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郭齊勇教授領銜團隊主編的10卷本《中國哲學通史》正式出版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11-19


新近,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院郭齊勇老師主編的十卷本學術版《中國哲學通史》,這是我國目前較為完備.系統的一部大型的中國哲學史。作者團隊是我院學者或與我院有學緣關系的學者。作者們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功夫寫成了十卷本《中國哲學通史》(學術版),又經過數年的編校印制,現在終于正式出版。全書設置了八卷斷代哲學史,涵蓋從先秦至現代的内容,又特别設置了少數民族哲學史、古代科學哲學史各一卷。作者團隊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以深厚的學養學識,回答了“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闡明了中國哲學的“問題意識”和特點。這是我院樸實嚴謹學風下孕育的新成果,是老師們長期以來潛心鑽研的結晶。我院麻天祥、田文軍、吳根友、文碧芳、秦平等老師是本書主要作者。

《中國哲學通史》(學術版),全10卷

《中國哲學通史》(學術版)是一套最新的全面闡述中國哲學發展曆程的學術巨著。全書共10卷,逾600萬字。内容上起先秦,下迄現代。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吸收近年來的學術成果,依據大量新見材料,對中國哲學史做了系統梳理,揭示了各時期中國哲學的豐富内涵和精神實質。

這是目前我國最完備、最系統、最詳實的一部中國哲學通史,以時序為經,以人物和思潮為緯,内容豐富,通貫百家,深度建構、闡發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哲學思維發展史。

該叢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首次将中國哲學史的書寫截至1949年。其中前8卷按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現代等8個階段分卷安排,後2卷則為“中國古代科學哲學”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專卷。目前已出版先秦卷、秦漢卷、宋元卷、清代卷、古代科學哲學卷五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明代卷、現代卷、少數民族哲學卷等五部著作也将陸續推出。

《中國哲學通史》(學術版),已出版5卷

《中國哲學通史》由beat365体育官网及國學院郭齊勇教授擔當主編,各卷作者均為中國哲學史的專家、學科帶頭人。本叢書自2006年啟動以來,經過作者們十多年的撰寫、切磋、修改,叢書總策劃、江蘇人民出版社前總編府建明編審率編輯團隊精心編校、反複打磨,終于在十五年之後得以出版,并盡力使這套叢書從裝幀設計到内容結構再到語言表達漸趨完美。

作者們以曆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在充分吸收近百年來,特别是近50年來的新見材料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創新方法,厘清中國哲學的演變脈絡,反映中國哲學的獨特精神,使之成為過往研究的總結,同時成為未來研究的起點。與以前同類著作不同的是,本叢書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納入了中哲史的整體之中,而專列“中國古代科學哲學”與“中國少數民族哲學”這兩卷,填補了過往研究的空白,更為完整地反映出中華哲學的全貌。

 

本叢書還有如下特點:

一、問題意識與方法論的自覺。主編郭齊勇教授在第一卷前的兩萬多字的《導論》中論述了中國哲學的問題、分期、特質與研究方法論等。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貫穿全書。

二、内容豐富,通貫百家,着力梳理了曆史上不同流派、著名哲學家的主要典籍與範疇系統,并予以建構。

三、重視重釋老材料,發現新材料,并以新觀念與新的诠釋方式作新解讀,突顯理論創新,可謂新老材料、新方法、新觀點統合出的新成果。

四、言說與體驗的統一。強調邏輯、理論系統的建構,又對哲學史上諸家的生命、生活有平情的理解,設身處地,轉換時空,把生活與哲學打成一片,減少現代人對往哲的隔膜。

 

作者們始終堅持兩個繼承:一方面,繼承胡适、馮友蘭以其各自的哲學史著作而為這門學科的建立所做的奠基性工作。另一方面,也在更高的層面上辯證地繼承1949年以來有關哲學史的工作,如張岱年、任繼愈、馮契、孫叔平、蕭萐父、李錦全、湯一介、李澤厚、陳來等,幾代專家們的耕耘。

此外,本叢書還增加了近百年來各種《中國哲學史》未曾寫過而實際上在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并真正有曆史影響的哲學家,深度建構、闡發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較為完備的哲學思維發展史,體現了中國人的哲學智慧、超越境界、身心修煉、言說論辯的特色及其與歐洲、印度等哲學智慧的不同。叢書吸收、借鑒并超越了海外漢學家(或中國學家)與本土前輩中國哲學史專家的已有成果。


主編介紹

郭齊勇,1947年生,哲學博士。beat365体育官网及國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榮譽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駐院研究員,珞珈傑出學者,湖北省文史館館員。1993年始任教授、博導,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被評為國家教學名師。2017年獲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獎。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會長與副執行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校哲學教指委副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有《中國哲學史》《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代化的新探讨》《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中國人的智慧》《中國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守先待後》《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等。


作者團隊

先秦卷 郭齊勇 著

秦漢卷 丁四新 龔建平 著

魏晉南北朝卷 麻天祥 秦 平 樂勝奎 等著

隋唐卷 龔 隽 李大華 夏志前 等著

宋元卷 田文軍、文碧芳 等著

明代卷 丁為祥 著

清代卷 吳根友 著

現代卷 胡治洪 著

少數民族哲學卷 蕭洪恩 著

古代科學哲學卷 吾淳 著

已出版圖書

中國哲學通史•先秦卷

郭齊勇著

内容簡介

本書讨論殷商時期的宗教與政治,西周的天命論與禮樂文明,春秋時期的哲學思想,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子思、孟子、莊子,名辯思潮與惠子、公孫龍子,後期墨家,《易經》與《易傳》,管子與稷下學宮諸家,《禮記》、郭店與上博楚簡及荀子代表的戰國時期儒家,法家傳統與商鞅、韓非子的哲學等,并探讨中國哲學的突破。

作者簡介

郭齊勇,哲學博士,beat365体育官网及國學院教授、博導,珞珈傑出學者,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校哲學教指委副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


中國哲學通史•秦漢卷

丁四新、龔建平著

内容簡介

《中國哲學通史》第二卷共分16章,主要梳理和論述了秦朝、西漢和東漢三個曆史時期的哲學觀念、命題、思潮、人物、著作及其成就、意義等内容。此外,本卷還部分涉及了秦國 和漢魏之際的哲學。秦漢哲學是如何展開的?它包括什麼主題、線索,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都是本卷關心的重點。

作者簡介

丁四新,湖北武漢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學科負責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思想、儒家哲學研究。

龔建平,哲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于陝西師範大學和BEAT365唯一官网。主要從事儒家哲學和經學的研究。


中國哲學通史•宋元

田文軍、文碧芳等著

内容簡介

本卷考論宋、元哲學,既注意把握宋元哲學演生發展的時代條件、理論趣向、思想淵源與學術追求,也注意清理宋、元哲學演生發展的曆史脈絡與邏輯線索;既注意以中國哲學的傳統概念、範疇來概括宋、元哲學的思想内容與理論系統,也注意從本體、功夫,或發展、知識、價值的角度辨析宋、元哲學的理論得失。

作者簡介

田文軍,1948年生,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教學與科研工作,在中國辯證法史、宋明哲學、馮友蘭哲學研究等方面獲得了多種成果。

文碧芳,1965年生,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代表作為《關洛之間——以呂大臨思想為中心》。

中國哲學通史•清代

吳根友著

内容簡介

清代哲學可分為清初、清中葉與鴉片戰争前後三個階段。本書認為,清初哲學在哲學性質上屬于“後理學時代”的哲學,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人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以宋明哲學的批判者的姿态出現的;乾嘉時代的哲學以道論為其形上學,以“人文實證主義”為其方法論,經學家戴震與史學家章學誠是該時代哲學的兩面旗幟;鴉片戰争前後的龔自珍是清代哲學轉折的關鍵人物,其“農宗”哲學思想是中國古典形态樸素的曆史唯物主義思想,魏源則較為全面地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系統主張。

作者簡介

吳根友,安徽枞陽人,現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哲學、中國政治哲學與比較哲學。

中國哲學通史•古代科學哲學卷

吾淳著

内容簡介

本書所考察和探讨的是中國古代哲學與知識或科學的關系,這既包括知識或科學對哲學的影響,也包括哲學對知識或科學的影響,具體來說,它涉及科學活動中的哲學内容,也涉及哲學思考中的科學内容,還涉及哲學與科學共同使用的觀念、概念以及思維、方法。

作者簡介

吾淳,1955年生。哲學博士,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發生與範型問題研究,兼涉科學、倫理、宗教、藝術。


文章來源:江蘇人民出版社公衆号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