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李德順做客珞珈講壇暢談文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10-24

10月21日,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會長李德順教授應邀做客BEAT365唯一官网珞珈講壇,暢談“什麼是‘文化’”。這是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重建6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之一。

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汪信硯教授主持講座,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 研究生院研究生培養處處長夏義堃出席講座。吳根友為李德順教授頒發了珞珈講壇紀念證書。

珞珈_副本.jpg

李德順從中國當前雖有“文化熱”但衆人不知“文化到底是什麼”的現狀入手,指出雖然人們可以從曆史、藝術、倫理、政治等多個角度讨論文化,但是把握文化的準确含義必須上升到哲學層面。他認為,從哲學層面上講,文化的本質即人化。他從文化的外延與内涵兩個方面解讀了文化的人化本質。從外延上講,文化從小到大、從狹到廣,依次指受過教育、有知識,精神文化和“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從内涵上講,文化就是人們的生活樣式,是人們按照“人”的方式和标準,去改變環境和人自己。

DSC_5714ok_副本.jpg

根據文化的這一定義,李德順論述了文化的三大特性,即人本性、曆史性和主體性。文化的“人本性”是指文化從根本上說是屬人的,談文化要以人為本,要面向人、理解人、尊重人、為了人;“曆史性”是指每一文化都是其主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自我凝聚、升華、積累的産物,談文化不能隔斷曆史;“主體性”是指現實中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每一文化都呈現其主體的生活樣式,關系着主體的權利和責任。

李德順特别強調,既要尊重世界上多元主體的文化又要有自己的文化自覺,不同主體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分,但同一主體的文化有優劣之分,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優質資源的文化就是先進的文化,否則就是落後的、有待改革的文化。

他還回應了在多元文化時代下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這一問題。他指出,對待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要排除“一味向西看”的西化論和“一切向後看”的複古論兩種傾向,要以文化自覺為尺度擔當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

在互動環節,李德順回答了現場聽衆提出的文化主體的判定、價值與文化的關系、孔子學院在海外的境遇、文化與時代的關系、文化與職業教育的關系等問題。

據悉,李德順教授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與價值觀念、當代文化等領域的研究,出版《偉大的認識工具》、《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新價值論》、《我們時代的人文精神》等數十種,發表衆多論文,曾獲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教育部和北京市優秀社科成果一、二等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趙建建 攝影:宋柏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