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人民日報】研讀經典著作重在抓住根本、把握要義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08-11

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助于精準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澄清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中的模糊認識與錯誤觀點。研讀經典著作,重在抓住根本、把握要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論文、書信和評論等,都是針對當時思想理論和社會實踐中的問題而寫的,都是為滿足曆史發展和實踐活動的需要而寫的,不是為著作而著作。因此,我們在研讀經典著作時,既要将主要文本與相關書信、資料結合起來,更要秉持曆史主義的科學态度,不能脫離具體社會背景作主觀理解和闡釋。例如,在研讀《反杜林論》時,我們既要緊密結合當時德國工人運動及其組建政黨需要理論指導的具體實際,更要同時研究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評論杜林其人及撰著《反杜林論》的諸多通信,這是全面準确研讀這一經典著作的必要條件。要反對和抵制對經典著作主觀随意、為我所用的機會主義态度,也要反對教條主義的做法。

研讀經典著作的出發點,是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等領域發展的實際需求,不能為研讀而研讀。在研讀經典著作時,既要準确理解和闡釋其中的基本原理,更要發掘和領悟經典作家确立基本原理、作出重要論斷和結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即習近平同志所講的“看家本領”。恩格斯曾反複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這就表明,我們研讀經典著作應着重領悟和掌握其方法,而不是個别的論斷和結論。一般說來,針對具體問題的論斷或結論隻有暫時的、相對的意義,如果将其變成教條,就毫無現實意義,甚至會誤導實踐。正如恩格斯明确指出的:“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着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曆史的指南,而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曆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恩格斯的這些說明,深刻揭示了方法是理論體系的靈魂,是推動實踐發展和發現真理的基本工具。方法之所以重要,不在其本身,而在于運用它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論斷和結論,用以指導今天的實踐。

研讀經典著作的根本目的,是與時俱進、不斷推動理論創新。現時代發展的諸多基本特征,在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是沒有的。對經典著作中的某些觀點、論斷和結論,要在新的實踐中予以完善、發展和創新。這既是時代與實踐發展的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屬性的體現。恩格斯曾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着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這表明,研讀經典著作,重點是在實際運用中對其中的論斷、結論或原理進行豐富、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各個曆史階段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豐富、發展和創新。例如,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不僅是對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基本内容的豐富、發展和創新,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豐富、發展和創新。

(作者為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16年08月08日

http://sh.people.com.cn/GB/n2/2016/0808/c134768-28800359.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