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一位聯大學人超越生死的學問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9-01

——楊祖陶《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後記


肖靜甯


  

  我一輩子稱之為楊工的、與我終生相伴的癡心愛人、畢生從事西方哲學史研究的純粹學者楊祖陶先生,在我沒有絲毫思想準備的情況下,2017年元月5日一下子上了120急救車,從此踏上不歸路。在我們鑽石婚前三天,在武漢中南醫院重症監護室(ICU)駕鶴西去,就這樣匆匆忙忙地結束了我們60餘載的苦樂年華,讓我徒然墜入了痛苦的深淵……

  楊工離我而去,不僅給我帶來一大堆無法自制的悲傷。更重要的是,他還留下一本未竟的著作——《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我急切地把全部遺稿集中,當我看到第13本謄寫清楚的稿子的最後一句話至此,精神哲學就此宣告終結時,心裡一塊石頭頓時落了地。親愛的人,你總算掙紮着完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初稿,這為後續整理工作提供了絕對重要的條件。我完全不能想象和接受的是,精神哲學解讀的終結竟是你生命的終結,怎麼會是這樣?這兩個終結幾乎達到無縫對接,你最終倒在正在撰寫的學術工作中,譜寫了一曲春蠶到死絲方盡油盡燈滅的人間悲歌。  

  令人有些心酸、但禁不住深感自豪的是,楊工的有些重要的學術工作都是在80歲到90歲之間完成的,這種高齡筆耕不止的為學精神在學界并不多見。如2006年《精神哲學》中文首譯本問世時他已進入耄耆之年。繼2010年《回眸——從西南聯大走來的六十年》後,楊工以86歲高齡奮力首譯出黑格爾《耶拿邏輯》。20121228日他在新書發布會上當衆宣布了這是他的收官之作。  

  但是,收官何易?88歲時,他完成了受學長張世英先生之托按理論著作版重譯黑格爾《精神哲學》的任務;稍後,完成了先前出版的、後有幸被納入人民出版社哲學史家文庫的兩本學術專著——《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和《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再版工作,其中後者被評為2015年人民出版社十大優秀學術著作(位列第3);再後,就是《回眸》的姐妹篇、我與他共同署名的《哲學與人生漫記——從未名湖到珞珈山》了。  

  2016516日一個不期而遇的電話再次證明了收官之不易。張偉珍編審熱情地來電話約稿。她說,她打算編一套黑格爾《哲學全書》(由小邏輯、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部分組成 )的三個相應導讀本,想約請楊老師寫《精神哲學》導讀。時間很寬松,2017年底交稿,大約10來萬字,适合大學生閱讀。她說楊老師翻譯了《精神哲學》兩個譯本,譯者導言有3萬多字,還有關于黑格爾哲學體系方面的論著,希望留下他對精神哲學的理解與思考,有助于學界。她再三強調,不要有壓力,不要作為任務,慢慢搞。我對此次約稿沒有說話。因為我感到他2016年以來逐漸消瘦,飲食與睡眠都大不如前,心想不應再繼續工作了。但當我把約稿一事告訴楊工,他考慮了一天後表示同意寫時,我也沒有勸阻。張編審得此消息非常高興,說不能用興奮二字來表達。于是,楊工又接受了這項新的學術任務。現在看來,他完全是出于對黑格爾哲學的虔誠與鐘愛而樂于承擔的。  

  楊工承諾之事說幹就幹起來了。他先拟了一份詳細的目錄,手寫在他自己用鉛筆劃好線條的A4打印紙上,以免寫歪了。我為他買了40本高檔的稿紙和一大把圓珠筆。由于他在寫《精神哲學》譯者導言時對主觀精神部分作了一番認真的考察,所以開始寫作還比較順利,他也很有信心。他不顧78月份酷暑炎夏而堅持工作,8月份謄寫清楚的手稿已近4萬來字。以後,就沒有這麼順利了。當寫到客觀精神部分時,他感到比較棘手,說平時接觸的少,而黑格爾《精神哲學》的這部分寫得很簡略,他需要花大量時間重讀主要講客觀精神的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61版)。那是一本紙質低劣發黃、字迹不甚清楚、看起來很費勁的一本55年前的舊書。但他十分認真地在書上劃出許多重點,旁邊寫下許多批注小字。楊工做起事來幾乎是全神貫注,坐下來就不大動彈。我在家時總是勸他停一下,走一走,喝點水。絕對精神是精神哲學發展的最高階段,他是比較熟悉的,他可以充分發揮一些,但寫得比較精煉。全稿最後一句話如前所述:至此,精神哲學就此宣告終結。就這樣,他留下了近10萬字的遺作。起初剛勁有力的字迹不見了,最後的8頁顯然是掙紮着寫出來的,字迹淩亂乏力。  

  這次寫《指要》,看來好像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其實不然。他在《耶拿邏輯》譯後記中曾談到寫譯者導言之不易,說它是一項源于譯文又超越譯文的研究性工作,其難度甚至超過翻譯,雖然難度的性質不同。《耶拿邏輯》譯者導言是這樣費盡心機完成的,《精神哲學》譯者導言也是如此費盡心機完成的。但是,撰寫解讀性的著作比起譯者導言來又是一次性質不同的超越。像《精神哲學》這樣關于人的精神的最高最難的學問,是很難想當然地自由發揮的。這對于一個89歲高齡體弱多病的學者來說,是一個過于沉重的負擔,對于能否順利成書也是帶點冒險的事。  

  2016年的10月下旬,我們平靜的生活出現了變故。我由于勞累與反複受涼、受熱,原有的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在校醫院門診部挂了12天抗菌素吊瓶。我冒着雨去醫院,點滴完後還可買菜做飯,家中生活并無太大影響。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吊針打完了,改用口服藥之後,原本應該更簡便,可是我的健康反而出了大問題。由于藥物對胃腸道副作用太大,以至我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不能進食,人的元氣大傷,竟卧床不起20餘天。其間,還半夜在房間跌了一跤,面部與胸腹部着地,掙紮着數十分鐘最後才自己爬上床,右眼跌成了熊貓眼。這樣,我一病倒,家裡困難就大了,楊工的生活得不到原有的照顧,還要照顧我。有時我在床上休息,他坐在旁邊陪着我,我就說你還是再寫幾句吧,就這樣,他還在斷斷續續地堅持寫作。寫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痛苦,我生這場大病,在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不注意造成的,也是對該藥物口服副作用的無知造成的。否則,我會像往常一樣給他更好的照顧,調配好飲食,絕不會出現令他最為苦惱的嚴重便秘。11月的天氣已漸寒冷,我也沒有關心他的冷暖,不知道是不是已埋下後來重症的禍根?  

  楊工在撰寫過程中多次問及合同問題,我婉轉地告訴張編審,她總是說沒有問題,那隻是一個程序。我進一步說,楊老師對你是絕對信任,是怕大環境有變,西方哲學出書受累而白幹。直至1130日,終于收到了人民出版社的《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合同書。誰知這份合同,後來竟成了作者與出版社的一紙生死契約。  

   合同簽定後,整個12月份楊工的寫作是高度緊張的,每天工作時間很長。我記得很清楚,1223日那天,我燙發回來已是中午一點,他還在伏案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我站在他跟前都沒有覺察到,我問他我的發型好不好,他才說:好,好。他說他希望快點搞完,我們好好地過點輕松的日子,這些年來他的确是太累了,他還說把我也拖累了。誰料他的這點并不奢侈的願望沒有打動上天!  

  最後這一個月,楊工跌跤好幾次,我幾乎是求他要小心一點,心想,如果真的骨折了,怎麼辦啊?現在看來,他不是不小心,而是他的身體潛伏着巨大的危機。除了跌跤,如前所說,由于我的那場病,生活狀況的變化使他出現的嚴重便秘一直得不到解決,服藥不當又轉而腹瀉,真是狼狽不堪。還有長期以來十分困擾他的皮膚瘙癢和紅斑,每天抹藥花很多時間,長期抹含激素的藥和服抗過敏藥可能大大降低他的免疫力。一向睡眠好的他要用安眠藥了,食欲也差了許多,腰疾行動不便,聽力日益下降,言語更少。他以極大的隐忍力面對着自己如此不良的生存狀态。但當他坐在書案旁,思想集中,呼吸平靜,一切不适仿佛都被掩蓋了,好像不存在了。  

  楊工在自述性的文字中經常出現字和字,如笨辦法慢慢推進笨鳥先飛,笨鳥多飛,笨鳥晚歸等等。我不認為這是貶意詞,這是真實情況。他一生為學走的就是一條辛苦的、自我折騰的路子,從來沒有舉重若輕的爽快。難怪他要在自己的《精神哲學》譯本上做那麼多的摘記、心得、批注,以緻把一本精裝書翻得快散架了。虧得他用最後的一點生命之火完成了初稿。隻要看一看他賴以寫作指要的《精神哲學》這本書,你不得不為一個學者的最後奉獻所打動。《精神哲學》篇幅大,全書400頁,保守、粗略地估計一下,每一頁作10個标記,就是4000個标記,每一頁注上10個字的批注,就是4000字,何況還劃出許多線條和記号。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沒有講過《精神哲學》這門課,自然沒有講稿的積累,雖然完成了翻譯,撰寫了譯者導言,但要撰寫一部用作逐章逐節解惑、指要的導讀性著作,可能有些問題還需要更深入地弄得更清楚明白,才能自如地表述出來。他就是用這種笨辦法反複研讀,做摘記,寫心得,來為《指要》的撰寫積累材料,其辛苦與壓力對于一個如此衰弱的老者是難以想象的。最後,對《精神哲學》全書(包括《法哲學原理》)挑選出來的注釋總共用上的達400條之多。這可以說是他獨特的工作方式,他正是經過這一艱苦的繁重的工作來把握《精神哲學》的精髓所在。令我注意的是,分散在近10萬字中的400條引文,與他自己撰寫的文字達到渾然一體,并無斷裂拼湊之感。隻是如前所述,有的地方他的論述過于簡略,有的長句頗為費解。在寫完絕對精神後,他本打算對《指要》的最後一部分關于精神哲學的意義還要重新考慮得更具體一些,并開始起草了一部分,但是他來不及完成了,《指要》隻好使用《精神哲學》譯者導言的相應部分,并加以深化與擴充,這是必須說明的。

     我體會他的工作程序是,反複讀譯本,找出要點作為注釋之用标記出來,并在書的空白處作有限的批注與發揮,當某一部分他認為基本上弄清楚後,然後開始撰寫,他總是先寫出大緻的草稿,他在從月曆撕下的紙(紙質尚好)的反面上打草稿,草稿上的字迹極為細小密集,頂天立地寫的滿滿的,每一頁大約有2000餘字。他還在草稿上反複修改,用紅筆改來改去,别人是完全看不清的,這樣的草稿共有28頁。當草稿完成一個段落後,就邊謄寫、邊思考、邊改正落實到正式的稿紙上去,如此一頁一頁推進。《指要》雖是有待完善的初稿,還是大體上體現了他的作品一貫求真的追求和文字表達的特色。如果上帝再給他幾個月的生命,那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了。他多麼渴望他也能如他最推崇的黑格爾說的那樣:一本屬于現代世界的著作……就應該讓作者有自由的閑暇作七十七遍的修改才好。”[1]

     楊工總算踉跄地度過了2016年,2017年元月15日是他的90歲的壽辰,元月25日是我們的鑽石婚的日子,雖然2016年第四季度我們的生存狀态很不好,但還是期待來年有一個好的開局,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來慶賀自己生命中的兩個節日。

  


   2017年一開年,接踵而來的就是我們最意想不到的不幸的日子。2017年元旦是法定假日,與雙休日構成小長假,下着小雨,天色灰蒙蒙的。元旦的早餐,我特地煮了水餃。楊工還是如往常一樣坐在他的書桌旁,有時翻翻唐詩宋詞。由于頭一天解除了多日來便秘的苦惱,他的精神稍好一些。後來趙林博士來了,我連忙從書房中叫他出來,他推着助行車在門口迎接,心中很是高興。趙林非常關心老師的健康,覺得老師更消瘦了。我特地拿了老師寫的《指要》底稿和謄寫清楚的13本書稿給他看。趙林很感慨地說:老師太辛苦了,不能再這麼累了。送走趙林,楊工回到書房,他在20171今日元旦的紅色日曆頁上,用鉛筆寫下了趙林來訪四個字,誰料這竟是他一生最後留下的字迹。元旦晚上,我們還頗有興緻地看完了新年晚會。

元月2日仍是假日,雨有點大。上午10時楊工沒有像往常一樣到書房去,也沒有說有什麼不舒服,他獨坐在木沙發上,口中念念有詞,我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在默誦唐詩。就像我喜愛古典音樂一樣,傳統文化古詩詞成為他的最愛,充當着他艱苦思維轉換的精神調節素。  

  我端個小椅子坐在他旁邊,我與他講我打字過程中對書稿的感覺,就是注釋太多,相對自己評論較少,還有就是有的句子太長太拗口,他表示修改時再處理。在短短的接觸中,我發現有熱浪襲來。我慌了,連說,你發燒了,你發燒了。我馬上給他量體溫,腋下竟有38.9度。可以說,我完全是偶然發現楊工發燒的,他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也不咳嗽氣喘,外面下雨又冷,又是假日,行動不便。我想即使設法送他到校醫院,當時隻有一個值班醫生,肯定會讓轉院的,這對我來說是極其難辦的事。現在想來,主要還是我對高齡突發高燒的嚴重性沒有足夠的認識。于是,就先在家觀察吧。經服用劑量較大的維C銀翹片,多喝水,冷毛巾敷額,還服了一片我上次發燒留下來的退燒片(矚38.5度以上用一片)的簡單處理,燒慢慢退了,他還是坐在木沙發上。我勸他到床上靜養休息,他同意了。11點鐘左右,前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現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捧了一大束鮮花來看望。楊工對郭說:肖老師發現我發燒,先是38.9,後降到38.3,現在是37.5他言語清晰,呼吸平穩,感謝郭來看望。我把花抱給他看,他露出喜悅的笑容。多少年來,無論在任或不在任,郭齊勇教授都保持了這種對長者的心意表達。誰知他竟成為最後一個給楊工送花的人!這一抱花至今仍放在窗外花架上。人已離去,花已枯萎,包裝紙已褪色,我卻不忍丢棄。當天下午和晚上沒有再發燒,出汗多,不停地喝水。我給他用熱水擦身,全部換上幹淨衣服。中午與晚上都是照樣坐在桌子旁用餐的。吃的小米粥,蒸蛋羹,還有菜心,榨菜。他沒有什麼不舒服,自己洗漱上床休息。

  元月3日,我非常關心楊工第2天還燒不燒。那天楊工起得比較早,他還像往常一樣将全部窗戶打開換氣,這是他一貫的工作。我聽到動靜連忙勸阻他,說你才發高燒,千萬不能一大早再受冷空氣剌激,不能再着涼了,他接受了我的意見。唉!元月3日上午又燒到39.2,比頭一天還燒高了,也沒有别的症狀,我心裡有些着急。天在下雨,雖然校醫院已正式上班,也沒法去,還是照樣觀察處理吧。到了下午燒又退盡,晚上也沒有再燒。他的精神也沒有明顯改變,還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淋浴換衣就寝。隻是站着穿睡褲跌了一跤,他自己還不好意思地說我的腳不穩,好在跌到沒有造成傷害。發燒第二天,我還沒有把病情看得很重。他在床上靜卧休息時,我繼續幫他打字。元月3日這天是我在他出事前最後一次打文稿。

  元月4日,下雨,上午又燒到 38.8。我開始憂慮,這是連續3天上午高燒了,雖然沒有什麼症狀,總有潛伏的炎症才會這樣的。我去請校醫出診未成,請求開了抗生素頭孢克肟用上了,繼續用維C銀翹片,下午燒又退盡了,晚飯坐在桌子上吃的。我們曆來都是分食,飯菜都是一分為二,各自包幹。那天,楊工還面帶微笑地到我碗裡來拈青菜吃,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後的微笑。晚飯時他對我說:我這次三天發燒,又是你救了我。他可能以為,加了抗生素不會再燒了。這是在病情急轉直下前,他對我說的唯一的一句完整的話。親愛的楊工,你是多麼熱愛生命啊,你以為自己沒事了。寫到這裡,我不禁淚水奪眶,我沒能救住你啊!那天下午還有一件事,考慮到他昨天淋浴時跌到了,不安全,我給他準備了一大盆熱水,還放着一個随時可以添加的熱水瓶,我幫他擦洗了後背,我讓他坐在小椅子上自己繼續擦身,再泡泡腳,他說好。我就做飯去了,沒多久,隻聽到他大聲呼叫我,快來,快來呀!哎呀,我一看水漫金山,他說怕把拖鞋踩濕,就把腳踩在盆子邊上,打翻了水盆。我生怕水漏到樓下去,眼快手急地趕快抱着一大堆破布甩在地上吸水,一面幫他擦幹雙腳扶他上床半坐着休息,安慰他沒關系。再用大洗把把地上的水一點點擰去。楊工心中好像有點歉意,也沒有說話。我隻希望明日别再燒,壓根沒有考慮有什麼意外的險情發生。

  元月5日,這是一個令人恐怖和窒息的日子。在熬過3天非持續高燒後,意想不到的可怕的時刻來臨了,楊工病情急轉直下,命懸一線。我一般睡覺很晚,零點時我看了一下他,睡眠沒有什麼異常。早上6點天還沒有亮,楊工就在穿衣起床,我說天未亮,多睡一會,他又繼續睡了,我摸他的前額有點冷汗,沒有引起注意,隻是感到不燒了。過了一小時他又要起床,我又勸住了他,後來快8點時,他自己把衣服都穿好了,說要小便,他下床時先坐在床邊上準備站起來,突然滑溜在地上,他起不來,我拉不動,還是打電話請鐘點工來抱他上床的。我還以為是發燒緻身體虛弱所緻,并沒有想到病情的嚴重性。他上床後,神志清醒,示意要求枕頭墊高一點,看來平卧已經不行了。體溫36.7,是不燒了,我喂他一杯水,問他要不要吃點小米粥,他點頭同意了。第一口很配合,第二口就不吞了,我一看情況不對,吓壞了,這時已是9點,連忙打電話給趙林,他一般不在校,剛好這天在。我請他到校醫院開轉診單和直補單,他說還頗費了一點周折。我一面叫120急救車,9點半擔架将楊工擡下樓進了救護車。我當時覺得這下有救了,萬萬沒有想到,120的醫生說情況非常危險,瞳孔散大80%,血氧飽和度僅有20%(正常在90%以上),這真是晴天霹靂,怎麼會這麼嚴重?120醫生緊急鼻孔插管給氧,并靜脈輸液,我看到血氧在上升。陪同我的趙林看到我渾身在發抖,而我并沒有意識到。120直奔中南醫院搶救科,二話沒說馬上氣管插管,沒多久,瞳孔總算有了對光反應,血氧也達到80-90%,血壓也上去了。我以為楊工命大,已經逃過這一險境呢?

  接着。搶救科馬上送楊工做CT,不讓我進去,全靠熊漢蓮老師陪同,掃描結果發現肺部感染呈彌漫性分布,非常嚴重,很多部位呈網格影,片狀影,有的肺組織影像呈葡萄那麼大的全白色,這種CT表現俗稱白肺,有點像“SARS”,又不是SARSCT醫生看到這個結果直搖頭,這預示着極其可怕的結果。搶救科診斷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立即下了病危通知。現在想來,那三天發燒是不是他的機體在與病菌作殊死決戰呢?是不是年紀太老,長期勞累,免疫力低下,沒有表現出局部症狀,肺部感染卻迅速蔓延擴散、直達緻命的感染性休克呢?三天高燒他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救治,想到這裡,我是多麼的痛苦、悔恨與遺憾啊!我不知道在那個時刻、那個環節、有什麼法子能阻斷這種悲劇的發生?這是我心頭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結,雖然我自己也是高齡,又是大病初愈,我也是無能為力的啊!

  希望并未泯滅,搶救科工作是有效的,科主任要我們轉到重症監護室(ICU),她已經給醫院各部門打了一圈電話,實在沒有床位。還是趙林腦子快,說找領導,剛好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正副書記陳祖亮、徐萍正在中南醫院看望資深教授,二位書記連忙來到,陳書記直接與中南醫院院長聯系,才馬上住進僅有的一張ICU病床。接着我用微信緊急告訴在巴黎的女兒爸爸病危,她以最快的速度于第3天(元月7日)趕來病房,兩年多未見的父親一下子這樣危險,她心痛不已!她本來已經買好114日抵漢的機票為父親慶生的,怎麼也沒有料到會是這樣的!雖然父親發燒的事子女都是知道的,天高路遙他們也沒有主意啊!

  住進ICU開始還帶來希望,主管的李醫生說,沒見過這麼爛的肺,沒見過一治療就見好。醫生比較在床邊拍的兩張小X光片子,看出後一張稍稍清晰一點。元月9日、住進ICU5天上午拔了氣管插管,楊工能自主呼吸,停用升壓素,能自身維持血壓,都要考慮轉出ICU聯系住院病房了。由于病房非常緊張,特别是呼吸科走廊都滿是病床,又是學院黨委陳書記設法解決了條件較好的病房,真是關懷備至,非常感謝。隻是由于病情的變化,楊工始終沒有離開ICU而轉入病房。當我聽到要聯系病房了,不禁松了一口氣,心想終于闖過來了。這其實是過于簡單和樂觀的想法。

  元月9日晚上,拔掉氣管插管還不到12小時楊工就不行了。值班醫生考慮是再插管還是戴面罩給氧,她擔心再插管會影響病人的信心,決定用面罩連接呼吸機給氧。事後回想起來,氣管插管是不是拔早了。這是醫生的決定,也不便多想。這一天楊工用殘存的呼吸功能在沒有供氧的情況下與病魔抗争着,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元月9日至12日這幾天,醫生形象地說,好像病人與疾病處于一種拔河狀态,難分勝負,這樣總是給人一線希望。醫生有時還取下面罩,讓楊工可自由呼吸一段時間。醫生說,如果今天能自主呼吸30分,明天增加到40分,慢慢延長就有希望。在去掉面罩的時候,楊工意識清楚,護士鼓勵他自己咳痰也能配合,我還用棉簽幫他從口腔中裹出一些痰液,還用注射器每次滴少量的水潤潤嘴唇。我和女兒每天的中心任務就是利用這寶貴的探視時間(每天下午4點到4點半)多與楊工在一起,多了解一點病情。可惜這樣相對穩定的時間是如此短暫!

  元月13日是楊工病情發生轉折的日子,醫院再次下病危通知,雖然每天在ICU都是病危,這次是極其嚴重。關鍵問題是肺部的嚴重感染一直沒有得到控制,細菌進入了血液,發展為膿毒血症(俗稱敗血症)了。我不禁心頭緊縮,絕望撲面而來。

  由于病情危重,醫生說這兩天是最危險的,還有子女親人沒有見面的要趕快來。這時才趕緊叫在美國的兒子回來,女婿回國在深圳辦事,他們二人同時以最快的速度于元月15日半夜趕回武漢,第二天雙雙趕到醫院。

  元月15日是楊工90壽辰,他早就婉謝了弟子們希望搞一次祝壽活動的善意。他很少過生,隻有兩次大生有印象。記得他70歲時女婿與外孫女還在國内,我們4個人愉快地在小藍鲸餐廳舉杯祝賀生日快樂;80歲時(79歲過),兒子一家4口,和女兒一家3口相繼于2006年回國為父慶生,雖然都不在生日那一天到達。 2006年有一件事令人難忘,就是從未聽說學物理的兒子做過詩,那年他卻為父親寫下了:

  七旬九載仙壽來,

  身硬腦靈心胸開;

    西哲精髓東人悟,

    笑看當今學壇衰。

  

  楊工被我得合上一首:

  老骥伏枥八旬來,

  更喜齊眉雲霧開;

        西天仙境似可辨,

        志在千裡力未衰。

  

   回憶往事, 想當年楊工的西天仙境似可辨,志在千裡力未衰的詩句,表明那時的他還處于又一個學術黃金時期,親人的團聚與祝福給他留下多麼美好的印象。如今楊工身陷ICU,身上布滿各種管子,痛苦不堪。這與當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楊工在ICU病房22病床總算度過了2017年元月15日他的90大壽,譜寫了一曲極為罕見的一個純粹學者在生命之火熄滅前的生命的贊歌!早早趕回國的女兒非常細心,她經醫護同意買了鮮花為他祝壽,生日那天,是他最為罕見的良好狀态,手也松了綁,當告訴他今天是你的90大壽,把鮮花抱到他的胸前,他還用手摸了一下花,眼睛睜開了。我緊緊握住他的手,感到他也在用力。我不斷地說平生第一邂逅,平生第一邂逅,我等你回來!你很堅強!我感到他懂了。女兒不停叫爸爸,生日快樂,會好的,頂住!頂住!病房的兩個護士暫時停一下工作走過來祝老爺爺生日快樂!後來細心的孫思博士也匆忙趕來,祝楊老師生日快樂!。這場景是我永世不忘的,楊工在ICU病房度過悲壯的90大壽。從少見的面部表情看出,楊工的内心有些激動,對生命充滿渴望。

  元月16日上午,醫生破例在上午讓兒子與女婿探視,我與兒子先進去,我發現這與頭一天已形成鮮明對比,楊工表現極為衰弱,雙眼緊閉,氣息奄奄。當兒子對着他的耳朵不停地呼喊爸爸,爸爸,我是楊鑄,我回來了,我回來了,給你拜生時。楊工眼睛微微動了一下,眼角流出了淚水,這表明他心中是明白的,此情此景也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從16日以後,我們與楊工再沒有任何的、哪怕是微小的交流,再沒有見過他的感應與反應了,他始終閉着眼保持着平靜,直到生命的終點。

  看來楊工的病情已經回天無力,醫生也沒有辦法了。醫生讓我們自己去買進口的昂貴的達托黴素,說此藥在美國、香港用過,國内還沒有用過,先買進三支,又再買三支,共用了6天(自費花了近萬元),感染仍然得不到控制。感謝校黨委駱郁庭副書記此時專門來看望,ICU中心主任表示很盡力。我問主任還能撐多久,他說拖不過春節。是的,感染得不到控制,又發了一次高燒,并出現心功能不全的系列症狀,大劑量的升壓素也不能維持血壓,病情急轉直下。感謝院黨委陳祖亮書記、吳根友院長自始至終的重視和關切,多次來看望。我一方面對主管醫生說,病情如此,聽其自然,不要再采取加重痛苦的措施;另一方面對陳祖亮書記說,事到如今,已無計可施,根據楊老師生前與我多次商定的,不搞遺體告别,不設靈堂,不留骨灰,書記當即表示尊重。兒子因為剛剛找到新的工作,十分忙碌,隻請了一周的假于元月21日帶着遺憾和牽挂先回美國去了,那天就是他與父親最後的訣别。他再三叮囑,骨灰一定先留着。好在20155 月兒子帶着孫女回到武漢,楊工看到大學生孫女成長的這樣出色,中文說的也不錯,心中很是喜愛。那次楊工就十分感慨地對兒子說,今生不知還能見幾面。誰知這就是在家中見的最後一面。幸好兒子與孫女在BEAT365唯一官网新牌坊,在漢林花園,在家中留下了與父親的珍貴的合影。

  元月22日是楊工最終告别人世的一天,他走完了自己畢生追求學術、特立獨行、不圖虛名、但求心安的平凡而又充實的一生。我目睹他在ICU病房頑強地與病魔抗争17天。我與女兒女婿,還有趙林,小英,何衛平,小熊,孫思,徐萍副書記,辦公室小鄧等等,親曆這悲壯的時刻——他平靜地走了,從顯示屏上我們看到他的血壓直線下降,心跳越來越弱、越來越慢,最終停止了跳動!這是元月22日上午9時間13分。最後護士拔下了氣管插管,這時是上午920分,後來曉平也趕來了。一代哲人就這樣靜悄悄地走了!我和在場的親人,學生無不悲痛欲絕!但是ICU病房還有重症病人多人,我們沒有哭出聲來,就趕緊離開了連續17天探視的ICU。我淚如泉湧,心髒在陣陣緊縮……

  我喃喃地自言自語:他真的走了,是的,是的,我親眼看見的,他怎麼就走了呢?在我們鑽石婚紀念的前三天!從此天地相隔,我沒有楊工了,我沒有楊工了……我還有繼續活下去、孤獨地走完自己餘生的意義和勇氣嗎?!我是離不開楊工的啊!在ICU宣布膿毒血症之前,我心中總還有一絲希望,現在一切都結束了,命運是多麼殘酷無情啊!記得12年前,在我70歲生日時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夢見楊工死了,我從夢中哭醒,明知是個夢,起來後還是不停地哭。楊工不停地親切地勸說,别傻,别傻了,我這不是好好地嗎。虧得那天電視上放映黃梅戲莫愁,情節感人,看完了才緩過勁來。當我把這事告訴摯友樂黛雲時,她說你的那個夢遲早會到來,要有準備。并引用陶淵明的詩開導我: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當盡便需盡,

  無複獨多慮。

  

  

  當死神突然降臨,當務之急是盡快處理好楊工身後事。兒子臨走前一再強調骨灰先留着,以後再考慮如何處理。逝世次日,即2017123日,當女兒偶然得知武漢市龍泉山孝恩陵園有樹葬區時,我們決定先實地看一看。我與女兒女婿一道去了,我們決定采取這種目前并不普及的安葬方式。我極力說服女兒由我交不算低的樹葬費用。我十分理解女兒的孝心,也請她理解我的心情。一是楊工發燒前幾天剛剛收到人民出版社彙來的8萬元稿酬(包括三大批判改版和重譯《精神哲學》的稿酬),這是他殚精竭慮為學術的經濟上的回報吧!此時不用,我留着它于心何忍!二是記得上世紀的1968年,文革進入鬥、批、改階段,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還有其它文科一鍋端到襄陽農村辦分校,BEAT365唯一官网的房子也被收回了。虧得我在武漢醫學院相對平穩,搞到一間16平方米的房間,我帶着兩個孩子住下,楊工回武漢時也有個落腳之地。基于這兩點,我堅持,我在世時,他長眠之地的資金必須由我支付,這其實是在一種特殊的背景下的、我的不可或缺的情感依托!

  2017124日,這場本由親人送别楊工的活動,最親近的在漢弟子和從上海、北京、南甯、長沙紛紛專程趕來的親密弟子們還是聞風而動參加了。共20餘人,在武昌殡儀館向這位畢生潛心哲思,品性高潔的純粹學者楊祖陶先生作最後的告别。他穿着去美國時兒子買的黑色西服、女兒帶回的新的法國格子襯衫,安詳地靜卧在鮮花叢中,雖然曆盡磨難,異常瘦削,還是有幾分生前的哲人神情。在女婿錄制的莫紮特的安魂曲中,送行者緩緩前行,鞠躬緻敬。我用額頭貼近他的臉,冰冷冰冷的直至透心涼。60多年前的熾熱的愛情化作眼前的冰涼,悲從心來,悲痛欲絕。告别後一條龍進行火化。女兒女婿為楊工精心挑選了一個檀木的、造型似一間高雅古典的房舍的骨灰盒,除放入全部骨灰,還有他平時用的助聽器、眼鏡等。

  接着是骨灰安放儀式,風和日麗,入土為安。親人和部分弟子随車到達武漢市龍泉山孝恩陵園樹葬區的桂花園區,那裡風景秀麗,依山傍水。陵園方已在我們前一日挑選的4-8号桂樹旁,用鮮花與彩帶搭建了禮儀棚,并鋪上了紅地毯。弟子們送的兩個大型鮮花花籃裝點着桂花樹,樹上挂着紅彩帶。樹旁預先挖掘了放入骨灰盒的土坑。我的女兒捧着骨灰盒,女婿捧着遺像,我與大家緩緩走在紅地毯上,莫紮特的安魂曲再次響起。骨灰盒放入坑内,填上土,楊工啊,你就在這美麗的桂樹下安息了,旁邊有一塊較小的醒目的花崗岩墓碑,上而刻着楊祖陶的名字以後再配上烤瓷的遺像。禮儀棚的桌面上安放着楊工的慈祥微笑的照片。大家懷着沉重和敬仰的心情,一一向楊祖陶先生作最後的内心表達和鞠躬,感情真摯動人。我懷着複雜的心情感謝親人、學者的送行,在桂樹林中并沒有特别的傷悲,因為這樣的安排是再妥善不過了。我為自己親自參加了、在我的生命中占有重要意義的、楊工樹葬的重要儀式而心安。我是考慮到明天就是我們的鑽石婚的日子,我忍住悲痛給楊工念了60年前我在金嶽霖先生親自參加的、隆重樸素的婚禮上的那首詩:

     當我翻閱着愛的曆史,

     竟想象不出這麼件事,

  從前我們是個陌生人,

  而我對你一無所知,

  不知道經過多少歲月,

  不知道走過多少道路,

  那條引導我倆見面的路,

  我永遠從心底裡感激!

  

  親愛的愛人,我們相識相知、相依相伴60多年的苦樂年華如今就這樣落幕了!我們年輕時的純真熾熱的愛情經過歲月的曆煉已經不斷地升華。感謝你對我62年人生旅程的陪伴、包容和無私的愛的奉獻,你總是把我的學習與成長放在首位,我與你相識時還是一個剛剛動完大手術的大一學生,我能以優良的成績完成大學學業、并經組織推薦考上研究生并畢業,這與你的幫助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中年轉身從一個生理學教師成長為一名科學技術哲學教授,沒有你的支持與幫助是絕對不可能的。中年轉身這件事當初隻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我的略帶僥幸的成功,日後卻日益顯示出在支撐你的學術事業上的某種作用,我成了你的貼心打字員、有人戲稱兼學術秘書了。例如,在2007年那件衆所周知的網絡事件後,經人推薦在天益網(後稱愛思想)建立了楊祖陶學術專欄,具體是由我操作的。你曾說這一學術平台是你人生旅程和學術生涯中一件難以忘懷的大事。是的,别的不說,其副産品竟是人民出版社相繼推出的《回眸》與《漫記》兩部學術人生回憶錄。這是兩個年老體弱、内心仍很強大的退休者珠聯璧合的産物,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一份沉甸甸的學術禮贊!

  親愛的愛人,你能以樹葬的方式入土為安,可以說是一場回歸自然的美麗的告别,極小規模的儀式,彰顯出簡樸、莊重、真誠的氛圍,使你的生命得以延續,靈魂得以升華。這完全符合你的淡泊人生的境界,弟子們對此都非常感動,我的心頭也有一種踏實和圓滿的感覺。

  

  

  楊工的身後事,除了樹葬入土為安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為之付出最後的一點生命之火,搶着完成的《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簡稱《指要》)遺作初稿的後續工作問題,這在當時我還顧不上考慮。

  124日充滿真情厚意的告别,我心中很是慰藉。但是當曲終人散的次日,我一個人靜下來時,悲傷就湧上心頭,幾乎無法控制。因為125日是我們的鑽石婚的日子,那天晚飯後,女兒女婿要回賓館了,我是那樣悲傷。女婿當機立斷說,一起走,我也就到賓館去了。這太重要了,後來我稱之為這是對我的第一次救贖。127日是除夕,我們在賓館過了一個沒有楊工的特殊的春節。我要感謝女兒女婿,本來辦完樹葬,他們是可以回巴黎的。可是他們放不下我,決定最大限度的請假陪伴我,在賓館的這一周我們朝夕相處。他們無微不至的孝心感染了我,對我的心情是很大的寬慰。樹葬第3天、第7天,他們又與我一道按照風俗前去掃墓,每次都準備了貢品和鮮花。21日晚,我與他們在BEAT365唯一官网家中告别,因為第二日淩晨他們就要飛回巴黎了。這次告别,我沒有哭,我要讓他們安心,祝他們一路平安!女兒17日飛到武漢,22日飛回巴黎,在漢前後達25天。她是丢下重要的工作專程回家探視和料理父親後事并安撫我的。兒子與女婿同天到達,兒子剛換了工作不便請假延期,心裡也是與我息息相通、時時牽挂的,聽到我在電話中的哭泣他也很傷心,盡量給予安慰。這段悲傷的時間恰逢孫子中學畢業被理想大學錄取,孫女大學畢業成績斐然,兒媳多次發來令人贊美的照片,她知道這些照片最能寬慰我的心。外孫女燦燦與我們感情很深,她工作能力強,已是小部門領導,因工作走不開,沒能回國送外公,特别發來微信悼念,她對我也有許多安慰。女婿工作擔子重,非常忙碌,本來在深圳出差要立即趕回去的,發現情況危急主動留下來。在漢半個多月的日子裡,他與女兒一道辦事高效,井井有條。楊工有這樣的好後代,應該是含笑九泉了。

  在這裡,我要向所有善良的人們在楊工住ICU期間及謝世之後付出的人間真情,表達我和我的子女們最誠摯的謝意! 2017122日楊工在ICU謝世的消息,當天就由澎湃網發出,不胫而走,學界一片驚愕。媒體的反映快速,紛紛對這位西南聯大時即投身哲學,畢生酷愛真理、追求自由,矢志不渝地研究康德黑格爾哲學的重要學者表達了真誠的敬意和哀悼;校、院兩級領導高度重視和關切,除前述校黨委副書記去ICU探視,令人感動的是,楊工去世的第二天校黨委韓進書記将一個重要的會議推遲 ,親臨寒舍,親切地表達慰問和悼念之情,令人深深感激;弟子們一片悲恸,婉惜,紛紛發來許多感人的挽聯與悼詞,高度頌揚先生一生潛心治學的學術貢獻和崇高品格。在此一并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段德智教授的悼文頗具代表性。他在年初本來為老師的90大壽構思了祝詞,不料老師突然倒下了,他把祝詞改為悼詞,這一悲劇性的轉變,令人扼腕歎息。悼文如下:

  為真理而真理,無雨無情[2],心無旁骛,學界一荷;

  為自由而自由[3],不亢不卑,特立獨行,世間一雄。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beat365体育官网的訃告是一篇不同凡響的學術性的訃告,對楊祖陶先生的學術成就、他的為人治學精神作了充分地表述。訃告最後寫道:楊祖陶先生一生埋頭學術、心無旁骛、潛心治學。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都還在思考和寫作他的未竟著作——《黑格爾<精神哲學>導讀》。他的學術研究領域雖然主要集中于德國古典哲學,但他的這樣一種學術人格和治學精神将不僅惠及我國整個哲學界乃至整個學界,而且還必将永世長存、澤被後學!”[4]

  因此,我的當務之急是将楊工入院前幾天還在伏案的未竟的書稿繼續打完,再考慮如何辦。春節黃金周剛過,我強忍悲痛,便在我喜愛的古典音樂的安撫和陪伴下開始打印稿件。終于,我在楊工離開我一個月的222日,将手寫稿全部打完,此後,我又馬不停蹄地用了近一周的時間将打印搞仔細地校閱了一遍。以此表達對他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深切懷念,和我悲傷中的精神的依托。

  自從楊工走後,很多弟子、友人都對我非常關心,他們所做的一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在此要提到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舒遠招博士。他是楊工的碩士生、還是招收博士生的開門弟子,很是優秀。1991年他在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畢業之後,楊工曾作了很大的努力将他留校,在西方哲學史教研室工作,但是後來,經過種種努力都沒能解決他的家庭困難,隻好忍痛成全他到湖南師範大學去了。為此,楊工曾老淚縱橫。好在他後來學術發展很好,成為一名有真才實學的知名中青年學者。更令人難忘的是,他看了天益網(後改為愛思想)楊祖陶學術專欄後,主動以優美的文筆,富含哲理的構思寫下了散文甯靜的幸福(此文收入《回眸》),我曾經視之為春的信息。我曾看過楊工為他的《西方哲學原著精義選講》寫的讀後感,對他的忠于原著、文筆流暢、說理透徹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楊工去世後,他能感受我的全部痛苦。他告訴我,他感到無盡的愛已經将兩位老師的生命深深融為一體了,他還說,越是為一個人心痛,就說明愛一個人越深。他不斷地開導我,為我推薦針對性強的名篇名作和直擊心靈的音樂,幫助我盡可能地減少苦痛與傷悲。

  我慶幸楊工有這樣的好弟子,他成為我人生之大不幸的又一救贖者。

  善解人意的遠招博士知道我在為那本未竟著作糾結,所以當我提出請他來完成老師的遺作時,他二話沒說就應允了,而不考慮任何其它問題,這令我非常感動。但是,這不是個人行為,不是友情相幫。最後張偉珍編審請人民出版社的法務部制定了一個一式三份的三方備忘錄文件作為正式合同的附件。其宗旨為保證作品的完整出版,備忘錄确定丙方舒遠招為整理人以完成後續工作,因而《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的署名更改為:楊祖陶著 舒遠招整理。由于整理是一個很泛化的概念,整理人與我都會在後記中具體說明。在此,我要向張偉珍編審對這一特殊書稿的出版付出的辛勤與智慧表示由衷的謝意!

  2017228日,我用電子郵件将遺稿發給了舒遠招博士。他馬上意識到這部遺稿是老師用生命換來的,老師是倒在他鐘愛的學術工作崗位上的,他深受感動,他表示能為老師的遺著盡力是他的榮幸。由于書稿全部打字和初校是我做的,我知道初稿有待完善。現在由舒遠招博士承擔《指要》的後續工作,使我對未來的出書充滿信心。果然,他集中了半個月的時間對初稿作了高效的、有些是編輯意義上、更多更深是學術層面上的處理。他于316日以注釋稿為題發來了第一次的處理稿并附有信件,我對他的工作深表欽佩與感激。

  遠招博士給自己整理工作定下了如下原則:盡量不随意改動楊老師留下的文本,以便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到他的遺稿的原貌。依照這個原則,他對遺稿作了如下的整理:1.内容的增補;2.句子和段落和處理;3.增加标題;4.糾正極少數抄寫和打印的錯誤。

  他稱之為注釋稿的稿本的最令人注目之處是:在老師目錄的基礎上,他重新拟定了一個目錄,對原有内容新設定一些标題,并将标題号碼統一到四級,絕對精神目錄也設定到3級,對原來過長的段落和長句作了分段處理;尤其是引用原文不完整而導緻意思不清的情況,他都根據原文來增補,以便意思更清楚。對過于簡略的論述作了适當的補充,他還将全部注釋作了校對,糾正了少量誤差,而且将注釋的譯者名、校者名全部列出,這是一件極費神的瑣細工作。經過這樣的後續工作,我在楊工發高燒與他談及的注釋太多,自己論述太少,有些句子太長太呦口費解的問題,初步得到了較妥善的解決。

  遠招博士體會到,楊老師的目标就是要讓讀者即使不讀《精神哲學》的原著,也能夠通過閱讀他的《指要》,而能夠很好地把握黑格爾這本書的實質性的要點,亦即精髓,同時了解黑格爾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尤其是範疇過渡的線索。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對黑格爾這部著作的準确和深入的理解的基礎上。他說,楊老師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遠招博士的話令我感概萬千。

  從收到他的注釋稿後,我抱着學習的态度,就全力投入到将之與楊工原稿的對照閱讀中去了,這時我還是處于十分悲痛的狀态,常常傷心不已。經過将近50天斷斷續續仔細對照,我心中有底了,遠招博士幾乎完全保留了原稿的風格和内容,而作了必不可少的上述幾方面的工作,他的處理是專業化、規範性的。我一邊讀,一邊在他的注釋稿上幾乎每一頁都作了标記,我用紅色标出的是請他再考慮或删去的内容,用藍色标出的是我提出的參考或添加的意見。我不懂行,我是基于長期為楊工打字形成的一種感覺和習慣這樣做的,我的标記絕大部分是對他的處理的點贊。遠招博士很謙虛,沒有因為我不懂行而忽視任何一點意見,這使我感到極大的寬慰。

  2017510日,我以通讀稿為名發給了他,他稱之為标記稿。他年富力強,有駕馭思想與文字的能力,效率很高。但到此,後續工作就先擱下來了。他忙于一項國家教育部課題的結題,學院要他再申請課題。特别是,56月份是碩士生、博士生答辯的高峰季節,他隻能等暑假期間再集中時間來精心整理了。他說7月份可以完成。

  7月份放暑假了,他已經在進一步整理了,2017725日,我收到他在原來注釋稿通讀稿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工作之後完成的《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整理文本。我不禁展開緊鎖的雙眉,露出少有的笑容,向遠招博士緻意!對于他的專業整理的工作給予由衷的贊美!僅舉數例:楊工原稿沒有對全書整體框架作相應說明,一上來就依據譯者導言内容開門見山地講精神哲學的問世。遠招博士妥善地處理了這個問題,增加了一個合邏輯的标題,内容一點沒丢。此外,依據書稿原有的内容擴大充實增加了一個《指要》作者導論,并與黑格爾《精神哲學》原著的緒論相區分。還有,楊工文章句子往往很長,有時費解。遠招博士把長句分解為較易理解的短句,這對導讀性的書是很重要的。遠招博士是在查閱黑格爾譯本原文(我将原文本快遞給他的),吃透精神後,才作了費解長句的分解的。我在閱讀他處理的文字後,覺得流暢了,可讀性增強了。有一件事令我特别感動,就是對于内容的增補,他是非常謹慎的。他從楊老師的其他著作中尋找思想資源,與自己的見解融會貫通加以發揮。一個中青年學者能這樣做,令人欽佩不已!對遠招博士出色完成的後續工作豈能用一個字來表達?

  楊工生前掙紮着完成初稿的最後一部學術著作,體現了一個老聯大人對學術的無比忠誠的畢生追求。為了更好地出版,遠招博士承擔了精心的後續工作,逝者在天之靈一定會感應到的,他的遺憾會釋懷的。我也因此得到心靈的救贖。一部未竟之作能有這樣的完美結果是令人欣喜和感動的,遠招博士的真情,專業嚴謹的整理,使逝者的學術生命得以延續。天地相隔的師生情,為學術的執着共同譜寫了一曲學界的永恒的贊歌!

  

                                                                                     蕭靜甯于武漢珞珈山麓

  

  2017-07-22——楊祖陶謝世6個月的日子裡初稿

  2017-07-25第一次修改 ,2017-08-02定稿

  

  附注:楊祖陶著 舒遠招整理:《黑格爾<精神哲學>指要》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參見楊祖陶譯:《精神哲學》譯者導言,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2頁。

   [2]“無雨無晴取蘇東坡《定風波》末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意,以昭示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虛壹而靜的學術意境。

   [3]先生2001年曾在《哲學研究》上刊文《德國古典哲學研究的現代價值》,首次為真理而真理的理論精神為自由而自由的實踐精神來集中概括和表達德國古典哲學的精髓及其現代價值。在我看來,他的這樣一個說法既是他對德國古典哲學精髓的高度提煉,也是他自己學術人格的真情吐露。本挽聯在上下聯中分别嵌入為真理而真理為自由而自由正在于彰顯先生的這樣一種學術人格。

   [4] 見beat365体育官网官網,新聞資訊,院務公告,2017125日。


  “愛思想”網站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5681.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