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張一兵教授應邀到我院座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8-10
本網訊(通訊員劉奕文)8月9日,應我院邀請,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一兵教授在振華樓B515會議室圍繞其即将出版的著作《回到馬克思》(第二卷)展開了座談。座談會由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汪信硯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李志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吳昕炜副教授、盛福剛副教授以及20餘名學生參加了此次座談。
座談中,張一兵教授闡述了目前其學術研究的重點方向,即《回到馬克思》(第二卷)的書寫。張教授簡要梳理了即将出版的《回到馬克思》(第二卷)中的一些理論觀點,并指了第二卷的兩個特點:一是推翻了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回到馬克思》(第一卷)中的一些論斷,體現了其個人反思的漫長過程;二是此篇幅目前已經超過一百萬字,試圖讓以往被簡化或被庸俗化的馬克思主義闡釋恢複其本來的面貌。
張一兵教授指出,(第二卷)的寫作參考了包括《穆勒筆記》《倫敦筆記》《巴黎筆記》《布魯塞爾筆記》《曼徹斯特筆記》《李嘉圖筆記》等在内的很多新文獻,緻力于考察這些新發現的筆記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之間的關系。如果将新的文獻和思想史相鍊接,對于曆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勞動價值論、社會關系、社會存在等諸多基礎性問題,将産生一系列更深刻也更複雜的理解。張教授表明,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一條主線在于,放棄從直接“在場”的産品(對象/現象)的角度理解價值和财富,主張從“不在場”的勞動(主體化的活動)的角度來理解重要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張一兵教授強調,異化理論是國内馬克思經典文獻研究迄今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也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沒有厘清的難題,《回到馬克思》(第二卷)将基于最新的文獻考據,對這一問題作更完滿的回應。張教授指出,異化理論并非隻是青年馬克思的不成熟之作,毋甯說,晚年馬克思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重新建構了科學的異化理論。
張一兵教授高度評價了《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這一文獻的理論價值,認為馬克思在這部手稿中提出了科學的異化理論的七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雇傭勞動生成的前提,即作為資本的勞動條件的異化;第二個層次是雇傭勞動關系的本質,即勞動能力的自我異化;第三個層次是勞動協作中聯合關系的異化,即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實質性生成;第四個層次是,資本主義生産過程中勞動分工的結合關系異化為資本的統治力量;第五個層次是與機器生産有關的異化,是一種被遮蔽起來的勞動異化;第六個層次是科學,即作為資本力量在場的隐密異化;第七個層次是利潤、利息和地租,即作為資本主義生産結果的剩餘價值異化。
互動環節中,張一兵教授與在場師生就如何構建一個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對物相化概念的理解,以及對日本學者廣松涉所提出的主客體關系觀點的看法、勞動價值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