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500本、1億字的《民藏》在武大開編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3-25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4日訊(記者周劼)将曆史傳統文化裡邊緣化的“民本”挖掘、突顯出來,日前,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民藏》叢書的編纂在BEAT365唯一官网正式啟動,其規劃初編、續編500本、1億字的體量,是截至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對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相關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也将創造該領域文獻史料發掘廣度和深度的集大成紀錄。

3月22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了該工程的總編纂、BEAT365唯一官网郭齊勇教授。據他介紹,“藏”在中國古代指叢書、類書一類的集大成編撰工作。《民藏》叢書将分為《民藏初編》(200本)、《民本思想精要》(1本)、《民藏續編》(200-300本)、《中國民本通史》(1套10本)四大闆塊,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史有論,每本以20萬字計,總字數約1億,預計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全部完成。

不同于之前我國古今編撰的《儒藏》《佛藏》《道藏》等書以學派分類,《民藏》以民本思想為專題分類收入文獻史料,“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結合專題文獻的實際、研究的學術需要,遵從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将以朝代為綱,以類别為緯,既可反映民本思想和實踐之内容,也可體現民本思想發展的曆程。

今年作為起步的第一年,《民藏》工程首先計劃在3年内推出30-50本、1000萬字左右的《民本思想精華本》,以滿足現實需求。《民藏》最大的特點之一,是文獻資料的搜集範圍突破傳統,從中國曆代典籍,到民間文學,從常見的傳世文獻,到新發現(出土)文獻和域外文獻,無所不包。

“民本”思想,簡單說就是孟子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主張。郭齊勇解釋說,“民本”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它肇始于夏商周時期,發展于春秋戰國,成型于漢代。中國傳統思想重官本、君本,“民本”雖然起源很早,地位卻逐漸式微,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常常被曆史遮蔽和埋沒,但它也一直是很多在野的、人民性很強的思想家們的思想利器。在現代化轉型中,“民本”思想則是能和西方的民主、人權、自由等觀念平等對話、相通相接的最合适的傳統文化資源,也是傳統中最容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中國文化土壤。

雖經曆朝曆代内涵不斷豐富演變,但“民本”思想重民愛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主旨始終沒有變。郭齊勇說,和西方對話也好,我們自身的創造性轉化也好,必須從自身的思想中汲取營養。越是世界眼光越要立身于自身的淵源傳統。安民治國之道是中國的一個大傳統,特别是以民生為關懷,以民意為導向的“民本”思想,包含着很繁複、很發達的治國理政理念,絕不輸于西方。“民本”思想無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閃光的精華,也是最值得總結提煉完善發展的。

據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大學相繼領銜啟動了諸多重大的集成類典籍的編纂工作,四川大學、北京大學的《儒藏》,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的《子藏》《子海》,北京大學的《馬藏》(馬克思主義文獻總彙),都是耗時數十年的浩大與漫長的文化工程,大多數都還在進行時。《民藏》也是這些“盛世修典”的後繼與創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