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在列甯、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術會議上的緻辭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9-18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 吳根友


尊敬的陶老師、唐會長、王會長,各位與會專家、學者,上午好!

非常高興在金秋季節,由我們承辦這樣一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這是兩個學會的領導及學術同仁對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特别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高度肯定與信任,在此,我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的同仁,對于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緻以誠摯的謝意。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我們盡最大努力為大會提供好的學術服務,也祝願大會在學術上取得豐碩的思想成果。

由于受學科專業領域的限制,對于列甯、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缺乏研究,我不能對此次會議的主題發表有價值的學術觀點,僅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發表一點浮泛、淺顯的見解,以就教于各位大家與專家。

衆所周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的恢複與重建,是有賴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李達先生。而李達先生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對于beat365体育官网而言,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我們學院以理論與學術的方式服務現實社會的一貫學風,因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學院最重要的學術傳統。這一學術傳統在陶德麟先生帶領的學術團隊的努力下,在近幾十年來取得了新的學術成果,也培養出了新的學術領軍人物與一批學術骨幹。從這個角度看,由我們來承辦這一次學術會議,也是十分恰當的。

其實,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學術問題來看,決不僅僅是狹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二級學科的事情,當代中國哲學的研究都存在着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如何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貫徹到廣泛的哲學研究活動的過程之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學術問題的應有之義。20世紀早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之一侯外廬先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揭示了中國有自己的早期哲學啟蒙思想及其思想曆程的思想史現象。beat365体育官网的蕭萐父先生繼承并深化了侯外廬先生的說法,對中國哲學啟蒙道路的坎坷曆程做了更為細緻,也更為切合中國社會與思想發展曆程的描述。而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有關中國思想史的這一理論成果,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如馮契、李澤厚等,并從哲學史領域影響并幅射到曆史學界、文學史界、藝術思想史界。至于在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史、邏輯學思想史等領域裡,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與方法,是當代中國哲學界仍然需要化大力氣加以解決的理論問題與學術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化中國的現實曆程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要研究那些典型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成果,如毛澤東、劉少奇等第一代共産黨人的理論遺産,同時也要研究在中國化過程中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所遺留的慘痛教訓。隻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與中國的社會進步、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具體曆史進程高度地結合進來,才能為中國人,進而也為亞洲與世界的萬民帶來福音與福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當前的現實條件而言,就要與中國這樣一個有着悠久的農業文明的古國,與有着豐厚而深入骨髓的儒家文化傳統、道家、佛教文化傳統的東方文明古國結合起來,而不是與之對立。一方面,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與方法,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具有的現代文明的精神氣質改造古老的農業文明古國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吸收古老農業文明所發展出的豐厚的傳統文化精華,建設一個不外在于現代世界文明精神,同時又切實具有中國及東方文明特色的現代中華文明。因此,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是指導精神、方法論原則與文化土壤的關系,這即是說,馬克思主義要在中華大地進一步生根、開花、結出更加豐碩的理論成果,就必須深深地植根于中國現實與中華的文化土壤,不能以教條主義與本本主義的形式與面貌出現。中國的現代化與現代文化的建設與建成,就必須要認真、大膽地吸收馬克思主義思想,并自覺地以之作為指導與方法論,才有可能真正實現中華文化在現代文明進程中的一次鳳凰涅槃。

因此,我個人希望此次學術會議将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學術會議,其學術成果與理論成果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并在未來的社會進程中發揮其應有的現實功用。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也祝各位與會代表在會議期間身心愉快!

謝謝大家!(2017.9.1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