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列甯、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讨會暨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第24次年會隆重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9-19

東湖之濱珞珈山麓,秋陽高照金風送爽。915-17日,“列甯、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讨會暨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第24次年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隆重召開。會議的召開旨在紀念“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紀念毛澤東《矛盾論》與《實踐論》發表80周年,推進國内關于“十月革命”與毛澤東、列甯思想研究,深入探讨“十月革命”對中國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意義。

大會由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書記陳祖亮作程前介紹,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版、哲社版)主編汪信硯教授主持。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原校長陶德麟教授莅會并緻辭。他指出,“四個自信”中理論自信是基礎,隻有把道理講清楚,才能樹立人民群衆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理論成就,是蘊含着豐富思想内涵的理論寶庫,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内容有待研究者進一步發掘。

主辦方代表,全國毛澤東哲學研究會會長、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研究員,中國列甯思想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先後就本次會議的意義、毛澤東思想的價值、“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的聯系等問題做了簡要發言。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代表承辦方,對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和中國列甯思想研究會表示感謝,認為此次年會選擇在BEAT365唯一官网召開,體現了對BEAT365唯一官网以及對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的肯定,并希望這一學科繼續保持鮮明的學術特色。

會議共舉辦五場大會發言和三場分組讨論,與會學者比較充分地交流了學術思想。

中央黨校許全興教授就毛澤東寫作《實踐論》《矛盾論》的緣由及其與中國哲學文化傳統的内在聯系、“兩論”的要義及其重要理論貢獻等問題進行了深刻論析,認為“兩論”既是中國經典,也是世界經典,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從“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的關系出發,分析了毛澤東思想特别是新民主主義論的源頭活水是“十月革命”的經驗與列甯主義思想。

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明偉研究員認為,如何形成和樹立馬克思主義獨特的理論風格、獨特的文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隻有倡導以求真務實、調查研究、問題意識、深入淺出等為特征的文風,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華南師大陳金龍教授從毛澤東對“十月革命”的認知與紀念出發,分析了他主導、參與“十月革命”紀念對強化曆史記憶、建構中國話語、協調中蘇關系、維護世界和平的社會功能。

BEAT365唯一官网何萍教授對中國道路與“十月革命”之間的聯系、中國道路與改革開放的聯系以及中國道路的未來前景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會上發言的還有BEAT365唯一官网汪信硯教授,湘潭大學李佑新教授,中央黨校薛廣洲教授,複旦大學陳學明教授,上海大學孫偉平教授,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周直研究員,江西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餘品華,中國列甯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俞良早教授,秘書長北京大學劉軍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趙士發教授等30多位專家學者。

在分組自由讨論階段,各組分别圍繞“列甯與‘十月革命’”“毛澤東與《實踐論》《矛盾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等主題展開了熱烈讨論。

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胡振平認為本次會議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開會地點好。這次會議在我國最早開展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并形成了優良傳統的高等學府BEAT365唯一官网召開,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會議選題好。在“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與毛澤東的“兩論”發表80周年之際,以“列甯、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展開研讨,十分恰當。三是組織形式好。這次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與中國列甯思想研究首次聯合主辦學術會議,有利于學術研讨的深入展開。四是學術氛圍好。參加會議的學者老少鹹集,既有德高望重的陶德麟先生,以及朱傳棨、許全興、餘品華、雍濤等老一輩學者,也有不少中青年學者。會議論文質量相當高,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會議主題,大家讨論也較為熱烈。五是會風好。這次會議注重學術,與會人員自始至終認真參與,同時節儉辦會,不安排與會議無關的活動。

這次會議由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中國列甯思想研究會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與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毛澤東思想研究所、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共同承辦。參加此次大會的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湘潭大學、貴州大學、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光明日報》社、《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志社,人民出版社等報刊雜志與出版單位的近百名專家學者與編輯記者。(文:盧影 攝影:宋柏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