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哲學師生黨支部聯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赓續曆史文脈”主題黨日活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6-14

本網訊(通訊員劉佳源)為紮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激勵支部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擔負文化使命。6月10日至11日,中國哲學(國學)教研室教師支部聯合中國哲學和國學研究生黨支部赴洪湖、潛江兩地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赓續曆史文脈”主題黨日活動。

“洪湖水呀浪呀麼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麼是家鄉啊。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伴随着熟悉的旋律,10日下午,支部師生黨員代表走進了洪湖瞿家灣湘鄂西蘇區革命根據地舊址。洪湖是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洪湖市瞿家灣曾是湘鄂西蘇區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為代表的革命先驅,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堅持武裝割據,浴血奮戰,創建了以洪湖蘇區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湘鄂西蘇區正規紅軍2萬人,地方武裝5萬人,轄湘、鄂兩省58個縣市,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割據範圍最大的三塊紅色根據地之一,是參加長征的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地,也是共和國的搖籃之一。走在青石闆鋪就的小道上,一邊是講解人員娓娓道來的介紹,一邊是陳列着的革命文物與懸挂着的英烈照片,承載着血雨腥風的曆史長卷在師生們面前徐徐展開,大家為革命烈士們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深深折服,紛紛感慨革命的成功果實來之不易,吾輩要倍加珍惜。

參觀洪湖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

随後,師生們前往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考察參觀。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主體建築包括紀念碑、烈士祠、陳列館等。沿着青年路前行,烈士陵園飛檐鬥拱牌坊迎門而立,其上镌刻着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名,紀念碑正前方是一尊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的賀龍元帥全身銅像。全體黨員首先來到了紀念館廣場側邊的曆史革命陳列館進行參觀。展館布置精美,借由大量文物、油畫、照片、銅像等形象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湘鄂西蘇區從無到有逐漸壯大起來的艱辛曆程,以及湘鄂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革命鬥争的光輝曆史。參觀完陳列館後,黨員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肅立默哀并敬獻鮮花,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深切緬懷和無限哀思。在教師黨支部書記廖璨璨的帶領下,全體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蕩在青松翠柏之間,山川大地見證着共産黨員永恒不變的初心。

參觀洪湖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11日上午,支部師生來到潛江曹禺紀念館參觀學習。潛江是戲劇大師曹禺的故鄉,潛江市曹禺紀念館被湖北省婦聯、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明辦聯合命名為2021年“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是國家三級博物館、湖北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潛江市曹禺紀念館分為“成長之路、卓越成就、譽滿全球,以及書畫名家頌曹禺”四個闆塊,館内陳列了曹禺先生的著作、手稿、圖片、題字、書信及實物4000餘種,國内名人、書畫大師作品150件,是目前國内關于曹禺史料收集、保存、展覽最全面的紀念館。在曹禺紀念館,多媒體互動、人物群雕、戲劇舞台模型、紗幕劇場、場景還原等多種表現方式和手法詳細介紹了曹禺先生的生平事迹及《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師生黨員置身其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滋養,體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了做好文化傳承的信心。

參觀潛江曹禺紀念館

在洪湖,中國哲學(國學)教研室教師支部、中國哲學和國學研究生黨支部還開展了學習交流座談會,洪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廖麗君、瞿家灣鎮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偉參加了此次座談交流。在座談會上,大家一緻表示,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由此得以完成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哲學(國學)支部的師生黨員擔負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支部師生将始終堅持“兩個結合”,赓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添磚加瓦。


主題黨日活動結束後,師生們深受觸動,感慨良多,以下為部分師生黨員代表學習心得:

教師支部黨員國學專業的沈庭老師談到,參觀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和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令我更好地了解了該地區革命先輩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和鬥争史,深刻領悟了他們舍身救世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因地制宜、善于鬥争的革命智慧,使得以往在理論學習、文本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令“學史明理,學史增信”由潛能變為實現。遊訪洪湖、潛江等地也令我們直觀感受到地方特色、山河秀麗,舒暢心情。

教師支部黨員中國哲學專業的馬曉見老師談到,有幸與諸位老師、同學一同前往洪湖與潛江參加黨支部紅色之旅。“洪湖水,浪打浪”盡人皆知,可來到洪湖的湘鄂西革命紀念館才知曉這背後的革命史。賀龍、周逸群等紅二方面軍的創始人,曾在此播撒革命火種、建立湖區根據地。而蘇維埃政權的辦公地點,往往就在傳統而開明的地方紳士的居所裡。在高聳的革命紀念碑下,我們默哀、緻敬、獻花,并接受着教育。潛江的曹禺紀念館則展示了這位文藝巨匠進步、愛國的生命曆程。曹禺少讀林琴南,青年吸收西洋戲劇,再後來則作為文藝戰線的領導者,為新中國奉獻了一生。結合此次紅色之旅,我切身領會到,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本就是建國曆史的生動寫照。

研究生支部黨員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溫珍金同學說,“洪湖萬頃歲時長,濁水污泥兩混茫。小試翻天覆地手,白浪換作紅旗揚。”這是革命先輩周逸群的《詠洪湖》,當年寫下這首詩歌時,正值打破敵人“會剿”、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艱難時期。9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來到洪湖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考察學習,洪湖水滔滔依舊,新中國換了人間,但“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戰勝每一個困難”的洪湖精神卻跨越時空、永不過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新時代青年要銘記革命曆史,傳承洪湖精神,赓續精神血脈,努力拼搏,積極作為,創造出無愧于先輩的新業績。

研究生支部黨員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高金鵬同學說,本次活動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中,仿刻在牆上反映當時根據地面貌的幾個字:“歡迎紅軍、擁護紅軍、擴大紅軍”。短短十二字,仿佛将我拉回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切身地體驗到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與建設艱難而又偉大的曆史過程。這個場景讓我深刻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深刻用意。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曆史經驗,是我們年輕黨員進行理論教育的重要部分。隻有牢記曆史與初心,才能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美好未來!

(圖:萬嚴琪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