專業保研或者考研到其他很多人文社科相關的院系和專業,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具體來說,這次在培養方案的修訂上主要有三點改動,一是對大類平台課和專業必修課做了調整,細緻到具體開課的學期,保證學生在進入進階性的模塊課程時已經具備了紮實的專業基礎;二是對專業選修課進行模塊化的設置,将其分為四大模塊,并對每個模塊的類别以及學分要求給出具體的選課指南,體現專業培養的進階性,以此來指導教師開課和學生選課,避免出現高階課設置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儲備還不完善的低年級。三是體現中西貫通的理念,除了在課程設置上突出比較性的視野,在師資上也有多位外教加盟,并且還有特色模塊中的比較哲學、專業德語、古典拉丁語基礎等課程,在語言學習、方法視野、課程内容以及授課師資等方面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中西貫通培養。

這裡我想再特别講一下博睿班的專業選修課,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模塊課程。我們劃分了“邏輯與科學素養類”、“原著研讀類”、“專題研修類”以及“特色課程”四個模塊。“邏輯與科學素養類”模塊注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雖然博睿班的同學具有多種專業方向選擇的可能性,并不一定都會進入邏輯學或者科學哲學專業深造,但是在現代學術意義下的哲學培養和研究中,邏輯性、科學性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基本的能力。“原著研讀類”和“專題研修類”是課程數量最多的模塊,也是兩個核心性的模塊,突出體現我們前面所講的“原典研讀、史論結合”的培養理念。“原著研讀類”注重訓練學生對哲學原著的深入研讀和思考,“專題研修類”則引導學生在主攻專業方向的專題課上進行深入鑽研和提升。“特色課程”模塊以方法和語言類課程為主,期望為學生提供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培養,特别是我們院在近幾年來人才引進工作開展得卓有成效,引進了多位具有海外學術背景且專業外語能力突出的教師,這次修訂培養方案也與這些教師做了溝通,增設了這些特色課程,可以說是盡最大可能将學院的師資優勢和特色發揮出來。除了一些此前同學反饋教學效果不好而取消的課程,以及應專業培養的要求和學生訴求而增加的課程之外,課程庫整體上還是繼承了學院一直以來的傳統;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小組對這些課程進行了整合,并分成能夠體現進階性的模塊。這種模塊化的選課方式對于學生是指導性的,它不是強制的,在這套模式下學生依然可以而且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量身定制一份自己專屬的課程方案。根據培養小組的前期調研,目前國内外頂尖的高校哲學系基本都進行了模塊化選課的培養方案,坦率地說,我們院這次并不是什麼創新性的做法,更多是針對既有問題而做出的改進。但是,每個高校由于學科特色以及師資力量的差異,在具體的模塊課程設置以及選課方式上差異非常大,因此這次也是我們根據學院自身特色做出細緻設計,像比較哲學類的課程、專業外語的課程以及心理學相關的課程,這些都是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的特色所在,而且也隻有在博睿班的培養理念和課程方案中可以實現。

張錦悅beat365体育官网的就業率在全校是名列前茅的,我自己作為一名即将本科畢業的學生,對于就業和進修也比較關心。那麼根據往年的經驗,哲基班同學們的畢業去向大緻是怎樣的?

廖老師首先是保研。哲學是基礎學科,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比較多,而且保研率相對于學校其它專業來說也比較高。以保本專業為主,也有同學跨院校保研、跨專業保研,根據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比如我做班導帶的16哲基的同學,保送到本專業的同學,北大2人,人大3人,複旦1人,武大5人,跨專業保送的有人大應用經濟學的、武大文學院的、央财心理學的等等。然後是出國留學,有意向的同學一般會在大二下、大三上的時候開始着手準備,包括申請文書、語言考試等等,16級畢業碰上了新冠疫情,出國的同學其實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同學們還是成功地申請到了比如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外和境外的名校,還有的同學因為offer不能defer,隻能gap一年重新申請,有的同學在家上網課。總的來說,疫情對準備出國的同學是影響最大的,同學們也要周全考慮,做好準備和預案。然後是考研,和保研一樣,有考本院本專業的,也有跨院校和跨專業的。16級考本院本專業的兩位同學都非常順利,而雙跨是最難的,16級有一位同學考人大社會學就是雙跨考研成功的。以上這些通過保研、考研或者出國繼續讀研究生的都屬于繼續深造,其他還有一些同學會選擇直接就業,包括進入企業工作、考公務員或者選調生,以及自己創業。去年寒假疫情期間,我問班上一位同學找工作的情況,他說自己正在創業,而且他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搞創業了,很有想法。還有一位同學考上了家鄉的選調生,工作半年多也成長和鍛煉了不少。可以說哲基班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之後的選擇非常多元,有的同學選擇繼續從事哲學專業的學習,比如我當年本科哲基班的同學有大概六七人現在學術界工作,比如中國社科院、西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當然還有留在我們本院工作的。有些同學就沒有選擇做學術,或者說沒有做哲學專業的學術,而是選擇了其他的學科,比如法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學,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學科融合”的培養理念,哲基班的培養在這方面是非常開放的。

張錦悅廖老師在哲學院的教學經驗豐富,與學生們也有很多接觸,可否分享一下您在本科生培養方面的心得體會?

廖老師:其實我在學院還隻是一位比較年輕的新手教師,論經驗和成績方面比前輩教師們還要不小的差距。對我個人來說,對待學生培養首先就是要真誠。我自己平時跟本科生接觸得比較多,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真誠對待學生,真誠地對待教師這個職業,包括真誠地進行教學,真誠地指導學生,與學生交流。

其次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學生進入本專業的引導,包括專業和人格兩方面的引導。大學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差異是比較大的,在大學除了專業的學習,其實還特别需要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主選擇、自我規劃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也就是說學生要知道如何選擇,懂的如何規劃,還要敢于承擔選擇所帶來的或好或壞的結果。比如高中階段就沒有那麼多的自主選擇,大多數同學的目标就是把高考分數考得越高越好,因為分數高就意味着選擇權更多。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就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選擇,我以前去招生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同學其實真的沒有去想過自己想學什麼或者擅長什麼這些問題。到了大學,選擇和規劃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尤其是本科階段,我們同學的選擇非常得多,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的影響。比如關于選課,有的時候是因為聽說某門課給分高、要求少,或者是因為好朋友或者室友選了;比如有的同學聽别人說考研一定沒有保研好,保本專業的沒有跨專業的好,就一定要去追求那個别人認為好的東西。所以重要的是要挖掘自己的優勢,作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以自己的劣勢對标别人的優勢,沒有考慮自己到底适合什麼。

特别想說的是,選擇的能力對于哲基班或者說博睿班的同學來說尤其重要,因為這個班能夠提供的課程選擇非常豐富,專業方向非常多元,哲學方法也非常多樣,學生要通過學習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方法。博睿班的綜合性不應該是大雜燴,正如對于專精如果不能做好,就會成為偏執,對于博通如果不能做好,就會流于淺薄。

專業方面的引導對本科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來說也特别重要。新生剛入學對于哲學了解得很少,尤其像我自己高考是理科生,剛進大學的時候,上課一聽到什麼本體論、認識論、現象與本質之類都是懵的。低年級的哲學基礎課特别需要老師耐心地引導,能夠以直觀和理性思考的方式來感受并進入哲學,我自己上大一基礎課會傾向于幫助同學們把哲學文本還原到基礎性的哲學問題,也盡量少用那些哲學圈内“黑話”,等到高年級課程中再把學術界的讨論以及相關理論不斷帶入到課程中。至于人格方面的引導,不像專業知識那麼明确,也很難在短期内判斷有沒有實效,但往往比專業引導更重要,也更難。最理想的狀态,當然就是兩方面可以互相促進了。

張錦悅:感謝廖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今天的采訪讓我獲益良多,對于哲學博睿班培養方案的改革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次感謝!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