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與近四百年湖北文化”學術研讨會在湖北麻城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12-06
本網訊(通訊員:秦平)2018年11月23-25日“李贽與近四百年湖北文化”學術研讨會在湖北麻城召開。本次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儒學分會、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
李贽是中國16世紀的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對王陽明心學的發展與轉化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潮的開啟者。李贽的思想形成和著作撰寫,主要是在湖北的黃安和麻城,并由此而對近四百年湖北文化産生了重要影響。
這次研讨會共有來自湖北、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湖南、福建、陝西、甘肅等省市近70位學者參加,收到學術論文近30篇,是一次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全國性質的專題學術會議。我院李維武教授、吳根友教授、儲昭華教授、文碧方教授、秦平副教授等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
與會代表合影留念
李維武教授是本次會議的主要發起人。他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湖北地區的心學傳統及其意義》的發言。他指出,湖北文化對于中國哲學發展所作出的最具特色的貢獻,莫過于心學傳統。湖北心學傳統的真正形成,是始自隋唐之際。從隋唐至20世紀的千餘年間,荊楚大地上湧動着一波又一波心學的浪潮:禅宗興起于黃梅,陸九淵主政講學于荊門,李贽思考著述于黃安、麻城,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倡言性靈于公安,熊十力、徐複觀師徒由巴河岸邊的黃岡、浠水的泥土地走向世界。其中,鄂東之地與心學傳統聯系最為密切,黃梅、黃安、麻城、黃岡、浠水都屬于這片土地。他認為最能體現湖北地區的心學傳統價值的有兩點:其一,千餘年來湖北地區的心學開展,往往于時代主流思想之外,獨發新義,自創新說,對于中國哲學在不同時期的創新起過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二,湖北地區的心學傳統,還可以作一種進一步的轉換和更廣義的理解,這就是其間蘊含了一種獨立創造的精神,一種敢說敢當的風骨,一種敢為天下先的氣度,這些内容在漫長曆史歲月中經過積澱、轉化,成為了湖北地區知識分子的一種寶貴的精神傳統。最後他總結:湖北地區的心學傳統,是在湖北文化中孕育和發展的,同時又反過來積澱成湖北文化的内核與特色。這一傳統的積極意義與合理因素,作為一種哲學智慧和文化資源,值得我們在今天重視和吸取。
李維武教授做大會發言
吳根友教授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利瑪窦、李贽的交友觀及其異同比較》的發言。通過對利瑪窦、李贽二人交友論思想的扼要梳理,他嘗試對其異同之處做平行的比較,由此考察晚明社會裡的新思想及其與傳教士帶來的新思想之關系,進而從細部來考察晚明社會人文知識視野與思想視野的變化。他指出,對于晚明社會與思想的研究可以有多種視角,從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的角度切入晚明的思想研究,将是一個有意義的新視角。
會議間歇期,湖北電視台記者采訪吳根友教授
儲昭華教授做了主題為《文化自覺的另一維度:當下語境下李贽思想之意義斷想》的大會發言。他認為,從思想史的層面說,李贽是那個時代少有的相當徹底地跳出儒家文化的視域之外,明确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并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旨向相悖的思想理論。他指出,文化自覺或自信既要善于發掘自身文化傳統中的積極趨向和資源外,也離不開對自身傳統中内在阻力和負面因素的清醒認識和改造。二者缺一不可。真正的文化自覺,應該是兩個維度或工程的有機統一。
儲昭華教授在會場
與會學者針對他們的發言,展開了廣泛而熱烈的讨論。與會學者還圍繞會議主題,對李贽與近四百年湖北文化進行了多方面探讨,内容廣泛,讨論深入,不僅對李贽基本思想進行了新的闡釋和解讀,而且對以往鮮少關注的一些問題做出了有價值的探讨。如李贽的道家因素、李贽的責任倫理、李贽的戲曲批評、李贽的軍事思想、李贽的君子觀、李贽與鄂東北社會文化等,這些問題都是以往李贽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在這次研讨會上都有論文進行專門性探讨。
在一天半的緊張而深入的學術讨論後,本次學術研讨會順利閉幕。與會學者紛紛表示,通過這些探讨,拓展和深化了李贽研究和湖北文化研究;這次研讨會的成功舉行,對豐富李贽研究和推進湖北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