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開展第十一次教師午餐研讨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4-19

本網訊(通訊員田宇曦)為促進院内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2021年4月15日中午12點,我院在振華樓B107報告廳舉辦了第十一次教師午餐研讨會活動。我院外籍教師特聘副研究員Peter Finocchiaro作了關于“Native Speaker-ism,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English in philosophy ”的主題報告。學院20名老師參加了此次午餐會活動。

報告一開始,Peter先詳細介紹了報告的主要内容。他的報告主要論述的是,世界範圍内使用英語的事實、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具體定位、英語的一些争議和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四個部分。并強調了英語使用的廣泛性,世界上193個國家、超過75億的人口中有20多億人已經學會使用英語。

在報告第一部分,Peter用三個同心圓概括世界各國的英語使用情況。内圈主要是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包括官方語言和家庭語言,如英國、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外圈表現的是本國不使用英語,但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發散圈表現的是家庭和官方都完全不使用英語,但卻廣泛地教授和使用英語的國家,如中國、韓國、日本等。通過對美國、印度和中國的分析,他指出英語使用的不同性有其曆史原因,那就是各個國家與大英帝國之間關聯程度的不同。

在報告第二部分,Peter具體描述了學習英語的三種不同形式:一是把英語當做外語,用其與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人溝通交流;二是把英語當做國際通用語言,用其與世界各地的人溝通;三是把英語當做世界語言,世界各地人人都說英語,包括我們自己。他強調世界上把英語當做第一語言的大約是3.8億人,把英語當做第二語言的大約是9.8億人,雖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相比于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占比較小,但是英語卻依然是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如不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并且不廣泛使用英語的國家的人們依然會使用英語來交流。而且英語還是世貿的工作語言之一,東盟的工作語言,很明顯英語成為了一種重要的通用語言,并且在世界上可能是第一種全球通用語言。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Peter指出了一些英語使用的争論,在以英語為基礎的教學中,英語應該作為基礎語言而并非外語,但存在英語的标準是什麼、以及英語與各國、各民族母語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母語主義者可以接受學習一門外語,但無法以英語為權威的、官方的語言。同時,一旦英語成為基礎語言,那麼一個日本人和韓國人就必須遵循從不認識的美國人的标準呢?

最後,帶着這些問題,Peter在報告的第四部分給出了自己關于英語的一些思路。他強調必須認清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和作為世界性通用語言之間明顯的區别,以及認清英語與其他當地語言相比之下優勢在哪?同時,他還指出了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例如如果我們放棄了自己的母語,應該以什麼替代母語?或者英語一旦成為世界語言,為什麼不能各國、各地有自己設立标準?而英語使用一定要有一個國際性标準的話,那麼應該以什麼為國際标準,以及由誰來确立國際标準?隻有真正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也許英語在國際上的重要角色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

報告結束後,在座的老師們積極參與讨論,就各自的觀點進行了密切互動。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教研室李勇老師、基礎心理學教研室劉毅老師、邏輯學教研室杜珊珊老師也就自己觀點給出了獨特想法和意見。

(圖片:鄧莉萍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