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体育官网、弘毅學堂師生赴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進行教學考察與學術交流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7-08
本網訊(通訊員蔡文雅朱偲睿)2021年7月1日至4日,我院賀念、王詠詩老師以及兼職輔導員史雲龍老師帶領beat365体育官网、弘毅學堂師生一行32人赴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開展為期4天的學術交流活動。此次活動是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和弘毅學堂結伴開展的第一次大規模學術交流活動。
7月2日,抵達複旦大學(邯鄲校區)東門,受到了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輔導員蔣雨語老師和學生代表的熱情接待。在雙方簡短介紹後,複旦哲院師生帶領武大考察團參觀了美麗的複旦校園。兩校師生在談笑中,一路參觀了光華樓、光華草坪、圖書館、各大教學樓與歐洲、美國、日本研究中心、毛主席像以及校史館。複旦師生重點介紹了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任老校長在民族存亡之際擔起“教育強國”的重任,艱難創辦、建設複旦大學的峥嵘曆史。
武大考察團與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首先在光華樓前合影
7月2日下午,本次交流活動正式開始。交流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老師座談會、學生交流會和師生報告會。
在第一部分活動中,beat365体育官网賀念、王詠詩老師與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耿昭華副書記、王新生副院長、院長助理徐波老師在會議室召開座談會。雙方老師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複旦大學兩校哲學拔尖計劃、強基計劃的基本情況,并就如何在具體辦學過程中落實教育部對拔尖計劃、強基計劃的人才培養要求充分交換了意見。負責本科生教學的王新生副院長和院長助理徐波老師重點介紹了複旦大學的榮譽課程體系,以及它在實施過程中對拔尖計劃和強基計劃的同學們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在第二部分的活動中,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輔導員蔣雨語老師、beat365体育官网實習輔導員史雲龍老師、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學生代表、BEAT365唯一官网學生代表參與了本次交流。
複旦大學19級哲學班長範俊翔向大家介紹了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培養方案。在自由交流環節,同學們就科學哲學、實踐實習、生活趣聞等開展了對話,氛圍輕松愉快。
第三部分的師生報告會是本次交流活動的重點。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耿昭華副書記主持了報告會。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王新生教授、院長助理徐波副教授、中國價值哲學會長副會長、武大校友馮平教授以及青年學者王維嘉老師分别為在場的武大考察團以及複旦哲院全體師生分别作了報告。
王新生副院長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強基計劃與拔尖計劃的實施情況。他指出,複旦大學強基計劃具有個性化、學術化、國際化的特點。複旦大學将強基計劃與拔尖計劃融合,在本身全校性的通識教育體系的基石上,在尊重學生興趣與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成為拔尖人才;哲學強基計劃同樣分哲學、國學、宗教等小方向;強基計劃的學生能百分百申請到學校的科研資助項目,加強科研訓練,學院也有其他的科研資助;教師全部擁有海外學習的經曆,教師團隊語言儲備豐富,同時有許多全職外籍教師。王副院長還分享了強基計劃的就業前景和豐富的課餘生活。
徐波老師則介紹了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本科生培養方案及課程安排。他重點講解了複旦大學的兩種極具特色的培養方案,即“2+X”方案和榮譽課程。他将這兩種方案與傳統的雙學位、輔修學士學位進行了比較,講解了它們在課程方向、課程難度、學分設置等方面的特點,并指出,這兩種模塊可以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和設計,滿足學習能力、興趣不同的各類學生的需求,極大提高了培養方案的自由程度。在橫向方面,“2+X”可以滿足同學們多學科的擴展性學習;在縱向方面,“2+X”可以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學習效果,從而完成拔尖計劃與強基計劃的培養要求。最後,徐波老師談及學生普遍關心的保研問題和轉系問題,表示絕大部分同學最終能夠進入自己滿意的環境。
馮平老師的報告分為三個部分展開:哲學能帶給我們什麼、如何學哲學、理解哲學的鑰匙。首先,馮老師指出,哲學能帶給我們洞徹現實的犀利目光、面對現實殘酷的勇氣和構建意義世界的能力。這三者之間的張力很大,但是真正的哲學卻不能顧此失彼,而應該盡量嘗試包容三者。其次,哲學的工作方式是批判和構建,從而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哲學不是背誦教條,而是通過批判展現出豐富的可能性世界,同時更要建立在實證科學的基礎上,才能建起穩固的體系。最後,她提出,蘇格拉底的三個比喻是我們理解哲學的鑰匙。哲學是牛虻,發現并指出缺陷;哲學是助産士,幫助别人順利且盡量無痛地接生其思想;哲學是電鳐,為人們打開可能世界、激起思想風暴。馮平老師還分享了自己當年畢業之後差一點就成為珞珈山老師的經曆,如今可以借此機會為遠道而來的武大學子講課也是一種特别的緣分。
王維嘉老師做了“康德論美與自由和諧”的報告。康德認為對美的判斷是感性的,是依賴于情感而非概念的,當運用後者而思維時,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美而是一種完善性。王老師認為,康德提出“美在于形式”中的“形式”指的就是感覺對象之間的關系,比如一段和弦中音與音之間的關系。“自由和諧”指的是就是一種美感,它是感性的,即不是用概念去規定,而是用想象力去自由發揮。美并不是且不能夠用概念去統攝形象,但同時,形象互相之間仿佛有一種協調,于是我們徘徊在一種“試圖”去找到統攝這種協調的概念,但又無法找到的自由狀态中。王老師還講述了康德如何論美的主觀普遍性,并運用康德美學知識分析了“審美疲勞”等問題。
此外,老師和同學們還就如何構建意義世界、現實與價值之間的關系、美的主觀普遍性、美的無利害與有用性、康德美學與生活美學關系問題等諸多話題進行了充分的讨論。最後,本次交流活動在武大和複旦學子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 圖片:朱偲睿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