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郭齊勇教授做客屈子書院講壇 主講“勸學的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5-24

本網訊:(通訊員 潘俞帆)5月23日下午,beat365体育官网與國學院教授、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郭齊勇先生,莅臨汨羅屈子書院,主講“勸學的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郭齊勇從勸學的傳統、學習的文明和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學習三個方面,梳理了從屍子、荀子到張之洞等曆代名家勸學的思想與智慧,講述中國式的為學之道,為現場300多名聽衆及線上42.2萬網友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郭齊勇首先剖析了中國勸學的傳統曆史脈絡,指出中國古人雖然也不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式的功利性學習,但更多的是追求“為己之學”,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成人”、“完人”。學習的内容是六經,途徑是研習詩書禮樂,目的是成聖成賢。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老師的引領與言傳身教十分重要。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老師身上肩負着傳承“道”的責任,強調修齊治平,為國家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文化傳承意識的人才。同時老師本身優秀的品質與行為也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中國文明是學習的文明,強調學而知之,肯定知識理性,最重視的是人文教育。郭齊勇認為,學習首先是學習知識、文化,其次是學做人,成就君子人格,做一個堂堂正正有尊嚴有格範的人。

郭齊勇指出讀書分為兩種,讀有字之書,和讀無字之書。學習,不僅是在書本中學習,還有在生活中學習。我們中國人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和開拓,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國家與社會治理、科學與技術、身心協調發展及心性情才等修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不斷反思、反省與提煉、升華,造就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質。并在教育、制度、科學技術、觀念與價值層面都曾有過令人自豪的燦爛輝煌。從古至今,我們曾多次學習外國文明,通過相互交融使之本土化,從而成為更加優秀的文明。

最後,郭齊勇回顧了中國近代教育理念的發展過程,指出中國的近代教育史是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近代教育全面接觸、碰撞、交叉、整合的曆史。中國現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标,要求我們應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開始,學習中外文化、學會互相欣賞。

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郭齊勇強調,今天我們倡導學習是為了豐富與提升自己,成就健全的人格。既要求彰顯出個體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要強調自律與道德修養。學習内容可豐富多樣,但态度一定要專心專一,以修身為樞紐,以治國平天下為目标。

在中國教育日益國際化的背景下,教育的全面性和主體性尤為重要。開放式的學習,國際化的視野都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積極學習、引進西方文化是有必要的,但同時也要堅持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主體性,在擁抱世界的同時深耕自家的文化經典。

文章來源: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VbO-_Wat1-_vhmbB7ydjngOMGJQVaBFeofVTeymkHHnVZpcRMDUAZ4mYnfRWQ0NKwS?spss=np&aman=dL1a3A2f0k5deYe80y91d&gud=0G405Y217Z1798800C000J004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