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時代呼喚新的中國智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05-23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這既表達了時代對于思想者的召喚,也傳遞出思想者對于時代召喚的積極回應。
人是能夠思想的存在者。憑借思想,人成為了萬物之靈。思想不僅能顯明現實,而且能指引現實,這正是思想的神奇偉大之處。在一切思想形态中,哲學是最高的,因為它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一向被理解為“愛智慧”,它通過思考存在,說出了智慧,為人們指出了一條光明寬廣的大道。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國産生了儒道禅等偉大的智慧。自唐宋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就行走在儒道禅之間。儒家的主要人物孔子、孟子說出了社會之道;道家的主要人物老子、莊子說出了自然之道;禅宗的主要人物慧能等說出了心靈之道。儒道禅所闡述的社會、自然、心靈之道,涉及人生在世的整體,引導人達到完滿的存在狀态。中國傳統智慧揭示出人的最高理想,即“天人合一”。這裡的“天”不僅具有自然的意義,而且具有社會和精神的意義。
近現代以來,中國傳統思想備感壓力。一方面,西方思想被引入中國。這其中包括了科學與民主的思想,也包括了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其中,個人主義、金錢至上等西方價值觀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帶來沖擊,引發諸多思想上的困惑。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這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指明了方向,同時對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産生了深刻影響。與此同時,近現代的中國思想也包括了自身傳統的延續。儒道禅都試圖結合中西,返本開新。
今天,如何彰顯中國思想的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如何創造新的中國智慧?
首先,要立足當代現實。思想要聽從時代的召喚,隻有與時俱進,思想才能創新。從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從前現代到現代的轉變時期,也是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自然社會到技術社會、從宗法關系到契約關系的轉變時期。從世界來說,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也是一個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日益擴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新問題,如生态危機、文明沖突和生命倫理等,需要引起廣泛和深入的思考。
其次,要對話世界思想。中國當代的思想不能限于自身,而要面向世界。西方社會在發展進程中同樣産生了自己的智慧,這些智慧(如近代的民主與科學)曾為中國所接受和借鑒,也将為中國所豐富和發展。中國智慧應在研究借鑒西方文明的基礎上,體現“合而不同”的傳統思想精髓。
第三,要勇于個人探索。思想的創新最終要落到每個思想者自身思想的創新上。隻有與他人不同,才能成為獨特的自己;隻有與自己不同,才能成為與舊我不同的新我。思想的創新不僅表現為新的主題,還表現為新的思路、新的語言,這就是思想的全面創新。唯有如此,思想者才能成為思想天空的一顆新星,而無數的思想者會構成燦爛的群星,照亮一個新的時代。
在當今時代,新的中國智慧也許既不是天人相分,也不局限于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共生。它意味着人我共在、身心和諧。(作者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5月23日 第01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5/23/content_1681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