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國際哲學聯合會主席莫蘭教授訪問我院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09-12

2016年9月7日和8日,國際哲學聯合會主席、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都柏林大學哲學講席教授、著名現象學家、《國際哲學研究期刊》創立者和編輯莫蘭(Dermot Moran)教授訪問BEAT365唯一官网,做客學院利瑪窦講座,舉辦了兩場現象學方面的專題講座。

DSC_5232ok_副本.jpg

9月7日晚7時,第一場講座在beat365体育官网小報告廳進行,主題為“現象學:意向性”,由我院副院長郝長墀教授主持。莫蘭教授說,他十分高興能再次來到BEAT365唯一官网講學,與大家進行學術上的交流,非常感謝利瑪窦講座的邀請。報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什麼是意向性,意向性及其構成,意向性的曆史和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的具體闡釋。在對意向性的曆史進行介紹的時候,莫蘭教授着重提到了亞裡士多德和布倫塔諾對于意向性理論的先驅作用。然後過度到了胡塞爾,對其意向性關系,意向性理論的基礎,意向對象的劃分進行了梳理。在其中,意向性内容和對象之間的關系得到了着重的闡述。接着,莫蘭教授又提到了胡塞爾的另外一個意向性理論:視域意向性。講座結束後,在座師生就意向性内容與意向對象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與莫蘭教授展開了較為深入的讨論。整個講座兼具學術上的嚴肅性,讨論上的深刻性和交流的有效性。

第二場講座于9月8日晚7時進行。莫蘭教授先做了一個主題為“現象學中的empathy”的報告,然後與師生進行了半小時的讨論。首先,empathy的概念内涵得到了嚴格的界定。它不能是一種感情上的模仿,而必須是一個人對另外人的情感狀态的直接感知。同時,這種empathy必須是現象學上的,不是其他學科意義上的。而且,他認為共情本身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倫理學上和醫患關系這種較為普遍的問題上。然後,從共情研究的曆史來看,有許多重要的理論值得闡釋。首先是一般心理學的觀點,共情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從其他人的身體變化中直接感受到的。哲學上來看,大衛·休谟的交流理論,亞當·斯密的模仿和想象理論,西奧多·李普斯的内在模仿理論,史蒂芬·維塔申科等人的對于共情的理論都值得注意。尤其是舍勒關于共情的層級的區分對于共情的認識十分重要。而胡塞爾的共情理論使自我走出自我意識之外,與他者産生了聯系,為交互主體性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他還提到了胡塞爾的學生施泰因的理論,對李普斯進行了一定的批判。并介紹了一些當代心理學對于共情研究的成果,鏡像神經的反映就是其中重要的例子。講座後的讨論十分激烈,主要圍繞在共情的存在依據、自我如何覺察自我的情感狀态和他人的情感狀态,如何培養一種共情的文化等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上。

在這兩場講座中,莫蘭教授不僅就意向性和empathy兩個概念的曆史給出了詳細的講解,而且還結合當代分析哲學關于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進行了對比和讨論,對于拓寬師生的學術視野具有重要的意義。(劉少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