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先進性教育與當代大學生信仰重建問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11-14
試論先進性教育與當代大學生信仰重建問題
beat365体育官网外國哲學專業2004級博士生 周玄毅
内容提要:
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缺失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筆者認為,在全國上下大力推廣先進性教育的形勢下,有必要以這一新的思想資源來重新審視大學生信仰重建問題的症結所在,從中找出針對信仰上的多元主義、懷疑主義以及功利主義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
信仰重建 先進性教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一、當代大學生信仰問題的現狀、成因以及實質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曉”的讀者來信《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發表在《中國青年》雜志上。這位23歲少女飽含着淚水的激情訴說,在當年夏天引發了全國範圍一場關于人生觀的大讨論,信仰缺失問題也第一次尖銳地擺在了當代年輕人的面前。在那個剛剛經曆過文革之痛的時代,一切既有道德價值标準的塌踏造就了一批迷惘痛苦的懷疑主義者,也使我們開始認真反思當代中國社會的信仰問題。
從哲學與倫理學的角度來說,信仰問題是個人與社會思想的原點,決定着人生觀、世界觀與社會觀的諸多方面,不管是道德上的、宗教上的還是價值上的信仰,都是構建一個社會思想特質的基石。對于當代的中國社會而言,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宗教信仰在這裡所談到的信仰問題中并不占據主導的地位,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中國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幾乎沒有宗教”[1],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積極有為的入世态度和世俗功利的人本主義色彩,而這些文化因素都是與宗教信仰格格不入的,因此在我們論及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問題時,主要指的是價值層面與道德層面的信仰。
從1979年至今,在我們全面推進現代化的這樣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社會結構已經由深刻變革的階段轉入一個逐步走向穩定,逐步定型化的發展的過渡時期。從信仰這個角度來說,舊的信仰體系會進一步地瓦解消失,從而出現信仰缺失與信仰危機的狀況,而這種混亂的狀況卻恰恰意味着一個新的信仰體系的逐步建構形成的過程。正如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條路那樣,我們也可以說這種信仰危機的出現和新的信仰體系的建構是同一個過程。所謂信仰危機,本質上是指個體或某個群體信仰體系相對于其生存的社會情境由于不适應而表現為缺失的狀态,是在社會深刻變革時期,由于主流價值觀日益式微和多種文化價值觀并存而緻使社會個體或群體無所适從、困惑、迷惘的狀态。而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信仰危機從本質上來講是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價值體系斷層的現象,其具體表現是:信仰的多元化、比如信仰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宗教迷信等等;信仰的非理性化,比如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的極端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悲觀與失望;信仰的非科學化,比如相信邪教、僞科學、星相命理等等;信仰的世俗化,比如金錢至上,隻注重個人物質生活利益的追求,不談理想信念和獻身精神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信仰缺失的現象已經深入侵蝕了部分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現實影響。甚至大學生之中的很多黨員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黨性淺薄、共産黨員意識和執政意識不足,先鋒模範作用不強,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紮實等等,而這些現象的根基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
二、先進性教育對于開展當代大學生信仰重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正是因為信仰危機已經損害到很多大學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削弱了部分青年人道德價值信仰的堅定性,所以我們才說最近所開展的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活動是一場及時雨,不論是對于學生黨員還是非黨員而言都是如此。針對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問題,先進性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這三個方面:
首先,先進性教育為廣大的青年人強化了這樣一個理念,即共同的政治信仰,是一個政黨領導人民建設國家的思想基礎,這是每一個當代大學生都應該牢記于心的,如果不能理解這個根本的原則,就無法理解我們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力量之源。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曆史進程規律的揭示,是對社會發展内在必然性的闡釋,是對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的準确把握;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總結,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隻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才能在實踐中加深理解,自覺貫徹,更好地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任何動搖和疏忽,任何不堅定和不自覺,都會給我們的事業帶來損失。而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更是要牢記責任,不忘使命,以實際行動來将這種信仰落實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其次,先進性教育為當代大學生的信仰重建工作指明了基本的方向。在信仰多元化日益明顯的今天,處于重要求知階段的大學生往往會受到衆多價值體系的影響,因此确立一個明确的目标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所作的“轉型時期倫理道德建設的難點與對策”調查,在回答有關信仰的問題時,36.09%的人明确表示“沒有信仰”,另有22.24%和13.57%的人分别表示“曾有過信仰”和“不想回答”,隻有28.10%的人确認自己“有信仰”。而在信仰的選擇上更是五花八門,比較集中的選擇分别是“社會主義,共産主義”(25.86%),“科學真理,無神論”(16.75%),“不要任何信仰”(16.64%),“命運”(12.51%),“人道主義”(8.72%)和各種宗教(7.25%)[3]。這樣一份調查表生動地向我們表明,在紛繁複雜的信仰體系之中争取思想陣地,用“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是一件多麼緊迫和重要的任務。
再次,先進性教育為當代大學生指出了立身做人的根本準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歸根到底是追求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追求。當代大學生應該自覺用“三個代表”淨化靈魂、改造思想,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解決好立身做人,求學治學的基本問題。首先,在生活上要始終堅持嚴要求。每一個大學生都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嚴肅的生活态度,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品質。其次,在作風上要始終堅持高定位。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身體力行,靠原則做事,靠修養做人。第三,工作上和學習上要始終堅持高标準,時刻以共産黨員的稱号激勵自己,踏踏實實地做出更好的成績。
總之,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性問題,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先進性教育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所給出的解決之道。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深入貫徹先進性教育,能夠為道德信仰、價值信仰以及政治信仰的重建提供明确的方向、廣泛的指導以及強大的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提升大學生信仰堅定性的對策思考》金秀蘭、李美旭,遼甯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2、《大學生信仰的危機與精神家園的重建》徐魁峰、羅箭華,南甯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3、《先進性教育莫忘強化信仰教育》郭玉林,焦作日報2005年7月13日第4版;
4、《必須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王子男,遼甯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8月;
5、《當前社會信仰危機的深層原因》程恩富,社會科學報2004年6月2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