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為本,育人為先——記全國高校教學名師郭齊勇教授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7-04-20
教育部2006年底決定對百名高校教學名師予以表彰。在公布的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獲獎者名單中,有一位是BEAT365唯一官网的師德标兵郭齊勇教授。
郭齊勇,男,1947年生,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博士,現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暨學術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曾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百名高校教學名師和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
站在本科教學的第一線
現在的大學 教師太忙了。在科研重任、評價體系的壓力下,在創收的誘惑下,有的老師不再重視本科生教學,也無暇關心學生。郭齊勇教授卻不然,他年近六旬,是一名博士生導師,還擔任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之職,有繁忙的行政工作,卻一直堅持為本科生上基礎課,非常關心本科生的成長。他每學年至少給本科生上三門課,除講授“中國哲學史”這一本科生的主幹課外,還開設了國學班的主幹課“四書”等課程。他的課,不僅講訓诂,而且講義理,不僅講知識,而且講價值,講為人為學之道,講傳統哲學的現代意義。
郭老師認為,人文教育面臨來自現代化、全球化、功利化的時風的挑戰與壓力。由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片面地膨脹知性與過早地分科,使學生的東西方人文素養十分薄弱,特别是中國傳統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之修養十分欠缺,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習慣于硬性地、填鴨式地喂養學生,養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怠惰,特别是思想的懶惰。長此以往,就喪失了原創性與思想的能力,隻會人雲亦雲。
他講孟子的哲學思想,很有條理與思想深度,而又聲情并茂,把同學們帶到戰國中期人性論的論戰,從孟子的辯才無礙中體會何謂“性本善”,何謂“大丈夫”精神。教室非常安靜,他在酣暢淋漓的講述中,用語言、姿态、眼神,同學們交流,還不時走到台下,邊走邊講,啟導大家敞開心靈,與前賢進行思想對話。他講授“四書”《老子》等中國古代哲學名著時,常常是師生平等地圍坐一堂,抑揚頓挫地誦讀原著,他随處講解字詞讀音、含義及每章的義理,不時聯系生活實踐,發揮孔子、老子思想對于青年人的健全人格,對于當代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與價值,又不時啟發學生自己講。
他編寫的十五期間國家級教材《中國哲學史》剛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作為主編之一的九五期間國家級教材《新編中國哲學史》已于200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教材内容上作了很大改進,加強了原著經典的理解與诠釋,運用了考古發掘的新的簡帛資料,吸取了海内外學者的研究新成果,幫助同學們增強反思能力,促進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新編中國哲學史》教材現已為許多高校使用,又在台灣出版了繁體字版,頗有影響。他還主編了一種《中國古典哲學名著選讀》的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為十幾家大學選用。
為了更好地發掘、傳承、參與、創造、轉化本土化的人文資源,郭教授與同事一起創辦了國學試驗班。當筆者問到為什麼要創辦國學班時,郭老師說,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基本的族群認同與倫理共識,那是非常危險、非常可怕的。健康的現代化的法治社會恰恰需要建立在民衆的底線倫理、倫理共識的文化土壤之上。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知曉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傳統與精神文明。例如,《四書》中的“仁愛”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格言,一直到今天,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财富。郭老師說,我們辦國學班,是想培養出讀書的種子,讓他們打一點古文字、古文獻的基礎,進入經史子集之門,引導他們學得大智大慧,學會關愛他人,敬業樂群,獨立思考,成為有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并能夠承傳民族精神。
學生們在對教師的評價中這樣寫到:郭老師十分敬業,講課娴熟、有激情,感染力特強,重啟發式,突出重點,步步引人入勝。他吸引了不少外校和外專業的學生來聽他的課,教室常常被擠得滿滿的。他組織的“讨論”課,從資料查詢到論文的形成,從課堂上的讨論、講評,到堂上堂下的交流,教會了我們如何查找資料,如何寫論文,如何遵守學術規範,如何獨立思考等等,大大調動了我們學哲學的積極性。剛進校時有一些同學不喜愛中國哲學,現在聽他的課,大家都感到是一種享受,不少人從不喜愛轉為喜愛中國哲學專業,在繼續深造時我們很多人選擇了中國哲學方向,還有不少人或推免或考入本校研究生或到國内外名校深造。
既是嚴師,又是慈父
《禮記·學記》講:“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在學生們的眼中,郭老師是一位嚴師。他特别重視培養學生恪守學術規範的訓練。他曾無數次地對研究生說:“遵守學術規範就是珍愛自己的學術生命!我的老師要求我們做到德業雙修、言行相掩,做人和做學問不二。我要求我自己與你們都這樣努力。”他常常說,學術的創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特别對我們人文學科來說,尤其不容易。人文學研究的前提是積累,沒有相當的積累,根本不能進入研究階段,即使進入了研究階段,也仍然要不斷積累。他強調甘于寂寞,分途摸索,緊着功夫,放寬程限,不要追逐時尚,急于自售。做人文學術要慢慢來,做細一些。要對第一手原始資料和海内外有關研究成果,真正做到竭澤而漁,才可能做出厚重紮實的研究成果。他要求學生要嚴格引證引述并規範表達,一一注明出處,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剽竊。要用功于第一手原始資料的探索、反思、解釋與批評,養成此種能力。堅決反對時下的虛浮不實的學風:一種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作任何注釋,沒有引證;第二種是不讀原始材料或讀得很少,隻是從第二第三手現成材料中轉手抄過來,根本不知原文的上下文意,所注出處,版本混亂,文字标點錯謬百出。若是從網上下載文章著作,敷衍拼湊者,則更為可惡。
郭老師為碩博士生開了三門課,他批改研究生的課程論文、開題報告或學位論文,特别認真細緻,常常打闆子,要學生重寫。有位已獲得博士學位的同學說:“郭老師批改我的博士論文初稿、二稿的原件我都保留着,每每看到,覺得十分汗顔。郭老師批得很細,也很嚴厲,凡文獻上和理論、邏輯上的錯誤或毛病,無論大小,他不僅一一指出,而且說得很尖刻,讓我警醒,吸取教訓。第一手資料與已有前期研究成果方面,稍有疏忽,他絕不放過,甚至文字方面的病句、錯别字、标點符号、參考文獻書目的出版社與出版時間上的錯誤,都不放過。有一些我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引而不發,打上一個個大問号或簡單幾個字,予以提示,讓我自己解決。”
面對時下的大學教育,郭老師仍然有孔子之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在他看來,目前社會上的官本位、金錢拜物教、權力拜物教也滲透到大學校園,造成有的師生的兩面或多重人格。他主張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是教師要有人文情懷、責任意識,切實地幫助學生怡情養性,塑造人格。在2006年哲學院的教代會上,他說:“教授要教,導師要導。我們要反省一下,我們每位教師究竟有多少時間、精力用在學生身上,用在本科與研究生的教學上。beat365体育官网有關愛學生、悉心指導、幫助學生的傳統,李達先生重建哲學系最重視的是教學,他老人家當年親自選擇教師,帶領青年老師備課,親自審閱并參與讨論教案,親自聽課,予以指導。學生是要盤的,如同種莊稼一樣。”
郭老師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體貼,善于誘導、啟發。他常說,現在的青年學子與我們當年求學時相比,有我們所未曾遇到過的壓力。當年我們做學生時,沒有攀比的壓力。時代、時尚、就業、戀愛及各種心理問題等等,都是新的問題。當下我們更需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他能叫得出很多本科生的名字。他利用課前課後的時間與同學們交談,又深入到學生宿舍與同學們聊天,與院黨委、院行政其他領導商量改進大學生思想工作的辦法,解決同學們的各種問題與需求。他很重視同學們的意見與建議。他倡議開辦系列講座,請一些知名教授、傑出校友來談人生,談理想,談哲學與生活,調動同學們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同學們都很喜歡郭老師,把他當作良師益友,從他的言傳身教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大家都樂于找他幫助解決就業、升學等問題,他總是有求必應,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學生。他常常推薦學生到海内外名校深造,或到一些部門、單位就業。
他愛生如子,平日時常接濟貧困學生。2002年學校對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指導教師獎勵了三萬元,他将其中一部分分發給博士生指導小組所有成員後,将餘下的兩萬元全捐助給了院貧困生。2005年他獲得學校師德标兵的二千元獎金,也請院學工組轉贈給了貧困生。有一位來自西北的博士生,其母親、弟弟患病需治療,郭老師夫婦分三次共支援了五千餘元。有一位浠水縣農民工的兒子考上了大學,郭夫婦每年給該生三千元補貼學費。近五年來,他們支援貧困生的金額累計五萬元。郭老師特别強調要在人格上尊重、鼓勵貧困生們,讓他們挺起胸膛做人。在學業上,他不遺餘力地幫助學生,到海内外開會或講學,從不忘給自己的碩、博士生購買、複印急需的書籍、資料。他說:“老師是人梯,扶掖、提攜學生是為人師者的職責與義務。學生總是要超過老師的,學生不能超過老師,那是老師的心态或方法有問題。
引導學生直逼學科前沿
郭老師讓博士生們打好基礎,下笨功,出細活,又讓他們及時閱讀境内外專業學術刊物上的有關學術論文,了解并關心中外哲學界、漢學界最新研究動态,了解境内外同行之重要研究機構、刊物、專家及其代表性學術專著及前沿課題之研究狀況或成果,提高品評鑒别能力。他常用自己的科研經費支持博士生每人至少到省外或境外出席全國或國際性學術會議一次,在會上提交并發表論文,結識學者,又安排學生們參與本學科點的活動,舉辦大中小型學術會議,接待境外專家等,承擔一定的事務工作,鍛煉各方面能力,包括辦事的能力。他經常花力氣修改自己帶的或别的老師帶的博碩士生的論文,有的要修改幾遍,然後費力推薦到學術刊物上發表,有的要推薦幾次才能發表。
郭老師說,博士生主要是靠自己,導師隻是輔助性的。導師要善于把每位博士生的内在主動性、創造力調動出來。每年郭老師都要請好多位海内外專家前來講學,他要求博、碩士生們經常聽學術演講,并善于提問,與專家直接對話,讓他們積極參與國際國内學術交流,在國際學術研讨會上展示自己的才幹。1999年10月、2001年9月、2005年9月、2006年6月,郭老師在本校主持召開的關于郭店楚簡、熊十力哲學、第七屆當代新儒學、新出楚簡等大型國際學術研讨會,博碩士生們不僅協助他辦會,且提交論文,發表論文,參與讨論,得到來自海内外的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在他的指導與贊助下,其博碩士生經常出席境内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1998年,郭老師大膽地讓潛心讀書且有基礎的丁四新做《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的博士論文,提前瞄準考古學、文字學、曆史學與哲學綜合交叉的最前沿課題,趕上了國際人文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又大膽地讓他在國際會議上宣讀論文,把他的二十餘萬字的博士論文加印一百冊印發給與會專家,讓他在國際學壇露臉。1999年,丁四新三十歲,剛畢業。經郭老師推薦,他的論文很快在國家級出版社正式出版,他的論著在歐美、日本、台港和我國大陸被百多次引用。很快,巴黎七大請他講學兩個月,接着郭老師又推薦他到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在哈佛待了一年半,收獲很大。可以說,是郭老師把學生一步步推上較高的學術平台,為學生日後的發展作了高層次的鋪墊。2001年,丁四新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他現在已是博士生導師。郭老師指導的丁為祥的博士論文《張載哲學研究》,200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該著作獲中國高等學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這是含金量比較高的獎項。丁為祥現為陝西師大博士生導師、學科點負責人。郭老師的另一位博士生張傑(筆名歐陽祯人)在攻讀學位期間即在台灣出版了《郭店儒簡論略》,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攻博期間在重要學術刋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數篇。郭老師讓張傑做《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這一論文獲得同行專家的好評,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郭老師還利用海外資金與師資,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和台灣東吳大學哲學系分别邀請他的博士生胡治洪、姚才剛去做研究。胡去美國近一年,姚去台灣三個月,搜集資料,訪問專家,撰寫博士論文。這兩人及現在在新聞學院當博士生導師的單波博士有關當代新儒家專人研究的博士論文,選題很新,且有較高水平,均在重要出版社出版,為學界稱道。
圍繞儒家哲學這一中心,郭老師讓龔建平做《禮記》哲學思想研究,秦平做《〈春秋谷梁傳〉政治倫理思想研究》等,都是高難度的課題。他們做出了成績。他讓博土生參與他主持的有關出土簡帛和長江中遊儒學方面的科研項目,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有的博士生們的博士論文選題是郭老師承擔的國家、教育部課題的子題。學生們當然也享有一定的科研資助。郭老師說,凡是成功的博士論文,既有問題意識,又精專,有學科交叉,直逼學科前沿。
據人民網
人民日報社《大地》雜志( 2007-04-01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