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師生參加第十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9-12
9月1日至2日,第十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在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舉行。來自南北五校哲學院系的50餘位師生歡聚一堂,共襄學術盛舉。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儲昭華教授等教師代表及5位博士生應邀參加了活動。
9月1日上午,論壇在台灣政治大學百年樓拉開帷幕。該校哲學系主任鄭光明教授主持開幕式并緻辭,他強調論壇的主要目的是促進青年才俊之間的交流、促進與學習。複旦大學張雙利教授、北京大學楊學功教授、中山大學劉偉教授及我院儲昭華教授分别發言。
儲昭華教授贊揚了曆年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的堅守,認為這是與會各高校教師與學生學術成長非常重要的平台。他勉勵各位博士生進行有價值的哲學思考,同時也感謝主辦方的精心安排。
在為期近兩天的論壇中,與會青年才俊分别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等領域開展學術報告。會上研讨充分,氣氛熱烈。與會點評專家從學理知識、思維模式、問題意識、文章構架、論證方式、學術規範等角度進行了精彩、專業而不乏尖銳的點評。
我院李剛、樂旭順、劉海龍、曾允、梁燦5位博士生作了論文報告。李剛作了《<太一生水>新探——論<太一生水>在老子和黃老之學之間的承前啟後作用》的報告。報告結論得到了中山大學劉偉教授的認同。劉偉教授就“太一”觀念的流傳,“水”的宇宙生成論在後世的流傳與淡化,以及氣化宇宙論的逐漸形成等方面和李剛同學展開了深入讨論。
樂旭順介紹了馬裡翁的偶像與聖象概念,然後在此基礎上解讀了莊子的無用之用概念。台灣政治大學張國賢教授就解讀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并且圍繞莊子無用之用的層次差異以及物用概念在莊子文本中的展開等問題進行了理論層面的交流。
劉海龍作了題為《從“科玄之争”到“索卡爾論戰”——東西方科學與人文争鳴的比較與超越》的報告。複旦大學王聚教授肯定了論文對于論戰的細緻梳理與分析,同時也從認識論的維度對争論的解決發表了見解。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生張佑祯與複旦大學博士生張新等同學就争論的對話機制和曆史脈絡與劉海龍進行了延伸性探讨。
曾允從“他者是否等同他心”的問題入手,對自然化現象學的他者研究進行了反思。複旦大學李麒麟教授從心靈哲學的角度,對他心問題的理解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補充。台灣政治大學的汪文聖教授結合胡塞爾晚年作品對自然化概念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梁燦做了題目為《從直觀到情緒——論海德格爾對胡塞爾認知哲學之繼承與突破》的報告。台灣政治大學汪文聖教授指出了報告中現象學的理論分析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寶貴意見。
各分場會議結束後,全體與會博士生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很好地開闊了他們的學術視野。劉海龍認為,除了會議報告點評與問答得到的提高外,通過與其他高校專業同學的交流,還使他對專業研究旨趣與學科前沿有了更多了解。(劉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