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BEAT365唯一官网政治哲學暑期學校開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7-07
本網訊(通訊員 劉欣庭)7月3日上午,第六屆BEAT365唯一官网政治哲學暑期學校順利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李建華教授、Paul Patton教授。開幕式由副院長李勇主持,李佃來教授、李建華教授以及Paul Patton教授分别緻開幕詞。
(李佃來院長緻辭)
開幕式後,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楊國榮老師做題為“政治中的代表性和正當性”講座,講座由李佃來教授主持。楊國榮教授強調政治哲學作為實踐哲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成為了顯學,其中的代表性問題更是受到了學界的持續關注。他從多重角度對政治中的代表性問題進行了考察——代表什麼?代表如何産生?以及代表如何行使職能?
(楊國榮教授)
楊國榮教授指出,通過代表來處理社會事務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在傳統政體的君主制中,政治權力的終極根據常常被歸于超驗存在,君主是超驗存在在人世間的代表,其政治權力是來自于作為超越存在的“天”。從反面來看,既有秩序的反叛者也依循着類似的邏輯,反叛者以“替天行道”作為自身的主張來沖擊既有秩序。楊教授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證了在中國傳統社會,人們将政治權力的根據歸于超驗存在。除了上述形而上的考察,他指出,傳統社會中的政治代表性問題還具有現實意義。君主并非是某一個家族或宗姓的代表,還肩負着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職責,其中包括國家安全、經濟運行、生産活動以及災情應對等等方面,這些都需要以君主作為萬民代表的政治機構來發揮作用。
楊國榮教授分析了近代代議制中政治代表的性質。代議制政府通過選舉産生政治代表,政治機構成員是選民的代表,選民的利益被置于優先地位。然而,楊教授強調,選民隻是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政治機構在形式方面仍然要代表整個社會,擔負起更多的公共事務。因此,從代表的角度來看,代議制政體無法避免一種内在張力:一方面,代議制中的各代表首先是作為特定群體的代表而出現,政治代表首先要為自己所代表的特定選民而發聲;但是另一方面,作為政治權力機構的成員,他們又需要代表全民來應對相關問題。選民的利益與全民的利益之間常常存在差異與對立,消除這一張力成為代議制政體中政治代表的難題。對于這一難題,楊教授引入了對協商民主制的讨論。協商民主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選民和全民之間的對峙,政治代表可以從統觀全局的視野出發代表社會全部成員相互溝通,做出合乎全體民衆需要的決策。楊教授強調,當今民主政治的努力方向應該是将人民具體化,超越選民的特定集團,代表真正的人民。
楊國榮教授認為,政治代表不僅僅代表具體的社會實體,還能夠代表某些政治原則和政治理念。在傳統社會,君權代表的是天道、天理等形而上的觀念;近代政體則代表了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原則;協商民主制則在前述基礎之上還代表了人民至上、社會和諧、共同富裕等理念。楊教授指出,從更廣泛的價值取向上來看,傳統社會以天下大同作為理想形态,近代社會則追求永久和平理念,馬克思以自由人的聯合體作為未來社會的理想。不同的政治取向體現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同時又代表了相應的政治理想。楊教授強調,在其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曆史的前後變遷,又能夠看到社會理論層面中抽象和具體的分野。
接着,楊國榮教授對于代表本身如何産生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的政治體制當中,代表的産生方式是不同的,政治權力的正當性與代表的産生方式相聯系。在傳統政治格局中,君主無法通過投票、推選産生,其主要産生途徑是世襲。從傳統政權的更疊來看,這種産生方式有助于社會制度的運行和穩定。楊教授強調,盡管如此,君主代表性的确立并不是與民衆完全無關,天意和民意相互關聯,民意構成了天意的實質内容,政治正當性的根據既來自于超驗的天,又以民意作為前提和根據。此外,在中國政治制度的演進中,科舉制也為政治機構提供了人才,它所産生的政治機構成員一方面代表了社會成員來履行公共職責,另一方面又作為傳統意識形态的代表承擔社會教化的功能。
楊國榮教授還對代議制中代表的産生方式進行了分析。代議制中政治代表通常是通過一人一票的普選而産生,這在程序上體現了民主和平等的要求。但是,在一人一票的普選制下,為了獲取選民的支持,參選者常常無所不用其極,造成了當今的各種政治亂象。對于選舉程序的遵從無法保證實現民主的實質,政治代表形式上代表全體選民,但實質上代表特定的利益集團,難以代表大多數人民的真正利益。
此外,與選舉相區别,楊國榮教授指出革命也可以構成了政治權力形成的另一種方式,代表曆史發展方向的革命一方面通過推翻已經喪失正當性的權力機構,另一方面通過後續的為民的政治實踐來體現自身的正當性,成為人民的真正代表。由此,楊教授認為,一人一票的普選制并不是獲得政治權力正當性的唯一方式,通過取得真正成效的為了人民利益的政治實踐,也能夠賦予政治機構以正當性。楊教授進一步指出,通過革命獲得政治權力,還需要民主的協商進行補充,對民衆的不同意見進行深入考察與溝通,實現民主在程序和實質上的統一。楊教授強調,政治代表的産生應當通過具體的政治實踐活動中湧現出來,這既不是自上而下的欽定,也不是自下而上通過選票來上位,民衆根據實際行動來選擇政治代表。雖然曆史上存在着多種政治代表的産生方式,但隻有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獲得正當性的根本途徑。
最後,楊國榮教授對政治代表産生之後的治理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代議制政體中存在着選舉和決策之間的分離問題,民衆無法實質上參與政治決策的過程,真正進行決策的是政治代表。為了實現政治治理的正當性,我們應強調實質的人道和形式的民主之間的統一。人道關切要求政治代表深切地關心人們的利益和福祉,但在對形式民主的強調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對人道和博愛的關切。民主的人道才能夠真正地代表人民治理社會,在協商民主制中,政治代表能夠随時了解和把握民衆的呼聲和意見,民衆通過表達自己的意見來參與政治決策和治理,将“從人民群衆中來”和“到人民群衆中去”結合起來,以此解決選舉和決策的分離問題。政治代表隻有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正當性。
在互動環節中,楊國榮教授與學員們就政治權力和權利之間的關系、協商民主中人民和選民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與交流。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