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教與學的革命】哲學拔尖計劃學術交流午餐會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6-06

本網訊(通訊員 李筱菡)為促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6月2日中午在beat365体育官网B407會議室進行了哲學拔尖計劃中國哲學方向專場學術交流午餐會,邀請于第二十九屆北大愛智杯征文比賽中獲獎的三位同學進行論文報告與經驗分享,分别是2019級哲學基地班(哲學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李筱菡同學、2020級哲學基地班(哲學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王雲帆同學和2020級哲學強基班管玉琢同學,2019級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陳瀚钊同學擔任點評人,學業導師廖璨璨副教授和10餘位哲學拔尖和強基計劃同學參與讨論。

首先由管玉琢同學就其論文《“欲不欲”:〈老子〉中聖人之欲的隐與顯》進行了分享。她認為,自己論文的創新點在于對《老子》文本中“将欲……必固……”的句式進行了新的闡釋,在論證中結合先秦時期其它文本以及《老子》文本内部思想互證以支持其論文觀點。她坦言,這一問題是寫作過程中的難點之一,但正是因為坦誠面對文本和問題,困難點恰恰也可能成為論文創新點。對此廖璨璨老師指出,做學問應真誠面對問題,将難點轉化成思想的突破口。其後,陳瀚钊同學就有欲與無欲、手段與目的等問題與管玉琢同學進行了讨論。

管玉琢同學進行分享

陳瀚钊同學進行點評

随後,李筱菡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本科優秀畢業論文《不确定性:莊子哲學中“化”的一個诠釋面向》,并就自己的寫作經曆與同學們交流。論文以“化”為主題,将不确定性作為問題意識,并将之收歸于具體的生存問題,同時将“不化”納入到對“化”的讨論中。圍繞這些問題,陳瀚钊結合自己對莊子思想的研究進行了點評。在分享論文寫作經驗時,李筱菡從選題、閱讀、寫作三個方面談起,總結出應注重平時的精讀文本、深入思考的積累等經驗,赢得了在場者的共鳴。

李筱菡同學進行分享

最後,王雲帆同學講述了他寫作《周敦頤以“和”訓“中”思想的人性論蘊涵——兼論與朱熹“中和”說的差異》一文時的經曆和心得。這篇論文獲得了愛智杯征文一等獎,圍繞朱熹與周敦頤關于“中和”的不同看法展開讨論,從“剛柔善惡”之性入手,将“中”置于立體結構中進行思考。王雲帆将論文寫作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選題,強調對問題的興趣更重要。其次是閱讀,在可供思考的文本處做好标記,并據此撰寫提綱,這一階段需要閱讀大量文獻,修改文獻綜述與論文結構,以問題為導向而非以人物為導向構建框架。接着是集中在一段時間内完成初稿。最後是改稿,反複打磨,并深化思考。

王雲帆同學進行分享

三位同學分享完論文内容和寫作經驗後,廖璨璨老師進行了簡短總結,指出論文選題應該關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對困難的突破才能帶來探索性研究的切實愉悅感;同時在寫作中不要拘于為古人或者學者辯護,不要立場先行,而是要探讨問題本身,重視論據和論證。

這次學術交流午餐會為本科同學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台,今後beat365体育官网與弘毅學堂還将繼續緻力于對本科生學術素養和能力的培養,為同學們打造相互交流與進步的學習環境。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