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學史家蕭萐父教授逝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09-23
我國著名哲學史家、國際知名教授蕭萐父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08年9月17日16時30分逝世,享年84歲。
蕭萐父教授逝世後,北京大學、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省委宣傳部等有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等,國際中國哲學會執行長沈清松、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德國特裡爾大學蔔松山、比利時魯汶大學戴卡琳、日本東北大學中島隆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嚴壽澄等國外知名學者,台灣、香港等境外高校、文化團體陳鼓應、潘小慧、潘朝陽、劉笑敢、張燦輝等文化名人,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内高校、科研院所任繼愈、湯一介、方克立等知名教授等以組織或個人名義先後發來唁電唁函,前往慰問或敬獻花圈。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書記顧海良、校長劉經南等校領導及原校領導、著名專家學者、校内各單位負責人等也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哀悼。
9月23日,蕭萐父教授遺體告别儀式在武昌舉行。是日上午,武昌殡儀館大廳挽聯高懸,哀樂低回。蕭萐父教授的遺體安放在白菊紅荷之中,大廳兩側擺放着社會各界送的花圈。部分高校領導、相關學者,BEAT365唯一官网校領導龍小樂、駱郁廷、吳俊培、黃進,老領導老同志劉道玉、齊民友、陶德麟、胡德坤、吳贻谷,資深教授馮天瑜、劉綱紀,校内有關單位負責人、教師和學生代表、蕭萐父教授的親屬、生前友好及他曾指導過的研究生代表等300餘人參加了遺體告别儀式。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書記宋新民作程前介紹,院長朱志方主持儀式,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介紹蕭萐父教授生平。
蕭萐父教授于1924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他關切國事民瘼,思考世運國脈。在大學期間,他參加學生進步組織,發起、編輯《珞珈學報》,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1947年在BEAT365唯一官网發生震驚全國的“六·一”慘案時,任BEAT365唯一官网學生自治組織的宣傳部長。抗戰期間,他積極參加成都地下黨組織的活動。1949年12月受黨組織委派參與接管華西大學,後留任該校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同年,應李達校長的邀請回BEAT365唯一官网重建哲學系,1957年正式調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并從此長期擔任哲學系哲學史黨支部書記、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一職,于1982年被評聘為教授,1986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在這個崗位上他兢兢業業地工作了40年,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武漢地區特色的中國哲學史學術梯隊,使它在全國文科理論界,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蕭萐父教授學術造詣深厚,著述豐碩。他曾是國家重點學科——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的創建者與學術帶頭人,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原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周易》學會顧問、國際道聯學術委員、國際儒聯顧問。他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國内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分别被譯成韓文與英文,在國際學術界産生了廣泛影響,曾經獲得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20世紀80年代,他發表了《中國哲學啟蒙的坎坷道路》、《對外開放的曆史反思》等重要文章,認定中國有自己的現代化内在的曆史根芽,在中國新一輪的文化大讨論中,獨樹一幟地提出了自己的“明清啟蒙史觀”,深受海内外學者的關注。90年代,他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全局來思考東方現代化的特殊道路,把經濟的一體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視為全球化的雙翼,論定人類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源發生、多元并存、多維發展的,從而為人類文化的新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國際國内學術界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追求真理,被褐懷玉,書中聖哲丹柯心;霁月襟懷,光芒燭天,一炬孤明照後人。呼喚啟蒙,沖寒報春,筆底詩情處士魂;梅花風骨,芳菲匝地,三輯吹沙傳慧命。”蕭萐父教授學風嚴謹、被褐懷玉、浩然正氣;教書育人,重在身教,杜絕曲學阿世之風,為中國哲學史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研究與教學人才。在長期的教書育人過程中,他提煉出的 “德業雙修,學思并重,史論結合,中西對比,古今貫通”24字方針,已經成為珞珈中國哲學學派的精神綱領。
蕭萐父先生還是當代中國哲學史界少有的詩人哲學家。他晚年一再強調中國哲學的詩性特質,執著地探索Logic(邏輯)與Lyric(情感)的統一,并認定這一特質使得中國哲學既避免了宗教的迷狂,也避免了科學實證的狹隘,體現出理性與感性雙峰并峙的精神風貌。晚年,他與夫人盧文筠教授合作編著出版了《蕭氏文心》四卷,将自己的詩集命名為《火鳳凰吟》,為我們留下的豐厚精神财富和不盡慧命,展示了一個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知識分子的文化底蘊和優良傳統。
(龔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