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實踐育人系列之“美學原理”課程教改試驗項目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4-08

為落實《BEAT365唯一官网“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及《beat365体育官网“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精神,充分發揮beat365体育官网課程育人作用,美學教研室積極推動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創新,并結合本科生社會實踐計劃,策劃組織了首屆“美學原理課程教改試驗項目”。本次教改試驗項目旨在探索課堂内的理論學習與課堂外的實踐訓練的綜合育人模式,通過直面藝術作品、創造直接的審美體驗,培養并增進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與審美意識。同時,本次實踐活動也力求豐富本科生的學術交流經曆,結合北京所特有的豐富文化與曆史遺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實踐活動是2021年4月1日至4月5日在北京開展的訪學活動,由美學教研室歐陽霄特聘副研究員帶隊,美學碩士研究生鄧義融擔任副領隊,2018級哲學方向的16名本科生參加。

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實踐團隊先後參觀了圓明園、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798藝術區、天安門廣場等地,并應邀訪問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活動期間,同學們不僅親身領略了藝術之美,還獲得了與北大、清華的多位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

4月1日下午,在歐陽霄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抵達北京,來到本次實踐行程的第一站——圓明園。同學們在萬園之園的遺址之上徜徉,一方面領略了中國園林藝術的精湛技藝,另一方面也近距離地感受到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曆史。

次日,團隊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邀請訪問了北京大學,先後瞻仰了馮友蘭先生故居、李大钊先生紀念碑、蔡元培先生紀念碑,并參觀了北京大學藝術系、哲學系舊址等。同時,受北京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張一南老師的邀請,團隊在風光绮麗的北大鳴鶴園水榭中召開了座談會。張一南老師親切地與同學們交流了文藝研究的心得與經驗,尤其是就中國古典詩學的特征、文學作品的民族性問題、文藝欣賞中的雅俗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的交談,讨論氣氛和諧熱烈,師生們受益匪淺。

      

4月2日下午,團隊應邀訪問了清華大學,參觀了清華大禮堂等曆史建築,體會到了中西建築的融合之美。訪問期間,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肖鷹老師及美學博士鄭啟林學長接待了武大訪問團,并與來訪師生進行了座談。從美學中技藝與理論的關系,到《紅樓夢》中的生命氣象,再到雅俗文化的矛盾,肖鷹老師悉心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疑問,引導大家更深入地思考美學問題。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中,團隊訪問了北京重要的藝術中心與博物館。在798藝術區,北京大學藝術學院Matteo Ravasio助理教授作為特邀專家參與活動。受主辦方邀請,團隊參觀了全球首個加密藝術展“虛拟生境·Virtual Niche”,體察藝術家在當代語境下是如何基于NFT概念,運用區塊鍊技術進行創作的。此外,同學們與Ravasio老師就當代藝術進行了廣泛的讨論,涉及了藝術哲學的獨特性、音樂哲學的研究現狀、丹托藝術終結論的評價等方面。通過與Ravasio老師的交流,同學們既拓展了自身學習研究的視野,也鍛煉了運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的中國綜合性博物家裡館。步入紫禁城,同學們觀賞到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感悟了時代的興衰更替和曆史的經驗教訓。在珍寶館中,做工精美的工藝品陳列櫥中,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在參觀國家博物館的過程中,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學院副教授李溪老師與實踐團同行,與同學們分享了她在美學與藝術研究方面的心得與經驗。期間,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解讀“古代中國館”中收藏的國寶級文物蘊含的文化淵源,其中主要涉及了古老的圖騰崇拜和祭祀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等曆史知識。團隊還與李溪老師一同品鑒“中國古代書畫展”中的名家字畫,同學們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史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此外,團隊還參觀了玉器展、樂器展等多個展覽,為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與藝術遺産深深折服。

曆史悠久的亭台樓閣和書畫珍寶與采用加密技術的當代藝術隔空輝映,同學們在千變萬化的藝術傑作中,獲得了截然不同的審美與藝術欣賞體驗。

實踐的最後一日,一行人來到天安門廣場。站在莊嚴的天安門城樓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同學們油然而生一股肅穆之情。先輩的犧牲奉獻換來了我國如今的繁榮富強,青年大學生也當努力成為國之棟梁,為我國現代化事業、為人類命運奮鬥終身!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此次北京實踐活動中,同學們不但開闊了眼界,領略了古今中西藝術之美,體會到學術思想交流之趣,更在豐富的審美與藝術體驗中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強化了為祖國發展與民族複興奮鬥終身的曆史使命感!


同學心語:

段曉娆--國家博物館

我們在參觀國家博物館的行程中,有幸邀請到了北京大學的李溪教授。她帶領大家共同漫步在中華民族文化與藝術發展的曆史長河之中。

走進“古代中國陳列”展廳,從北京人背鹿塑像和各類石器、骨器,到後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皿,再到唐宋瓷器,我們仿佛越過千百年的歲月,沿着曆史的印痕,重新探訪古物背後的記憶,了解古代中國不同曆史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發展狀況。在參觀過程中,兩位老師向我們講述了各類文物的特點和背景知識,讓同學們更清晰地感受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綿延不絕,以及各族人民共同締造民族國家的曆史進程。

在妙合神形——明清肖像畫展廳,我們與五十餘件在博物館庫房沉睡多年的精美畫卷相遇。同學們緩緩走過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在老師低聲的講評中,透過面前的紙卷,感受“帝王·皇族”的威嚴氣勢、“雅集·行樂”的情緻筆墨、“名臣·名士·閨秀”的精氣神韻,還有“學者像傳”的沉穩之态,了解明清時期肖像畫的發展和演變曆程,體味悠遠的曆史記憶與深厚的人文氣息。

古物身後是千年曆史,曆史影下是百轉人生。我們穿行在展品之間,虛撫過的一層玻璃,隔開的是古今光陰,融合的是流淌于血脈中的華夏情誼。

王詩語--清華

實踐行程第二天的下午,我們參觀了清華校内标志性的建築和地點,例如水木清華、荷塘等。此外,我們還了解了清華大學校園内如大禮堂等主要的建築及其相關建築背景。值得一提的是,與坐落在珞珈山上的BEAT365唯一官网多利用蔥郁的樹木展現自然生長力的景觀設計不同,清華的校園讓人體會到了設計者在布局時将古代園林的藝術美和現代建築的融合的巧思。臨行前的武大校園已經滿目蔥郁,而北方校園卻更多的是虬枝盤曲。這種南北方建築和植被布景的區别十分有趣。

清華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帶領我們在校内與清華大學哲學系肖鷹教授進行座談。由于自小愛讀《紅樓夢》,也了解到肖教授在此方面頗有建樹,于是我向教授提出了:“如何在紅學中進行具體的美學研究?”的問題。對此,肖鷹教授首先介紹了《紅樓夢》中存在的一些美學研究角度,如清代習俗,宗教,飲食習慣,建築等等,同時,肖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向同學們講述了《紅樓夢》人物命運與性格設定中的美學意蘊。其中肖鷹教授用“道家生命感”一詞來概括了賈寶玉這一形象特色,他通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等人的形象和其有關具體情節的對比,論述了《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與情節對莊子人與萬物之道的哲學體現。此外,也有同學就當今社會雅俗共賞現象的争議與肖鷹教授進行交流,肖鷹教授從雅藝術與俗文化角度入手,闡述在現當代社會雅俗文化的關系,并向同學們介紹了當今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

張茜--圓明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是我們北京美學實踐的第一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大家之前對于圓明園的了解大多來自于書本、紀錄片,而親身體驗卻給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感覺。圓明園所獨具的東方園林魅力及其曆史是我們大多所熟知,但尚未真實領略其風采。領隊歐陽霄老師十分博學,所到之處,歐陽老師都能講到其背後的曆史背景與文化藝術價值内涵。當我們的隊伍站在含經堂遺址之上的時候,師生們有片刻的靜默。目光所及之處,隻剩被焚燒後留下的地基。但僅從這留下的地基,我們就已經能夠品味到其規格之宏偉、設計之精巧、構思之繁複。站在這地基上,想象複原後建築的壯觀景象,一刹那對于奢華的皇家園林的贊歎、慘痛曆史帶來的悲壯感等複雜的情感将大家包圍。在這樣氛圍下,大家再讨論起那段民族曆史,心中的體驗又有許多不同。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了海晏堂、大水法等遺迹,看到曾在課本封面上的建築出現在眼前,大家都很興奮。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不隻是這些傾頹的建築,更是他們身上的傷痕、傷痕背後的故事。再反思我們眼下的生活,翻湧的愛國情懷在大家心中澎湃。遊于園中,大家強烈得感受到,與曆史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

荒涼遺址之上,已有生綠小草昂迎。我們這代的青年人,作為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棟梁也在向陽成長。

孟欣--故宮

4月4日上午,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故宮博物院——了解中國建築美學、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在歐陽霄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故宮中軸線為主線遊覽。穿過金水橋,我們依次參觀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感受到了三大殿所蘊含的道家思想與莊嚴氣勢。在午門内,一位小講解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為我們講述了一些午門布局的講究和規矩。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沉浸于紫禁城的宏偉壯觀,仔細品味着皇家建築的氣勢恢宏、雕梁畫棟,更對底蘊深厚、内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深表贊歎。參觀完主殿後,我們來到了禦花園,園内奇石羅布,佳木蔥茏,亭台樓閣,相較于主殿的威嚴莊重,這裡則靜谧閑适,别有洞天。随後,我們來到了珍寶館,展館的布置基本沿襲了原有的布局,“原汁原味”的展示了大量的清代宮廷珍寶,如,臘梅花樹盆景、水晶天雞尊、金雲龍紋提爐等,珍寶的精妙巧思無不展示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初春的北京,碧空如洗,藍天下,朱牆黃瓦分外耀眼,我們流連于宮牆之間,思緒卻已然飄蕩在故宮的百年曆史之中。


稿件來源:“美學原理”課程教改試驗項目實踐團全體成員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