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西方精神文明的兩大支柱 ——記第五屆“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閉幕式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04-21

“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已走過了五個年頭。如今的她,已不僅是一個品牌活動,更是一為價值向導。在當今多少存在精神荒漠的現時代,追溯我們的文明發展,反省我們的精神依托,從而構建起我們的價值根基,成為當下人們的緊急要務。此次閉幕式主題講座即是以西方文明為基點,讨論這個我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

頭發灰白,但面容慈祥,精神矍铄,這就是講座的主講嘉賓——新加坡華裔、著名宗教學者鐘志邦教授。從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二世紀的軸心文明時代起到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從北、西、南歐到東、西、南亞,鐘教授結合自己的經曆與體悟,幽默而不乏深度地為大家展現了西方文明的建立與變遷過程,深刻描繪出西方文化精神的兩大支柱概貌。

從“兩希”文明到中西問題

首先,鐘教授澄清了他所說的主題中的“西方”主要指的是排除東歐的歐洲,而所說的精神文明也是從雅斯貝爾斯所提出的“軸心時代”說起,“從那個時候起,西方逐漸建立了兩大精神支柱”。

西方文明的第一個支柱便是希臘——羅馬文化。衆所周知,古希臘文明的輝煌尤其在亞曆山大大帝引導下的“希臘化”之後,希臘文明便已成了西方文明的一大根基。而之後的羅馬時代從本體論、神論等各方面都繼承了希臘文明,這一傳統的文明關注人生意義的探讨與安身立命,是一種人文主義的哲學。

西方文明的另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便是希伯來—基督教文化。鐘教授先着重強調了基督教的起源,對我們之前的可能存在的誤區加以澄清。“基督教最早是起源于希伯來,也就是如今的以色列,當時的猶太人,是起源于亞洲的。”《聖經》中的舊約來自于猶太教,如今我們熟知的一些基督教理念如創世論、原罪、救贖等都是來自于舊約,也就是希伯來文化。基督教在希伯來文化中孕育而生,之後福音傳播到外邦,尤其經曆種種坎坷後成為了羅馬國教。之後經曆漫長的時間,基督教在西方廣泛傳播,對北歐等之前處于蠻荒狀态的民族加以教化。

歐洲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興起,“第一根精神支柱仍然很強,但是宗教精神已經節節敗退”,針對甚至有同性戀者成為教父的現狀,鐘教授不得不無奈地感歎道。從兩次世界大戰,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在西方,宗教價值已經轉變,已經是越來越以人為中心了。可能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大哲學家尼采才會發出“上帝已經死了”的感慨。

接着,鐘教授談到了著名學者亨廷頓二十餘年前所提出的“文明的沖突”的理論,關于文明的新秩序建立的問題,他尤其談到了中國人應有的态度。中國曾有璀璨的傳統文化,有人甚至認為将由中國文化來建立起新的文明秩序。“面對這樣的言論,我們應該有的是不卑不亢的大國心态。”對比于“葉落烏啼霜滿天”的過去,如今正在強大的中國更要有這種警醒意識。

大師間的對話

僅用了一個小時,鐘教授縱覽古今,對比中西,對于文明的認識大家獲益匪淺。在熱烈的掌聲中,beat365体育官网著名學者趙林教授登台對鐘老師的講座進行回應,發表自己的感想。

趙老師針對大家可能存在的疑惑,就講座内容從兩希文化、羅馬帝國與基督教、中西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尤其在談到中西文明差異時指出,中國和西方文明的發展道路是很不同的,在中國曆史上不存在獨立于政治的宗教。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青年人普遍“太崇高”的狀态,“如今我們是太不崇高了,隻是一味的解構與調侃”,趙林老師無奈地感歎道,我們需要追尋自身文化中那個真正的根基在哪裡。

“兩件大禮”

講座随後送出的兩份大禮便是在互動環節中,在場觀衆對兩位老師可以各提一個問題的機會。

好不容易得到第一個提問權的女生針對九十年前五四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抛棄,提問趙林教授當前我們是否有可能大力恢複我們的傳統文化作為我們文明的基石。趙老師從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講起,說道當時對儒學的抛棄雖有環境因素,但的确有“将嬰兒與洗澡水一起潑掉”的嫌疑。然而若是要在當今中國大力恢複傳統文化,前提還是需要深刻的反思。

第二位觀衆就基督教是否能夠與儒學對話提問鐘志邦教授。“儒學不是明确的宗教”,鐘教授回顧自己對此問題的研究經曆,毅然給出答案——“對話是我們應該走的道路”。

精彩的講座結束,在經久不息的掌聲裡beat365体育官网第五屆“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活動就此落下帷幕。我們相約來年的同時,也希望每一位有自省意識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之餘能夠“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才是我們所共同追尋的夢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