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訪 | 張春妹:自我覺察與人本關懷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3-08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為什麼有些人在戀愛中容易喪失自我?為什麼會産生害怕迎接挑戰的心理?“我”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将來“我”會成為期望中的“我”嗎?
這些問題都可以由《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來解答。在武大,發展心理學既是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也即将作為“武大通識3.0”課程中的一員(《畢生發展心理學》)與全校同學見面。
授課老師張春妹是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國際行為發展學會ISSBD會員、美國心理學會青少年學會SRA會員。
她為我們詳細解釋了發展心理學的定義:“發展心理學的本質是對個人從出生開始的整個發展過程的描述,它針對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進行階段性概括,并分析你如何成為現在的你,将來你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的本質是對個人從出生開始的整個發展過程的描述
心理學專業的同學往往是從知識闆塊型,即橫向的視角來學習這門課程的。具體來說,發展可以分為生理、認知和社會性發展三個版塊。這一視角對分析了每一個闆塊随着年齡發展的特點,以及為什麼這樣發展。這樣有利于更深入地介紹每一版塊的發展特征,強調專業性和精深性。
十二年的教學經驗讓張老師在專業課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餘力,可以換一個視角,從縱向的角度提煉這些知識,讓更多同學受益。因此,在通識課堂上,同學們将從總體上把握每個年齡階段的主要特點和關鍵發展任務。以大學生這一階段為例,張老師将更多聚焦于社會性發展,而較少涉及生理方面。這樣的視角有利于針對不同的人,明确其發展階段、對應的的主要發展任務,了解其面對的人生挑戰和在哪一方面會有很大的可塑性,因而更具有應用性,能夠讓我們快速地幫助别人,也有利于對自我的了解。“當然,專業課和通識課有一個共性,就是心理學最終要訴諸對自己的了解。”
發展心理學推薦教材:雷厲,畢生發展心理學
大學生階段是自我了解的關鍵時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其實從高中開始,我們就在逐漸地建立自我同一性了,我們會去思考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會更全面地綜合自己各方面的特征,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最終形成一個對于自己的穩定的認識和評價,其中包括性别認同和職業選擇。我們要綜合他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的特點、興趣等來做決定,而不管做的是什麼職業,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看重的是什麼,都是出于自我同一性,這是在大學裡面最重要的一點。”
當下,大學生處在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去更多地探索、嘗試。大學作為進入社會的延緩期、過渡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去确定到底自己将來要進入社會走哪一條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相關任務,就是建立親密關系。但是張老師強調,大學生一定是要在建立一個清楚的自我同一性之後,再發展穩定的親密關系,因為隻有知道自己将來的路和方向在哪,所找的伴侶才會是跟自己往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的人,否則最後道不同不相為謀,必然會分道揚镳。
在大學裡面,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情緒上的困擾。但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不自知,這也與張老師開這門通識課的目的相關。“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人性關懷,人并非是完全服務于技術的,我們更多的時候是要考慮,技術是為人服務的,人是一切事物的本體,即‘人本思想’,這也是心理學所要強調的。”張老師說。
這一思想伴随着張老師從教學延伸至生活。老師家裡有兩台洗衣機,但是設計時隻考慮了一個洗衣機龍頭和電源插座,因此每次洗衣服時都必須把洗衣機入水管拔下來,換水管,換插頭,非常麻煩。盡管家人覺得無關緊要,但她還是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小麻煩。“我覺得很高興,一個是當我們遇到一些問題,真正做起來之後就會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而不是讓自己習慣現狀就好。再者,物質技術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是适合于物質技術的。這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覺察。”
張春妹老師
在觀察他人的時候,張老師指出:“我們學心理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在我們身上體現就是價值中立。”在準備博士畢業論文時,她曾前往少管所做訪談研究,與少年犯交流,去了解他們。很多孩子在和她交談的過程中會哭。“就不是用一種道德評判、法律評判的角度去評判一個人,而是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一個人。我深深地感覺到每個人都是需要被理解的,也就都會敞開心扉的,每個人本質上都還是善的。”她發出這樣的感歎。
在武大通識課程體系中,與心理學相關的課程還有人格心理學和九型人格與心理健康調試,以下是這些課程與發展心理學的比較,以供選課時大家參考。
人格心理學:
聚焦于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版塊,即性格特征。你具有哪些穩定的特征,這些穩定的特征我們如何去描述,就衍生出各種不同的人格的理論來對人格做出描述。通過在人格這方面做一些分類,從一個人小的行為可以窺知一個人可能是怎樣的人格特點,進一步可以推測這種人格特征可能有什麼表現。
九型人格與心理健康調試:
九型人格理論是一種具體的人格理論。它在理論上不是那麼強,但是有比較廣的應用。它會幫你分析,你屬于什麼樣的人格,這種人格類型更适合于做什麼樣的職業,你更容易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特點,以及如何調節。
發展心理學:
涉及人格,但不會全面介紹人格理論。更關注的是,不同年齡段,某一個現象(生理、認知和社會性等)具有什麼樣的特點;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怎麼變成現在這樣;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如何去調試,讓發展最優化。
(本文轉自:通識教育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