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教授解析“康德哲學和企業文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04-05
4月2日晚七點,人文館主廳,我院鄧曉芒教授開講“康德哲學和企業文化”。此次講座由BEAT365唯一官网校團委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三農發展與研究協會承辦,是beat365体育官网“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系列講座之一。
康德哲學原本晦澀高深,然而這種深層次的理論是如何與當今的企業文化發生聯系的呢?且聽鄧曉芒教授為我們娓娓道來。
康德哲學的現實主義情懷
不熟悉康德的人,可能會認為康德的思想晦澀刻闆,有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但是鄧曉芒教授指出,康德是一個非常有現實感的哲學家。
康德生活在十八世紀啟蒙思潮興起的時代,他的思想深受盧梭的影響。原本康德是研究科學的,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大學教授,但是他從盧梭的《愛彌爾》中看到了人文的理想,于是投身哲學界。他曾說“如果我的學問不能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一種深層的根基,那這些學問一錢不值。”他試圖用一些極其高深的理論來為普通的老百姓,包括像打工仔那些最底層的老百姓提供一種生存的根據,解決生存上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康德強烈的平民情懷和現實主義感。
中國企業文化的分類
鄧曉芒教授指出,“中國企業文化的特點是缺乏長期貫穿下來的原則,使得我們的企業文化永遠停留在一個低層次的水平,投機性太強,是沒有前途的,是短期效應的。”接着他把中國的企業文化分為“官商文化”、“儒商文化”和“佛商文化”三類,分别介紹了這三類企業文化的特點。
窮途末路的官商文化
官商文化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殘餘,産生于官僚的壟斷權力,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成為腐敗的溫床,這種由政治向經濟領域的滲透被相關學者稱為“權貴資本主義”。
理想主義的儒商文化
儒商文化是以儒家倫理為主導的一種企業文化。它講道德,講“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它講政治,講家族利益,民族大義。但是這種儒商文化是建立在企業家個人私德之上的,因此它沒有連貫性,很可能會斷裂。而且這樣的道德原則與市場經濟的原則完全是兩碼事,一個人的道德不能由市場經濟的規律來保證,市場經濟的規律也不能由道德來決定,因此儒商文化必然是一種“過時”的理想。
活力四射的佛商文化
佛商文化吸取佛教禅宗、淨土宗相關元素,其實質是機會主義。鄧曉芒教授認為,佛商文化是最适合我們現階段市場經濟的一種企業文化。因為它把對市場經濟相違背的這些規範都解構了,所以無形中能夠消極适應和執行市場經濟規律。佛商善于用佛家思想調節心态,以出世的心态完成着入世的事功。但是佛商以消費為目的,短視,所以産業做不大,做不長久。而且在佛商背後起作用的是欲望,他們缺乏終極關懷和精神支撐。
康德哲學對企業文化的啟迪
鄧曉芒教授認為,“企業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對全人類精神财富的一種吸收,對人類的精神财富進行全方位的開放”。“老闆要成為自由人,打工者也要成為自由人,這一點上他們是平等的”。“公平和正義的原則要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最高的原則”。“我們要把每個人在人格上的平等當做企業文化的起點,企業家不僅僅把工人當做勞動力,也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
鄧曉芒教授對康德哲學與企業文化之間關系的深入剖析,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旨在“從企業文化中提取西方以康德為代表的哲學家的主體性思想,為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積澱文化心理”。鄧曉芒教授的觀點是建設性的,必将推動我國企業文化的反省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