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傳播先進文化,增強主流意識形态的凝聚力——beat365体育官网專家學者為國家“保穩定、促發展”貢獻才智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05-07

近日,beat365体育官网李維武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思潮” 2008年通過鑒定并被評為優秀研究成果。這一成果通過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中國哲學思潮相互間的激蕩、論争、影響及吸取,揭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20世紀中國哲學的曲折曆程與豐富内涵,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引導中國哲學思潮有着積極的意義。一年多來,beat365体育官网的專家學者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努力傳播先進文化,增加主流意識形态的凝聚力,積極主動為國家“保穩定、促發展”奉獻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引導多元社會思潮

該院專家學者依托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國家重點學科,積極參與黨的理論建設,研究、宣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就,引導人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積極推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大衆化。

由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陶德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點社科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這一項目,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思想源流、曆史發展、現實問題、發展方向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曆史與反思》等專著,對于引導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正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整個社會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他發表的《略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凝聚力》等一系列論文,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哲學基礎,強調了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元價值觀。

汪信硯教授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面臨的诘難與挑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範式》等一系列研究論文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新老教條主義思想進行了清算,肅清了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同時他進一步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當作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所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範式。這一論點高度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整個社會思想中的主導地位,在理論界和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二、用理性思維透視社會輿論熱點

該院專家學者善于用理性思維分析判斷國内外形勢,引導社會難點、熱點、焦點問題,開展正面宣傳,澄清錯誤思想,弘揚主旋律。

在汶川地震發生後,杜小安副教授應學生邀請以“全球化與中國文化”為題作了多場學術講座,提出了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發揚中國文化對策,并大力倡導發揚民族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彭富春教授在香港鳳凰衛視的專訪中,他針對法國拍賣圓明園獸首事件進行分析,引導大學生理性地熱愛祖國,強調要有強國的心态與大國的氣度,這些觀點在社會上産生了較大的影響。已經連續兩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每一年都會圍繞社會熱點問題提出一些有建設性意義的議案。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他在大學生就業這一熱點問題上,強調要用綜合治理的辦法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強調大學生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心理調适,呼籲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他還多次向社會各界宣講兩會精神,正面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

該院的宗教學科在科學研究中注重與現實宗教問題緊密結合,幫助人們正确認識宗教,發揮宗教在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麻天祥教授承擔的課題“巫蠱與政治”是由中國反邪教協會支持的研究項目,主要研究巫蠱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影響;黃超老師的課題《湖北省宗教現狀與社會穩定》由湖北省委統戰部資助,則直接對宗教和社會穩定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段德智教授在各個高校宣講宗教的本質,為大衆正确認識宗教本質、了解宗教作用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們還開展法輪功問題研究,對練功人員進行及時幫扶。

三、用優秀文化提升大衆思想素質

該院專家學者應社會所需,積極開展文化講座,或開展文化環境策劃設計,直接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僅2008年,就有20多名教師在國内外舉辦講座近百場。

國家教學名師郭齊勇教授在2008年一年内為社會與學生演講了18場,其中包括在中共中央黨校“求是講壇”主講《關于國學的思考》,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世紀大講堂”主講《儒家倫理的現代诠釋----以“親親互隐”為視角》,浙江“人文大講堂”主講《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武漢市圖書館“名家論壇”主講《我們的節日•中秋——曆史與今天》。國家教學名師趙林教授在深圳“市民大講堂”、武漢“名家講壇”、廣州中山“香山講壇”、浙江“人文大講堂”主講“中西文化比較”、“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希臘神話”等講座,深受聽衆喜愛。另外鄧曉芒、朱志方、吳根友等教授也多次在湖北省圖書館、國内高校開設講座。這些講座傳播了優秀文化,啟迪了人民心智,幫助民衆提升了思想文化素質,引導當代大學生和民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優秀文化的正确思考。

該院還利用學科師資優勢直接開展社會服務,開展文化培訓與文化景觀設計等。為武鋼集團100多名企業高層管理幹部進行文化知識輪訓,提高了他們的人文素質與執行力。主持武漢市寶通禅寺、歸元寺等宗教所的規劃設計等,與武漢市政府共同舉辦“綠色的盟約——城市與園林國際研讨會暨武漢市園林城市國際論壇”,參與武漢市市政規劃設計及咨詢論證工作。陳望衡、朱志方、範明華等專家學者承擔了“人文三峽”、福建武夷山、廣東丹霞山、湖北天堂塞等地文化景觀項目的設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李光教授多年對百步亭花園社區進行跟蹤研究,撰寫“中國和諧社區建設新探索”的專題報告,指導社區文明建設,發揮了示範作用,在全國産生了廣泛影響。

該院教師還積極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如郭齊勇教授在《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向社會征求意見期間,提出“反對中學文理分科,增加儒家經典教學”的建議,系統闡述了傳統文化教育在當前中國的重要性。彭富春教授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建議強化古代漢語教學,在中小學廣泛開設書法課程引起了熱議。

依托相關學科,該院積極開展學院文化建設,每年舉辦一次“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活動,開展“心随影動”之主題影評大賽、“選擇、信仰”之主題人文系列講座、“人生格言”之我最喜歡的十大原創人生格言征集活動、“心理相約”之現場公益心理咨詢及測評、經典教讀等活動,郭齊勇、趙林、鄧曉芒、陳望衡、彭富春、朱志方、張掌然等知名教授主講,吸引了校内外衆多學生參加,為大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素質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用科學心理理論指導大衆構建和諧社會關系

該院心理學系專家學者針對社會心理問題努力加強心理學科應用性研究,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推廣,指導民衆構建新型和諧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穩定。

張掌然教授主持的“危險罪犯的評估與預防、幹預研究”課題、張春妹副教授主持的“獄内罪犯逃脫、自殺危險性評估研究”課題均以危害社會穩定的犯罪分子為研究對象。嚴瑜副教授在人才測評、心理治療方面均有着深入的研究,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心理測量與人才評鑒》和《心靈誘導手冊(災害版)》兩本著作,分别介紹了企事業單位人才測評的方法和災害後人的心理調适的方法,對于大學生就業和地震災害後人的心理恢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院心理學系還積極開展對外心理知識培訓,如分别舉辦了湖北省監獄管理局處級、科級幹部培訓班,教授預防犯罪心理學專業知識。同時,該院教師還走出校門,開展心理講座,普及心理教育知識。如鐘年教授走進武漢高校舉辦了多場以“健康生活、快樂人生”為主題的多場講座,引導人們如何進行心理調試,正确處理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各種關系。該院教師還開展心理師培訓教育工作,積極參與社會心理醫院和研究單位的教學和臨床指導工作,受到了好評。(執筆人:龔文德 張全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