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通向“羅馬的大道”——記哲院新老生經驗交流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11-13
11月12日下午,哲院大報告廳内熱鬧非凡。哲院新老生經驗交流會在此舉行,09級大一同學與高年級同學一起分享了大學生活中的感受與收獲。
交流會前,院黨委副書記龔文德在講話中指出,一年級同學樹立遠大目标,及早實現自我定位,定向提高素質能力,培養角色資本,見賢思齊,向優秀同學習好的經驗、方法,把握好大學的時光。
随後,國學教研室主任杜曉安副教授作了激情澎湃的講話,他希望同學們做到自強不息、有的放矢、知行合一。并強調對智慧的追求可以達到一個充實的人生境界,希望在座每一位青年人都能愛智慧,追随智慧而成長。
在兩番精彩的講話後,交流會正式進入了交流環節,優秀哲院學子一一走上講台,展現着各自多彩的大學生活。
• 鮑兵 [06級-心理]:自己搭建成長的平台
鮑兵用自己豐富的實踐活動經曆為在座每一位同學描繪了一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畫卷:大一的部委生活;大二的組織經驗;大三的科研實踐,鮑兵的大學生活最突出的地方便在于能力的鍛煉。将自身所學專業知識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在汶川地震後一次次的組織志願者前往災區進行心理援助工作,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推動了自身的發展。多次擔任活動組織者的鮑兵建議大家去搭建最合适自己的平台成長,如果搭建不了,就去主動尋找。這份主動成長的進取心是一份催化劑,使人大踏步的前進。
• 渠爽 [06級-國學]:不要讓專業綁架了人生價值
當渠爽說道“我是大一下自己轉來國學實驗班的,并且從未後悔過。”的時候,台下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擁有這樣特殊經曆的他感歎道大學不應該是職業技術學院,每個人應心無旁骛的投身所學,走進哲學的聖殿。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盡可能多的讀書,千萬不要把青春浪費在牌局或虛拟世界。他告訴大家,笃實的前進應成為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如此方能有一段無悔青春。
• 趙品良 [06級-心理]:淡定中摸索成長的可能性
“如果你是個有明确規劃的人,你會很幸福的成長。可惜,我不是。”平易近人的開場白一下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離,趙品良與在座分享了“沒有規劃”的自己在大學中順利成長的道路——盡可能多的累積資本,為日後做好鋪墊;尋找一個互相促使前進的好朋友,共同進步;心态中多一份淡定,從容面對生活。正是這種看似無規劃的規劃生活為成長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性,使得青春絢爛多彩。
• 李佳钰 [06級-中西比]:依賴堅持的力量成長
曾在大三到台灣東吳大學交流一學期的李家钰的交換生經曆為大家提供了求學的另一種可能性。交換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大學的學術氛圍,體驗學科視角的轉換,這對于本科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另外,異鄉生活在鍛煉适應能力的同時,也會開闊思路、增大視野。身在中西比較哲學實驗班的李佳钰,對英語學習深有體會。她強調基礎并不是決定性的,堅持的力量才能改變一切,點點滴滴的累積才會成就人的未來。
• 施媛媛 [07級-哲基]:三思後行——轉專業、雙學位、主輔修
施媛媛解決了在座許多人一直關心的專業問題。“如果你轉專業的理由是你根本不了解哲學,那你為什麼不了解一下呢?”在建議大家慎重轉專業的同時,施媛媛也建議應去想轉的院系聽一聽課,去了解專業本身後再作打算。而談到雙學位問題,她向大家介紹了WTO學院、七校聯合的基本情況,并結合自身輔修心理學專業的經曆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了專業問題。
• 戴雯炯 [07級-宗教]:平凡中尋找自我價值
“我是一個特别平凡的人,如果我不是宗教班的學生,今天根本不會有我站在這裡。”戴雯炯謙虛的說道。在宗教學班的小班教學中快樂學習的時光令她感到快樂,參與學生活動時一份享受的心态也增高了幸福指數。在平凡生活中找尋自身價值,珍惜零星的快樂,戴雯炯為大家展現了一種如沙灘拾貝的大學生活,每一塊貝殼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到自身的與衆不同,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 徐仙 [08級-哲基]:合理安排時間,充分把握大一
剛剛走過大一的08級學生徐仙對大一生活的時間安排深有體會。無論是瑣事不斷的班委工作,還是忙閑季分明的學生會工作,正确的分配好學習、工作的時間分配是每一位合格大學生都應學會的。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有的放矢的追求自身理想,實現自身價值。大一應盡快鍛煉出對生活的掌控力,把握住大學生活的開端。
• 章耀文 [08級-心理]:細化目标,充實生活
章耀文向大家介紹了他大學前畫下的一個大學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别是英語、計算機和專業課。由此引開話題,講到軍訓期間為了能進入英語快班,在艱苦的訓練後每晚堅持看china daily的經曆。他用這樣一件小事重申了目标的價值所在,并帶領大家将出國這樣一個大目标細分成GPA、GRE、TOFEL三項指标,專業課、單詞兩項基本功。一個明确的規劃,一個确實可行的計劃是實現目标的根本保障。
接近三小時的交流會很短暫,但每一段青春的故事還在繼續譜寫着,每一位聆聽者都會有所收獲,都在重新審視大學生活,相信這正是經驗交流會的意義所在。
(通訊員:張海彤 李凱 圖片來源:李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