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學者研讨哲學在當代中國的創新性發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11-08
2017年11月4-5日,第五屆中哲、西哲與馬哲專家論壇在BEAT365唯一官网弘毅大酒店舉行。論壇由國社會科學雜志社、beat365体育官网聯合舉辦,主題是“哲學在當代中國的創新性發展”。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共同探讨哲學在當代中國的創新性發展,并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論文。
開幕式先後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及編審柯錦華、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先後主持。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陶德麟緻辭。他指出,這次會議是beat365体育官网的一件盛事。會議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後舉行的,與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完全一緻,新時代讓哲學擔負了新的使命。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人類解放的正确方向和指導,我們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和時代化,就必須有廣闊的世界觀和深邃的曆史視野。沒有對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深入研究,我們也不可能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更談不上發展馬克思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哲學。
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副書記趙雪梅在講話中對各位來賓表達了熱情的感謝和歡迎。她指出,中國哲學界通過這種專家論壇的形式,開展相互對話,這正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重要思想。希望這樣的活動能進一步促進中國哲學的繁榮發展。她對beat365体育官网的發展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随後的主題發言環節,beat365体育官网、國學院教授郭齊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謝地坤和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先後發表自己的研究心得。
郭齊勇教授回顧了百年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建設過程,總結出中國哲學的特質。在研究心态和方法上,他提議研究者應當認識到理解的曆史性與诠釋的相應性,确立“中國哲學”學科的主體性與中西哲學的對話性。一方面,要注重思想訓練與思想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批判應當以同情的了解作為前提,對傳統哲學應作同在性的、相幹性的批評和反思。
中國人民大學謝地坤教授指出,這個時代是中國的哲學從“照着講”到“接着講”的重要的契機,哲學始終面對人類的共同問題,而全球各地又以其曆史文化背景而産生了豐富多彩的多元的哲學形态。中國學界應當高度關注科技的發展,意識到近現代以來,科學推動了哲學的前進。在當代中國的哲學界,哲學的範式轉換勢在必行,哲學的進步隻有在精神充分自由的時代才能實現。
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講述的主題是“構建引領新時代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指出,中西馬因問題而聚,因互補而興,因互見而深。他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功底,生動地诠釋了十九大會議的精神,并且指出,39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體現了一種哲學:人民共創共享共治的哲學。
北京大學韓水法教授作了精彩的點評。他指出,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不能是為中國化而中國化,而應當是面向現實、以問題為中心的中國化。
在讨論環節中,姚新中、陳少明、趙士發等教授就科技革命時代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多元現代性如何可能、當代中國的中哲、西哲與馬哲學者的身份認同與焦慮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讨論。
在兩個半天的時間裡,與會專家分成4個小組從多個維度探讨了中西馬會通的可能性和研究路徑,有的學者從自己研究課題入手,展示出了中西馬互釋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案例。學者們普遍意識到中西馬的會通應當以問題為導向,研究者要有開闊的學術視野和包容的精神,處理好哲學與哲學史之間的關系問題等。
在由中國人民大學郝立新教授和湖北大學江暢教授和共同主持的閉幕式中,北京大學趙敦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鄧曉芒教授和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分别作了發言。
趙敦華教授的發言主題為:“曆史法學派批判:黑格爾和馬克思”。他首先闡述了黑格爾批判曆史哲學的背景,繼而指出馬克思從三個方面分析曆史法學派,即:曆史法學派與啟蒙思想家、與德國浪漫主義以及與康德的關系。最後,他分别從人性、奴隸制和婚姻的具體實例出發,比較了黑格爾和馬克思對曆史法學派的批判,指出馬克思對曆史法學派的批判是對黑格爾的繼承。
鄧曉芒教授的發言主題為:論康德哲學對儒家倫理的救贖。他首先闡述了康德對僞善問題的揭示,指出康德所讨論的人性問題已經揭示人性的結構性自欺,指明意志自由乃是人性問題的根本标志。繼而,他對儒家倫理對待“鄉願”(僞善)的态度進行分析,認為儒家對“鄉願”的批判沒有深入到人性自欺結構内部。最後他揭示了康德對儒家倫理的拯救,主要包括康德對荀子人性觀點和孔孟人性觀點的糾偏。
吳根友教授的發言主題為:當代中國哲學現狀及其反思。他對近四十年來的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進行總結,主要包括:一,當代中國哲學新形态。以馮契哲學為例,說明了馮先生哲學的創發性;二,當代中國哲學的諸形上學或本體論,以張世英的哲學為例,闡述其對現代西方哲學“在場與不在場”的借鑒,實現“希望哲學”的創造;三,哲學的類型與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趨勢,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哲學,即貓頭鷹哲學和高盧雄雞哲學,前者偏重總結和反思,後者則偏向指導和引領。最後,認為,未來中國哲學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呼喚新的中國哲學形态,二是高素質的專業哲學隊伍将推動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
接着,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莫斌編輯的主持下,4個小組的代表華東師範大學陳衛平、BEAT365唯一官网何萍、華中科技大學張廷國和山東大學劉傑四位教授交流了各分場的讨論盛況。最後,大會在下屆承辦方的代表南開大學翟錦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莫斌編輯的緻辭下圓滿落幕。(文:鄭澤綿 攝影:宋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