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幽默與哲學同行——鄧小林與劉雙平的幽默情緣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03-05
一個是藝苑奇葩,一個是哲學之花;
一個師出名門,一個曾追随大家。
藝人與哲人為友,幽默與哲學搭架。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就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隻為留下這段佳話。
最近,一部由本山傳媒與千乘影視聯合制作出品,"趙家班"演員擔綱主演的年代大戲《老兵》正在江蘇、遼甯、黑龍江、天津四大衛視熱播,劇中與愛國商人“金六爺”(趙本山飾演)形影不離的大管家——“田老七”的扮演者受到了觀衆的關注。
其實,觀衆對這位演員并不陌生,十年前他曾出演過趙本山導演的百集系列喜劇電視劇《馬大帥》,他扮演的 “維多利亞酒店”老闆“吳總”已在觀衆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很難聯想,在《馬大帥》劇中“可愛又可憐、老實得窩囊而又神經兮兮”的“吳總”,和在《老兵》劇中“雖忠厚寡言、含蓄内斂,卻沉穩果敢、睿智幹練”的“田老七”都是由一位“個頭不高嗓門高,台下低調台上跳,妙語連珠惹人笑,演出效果呱呱叫”的相聲演員——鄧小林所扮演。
兩個人物形象反差極大,演員如何才能做到準确塑造?鄧小林告訴我:“在創作相聲和塑造影視人物時,是《道德經》和中國哲學讓我沉靜,給我智慧,使我充滿了藝術靈感和理性元素”。
在《馬大帥》劇組時,鄧小林手中常捧着“一缸兩書”: 一個茶缸、一本劇本、一本《道德經》。他與演職人員聊天時,常向大家推薦《道德經》。
“道法自然,最高境界的表演是最自然、最生活的,如同趙本山的表演。”這是鄧小林研讀《道德經》後的感悟之一。
鄧小林有一張特殊的名片,背面印着他的座右銘:“與天逗,其樂無窮;與地逗,其樂無窮;與人逗,其樂無窮。”
“懂幽默的人很多都是哲學家。”漫畫大家方成如是說。藝術,尤其是幽默藝術,它的根有一節一定是與哲學相連。
鄧小林與《道德經》和哲學結緣,要特别感謝我的一位校友,他就是本山傳媒集團的藝術總監劉雙平——一位從東湖之濱的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走出去的傳奇人物。久在藝術圈的劉雙平不僅從哲學角度思考文化藝術的管理、策劃,而且還研究、踐行幽默藝術。據說他在"劉老根大舞台"為二人轉演員兩分鐘的配戲都能讓觀衆大笑十幾番(二人轉演員俗稱“炸”)。二人轉演員王小寶還送了他一個“湖北十二炸”的綽号。
鄧小林與劉雙平因藝術而結緣,因幽默而成為摯友,因哲學而使人生更智慧。他倆與哲學、幽默同行,共同譜寫着人生的快樂篇章。
一、結緣西藏,患難之交成組合
鏡頭一:【昌都廣場】中央藝術團昌都分團西藏慰問演出現場。 “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際,我們中央藝術團昌都分團有幸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來到昌都慰問演出,感到無比驕傲和光榮!……紮西德勒!”面對台下數千名觀衆,就在中央藝術團昌都分團領隊劉雙平熱情洋溢地作完緻辭、演出即将開始時,意外發生了——女主持人因缺氧昏倒在了舞台邊!一時間,劉雙平急得滿頭直冒汗,時間仿佛凝固了!為難之際,一個矮小精幹的身影箭步閃到劉雙平身邊,急促而又堅定地呱啦道:“敬愛的領隊,讓我上吧!救場如救火啊!别看今天人多場面大,别嫌我個小不顯眼,一上台我保證讓下面掌聲哇哇的!”劉雙平定睛一看,眼前這位“國字臉、金魚眼、兩邊酒窩一點點、頭發蓬松自來卷、淺淺一笑顯腼腆”的“亞細亞微型美男子”,正是相聲演員鄧小林。盯着鄧小林充滿自信而又明亮的眼睛,劉雙平來不及過多地思考,緊緊握着他的手,用力地點了點頭說:“為你加油!”緊接着鄧小林迅速抓過台邊工作人員手中的話筒,昂首挺胸,一溜碎步沖向舞台:“昌都的父老鄉親們,大家好!我是替補報幕員鄧小林,高原地區缺氧,但不知道高原的朋友們缺不缺熱情?”瞬間,全場掌聲雷動。“……那麼,請用您們高貴的高原之手以熱情的掌聲歡迎我們的藝術家們用生命演繹的精彩節目吧!”台下再次滿堂喝彩。那一刻,在後台的劉雙平長長地籲了一口氣,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心中充滿感激和敬佩。
2001年7月,為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由150多名演職人員組成的中央慰問團藝術團在文化部領導的率領下,從北京準備飛往西藏。在首都機場休息室裡,時任藝術團團長助理的劉雙平與演員們正在聊天,這時,從門外走進來一對很顯眼的小個子,一個嘴裡唧唧喳喳像隻小麻雀,另一個腼腆文靜像沉思中的哲人。
看見這兩個人,劉雙平頓覺面熟,突然想起,這不是曾在央視春晚上說相聲的鄧小林、白桦嘛!劉雙平非常喜愛這兩位笑星。1991年,他倆在央視春晚上表演過相聲《學唱》,這一段隻有4分鐘的相聲段子,竟然模仿了李谷一、殷秀梅等9位全國着名男女歌唱家的演唱風格,惟妙惟肖,一下子讓全國觀衆“喜刷刷”了。
想到這些,劉雙平的湖北腔脫口而出:“哎,兩位說相聲唱歌的朋友好!”那位清瘦稍高、活潑可愛的白桦天真地笑着,反倒是那位文靜的鄧小林接茬了:“不,我們是唱相聲說歌的!聽口音,您是央視播音員吧?”鄧小林一開口就拿劉雙平的湖北口音開涮,把周圍的人都逗笑了。劉雙平故作嚴肅地說:“嗯,我是韓國NHK電視台的!”鄧小林立馬回道:“呸,NHK是韓國的嗎?記住,是您老家楚國的!”一旁的白桦忽然像明白了啥似的,緊跟着說:“哦!你倆說上相聲了?沒我飯碗兒啦?”哈!現場的演員都笑着咧大嘴兒了。
機場的邂逅和交談充滿了機智、幽默,鄧小林與劉雙平的幽默情緣便由此拉開了序幕。
中央藝術團抵達拉薩後受到當地藏族同胞的熱烈歡迎,演員們克服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等困難,在成功完成主會場慶典演出活動後,又分成6個分團到基層繼續慰問。劉雙平帶領的分團由拉薩飛往西藏昌都。
2001年7月中央藝術團抵達拉薩時,在機場受到載歌載舞的藏族同胞熱烈歡迎。
昌都邦達機場海拔4300多米,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劉雙平帶領演職人員抵達後,一下飛機就有兩位演員昏倒在弦梯旁。好在當地工作人員準備的氧氣充足,經搶救後演員很快就清醒了。想到演出環境如此艱苦,作為領隊的劉雙平心裡沉甸甸的。
第二天,慰問演出在昌都影劇院舉行,通過全體演職人員頑強努力,演出圓滿成功。第三天,又在昌都廣場慰問演出,觀衆更多。演出開始時,果然出現了主持人突然昏倒的驚險一幕。也正是這一意外,凸顯出鄧小林強烈的團隊精神、敢于挑戰和勇于擔當的男兒本色及出色的應變能力。鄧小林在台上既主持又說相聲,成為整場演出的一大亮點。
演出結束後,劉雙平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心存感激,在後台緊緊地擁抱了汗流滿面的鄧小林,稱贊他在舞台上激情澎湃,具有超常的感染力,真的像個“小希特勒”。鄧小林笑道:“敬愛的領隊,俺當年親自帶領白桦在老山前線慰問時,部隊官兵也說俺像希特勒!”
有了西藏的“患難”之交,劉雙平與鄧小林從此成為好友。喜歡哲學的鄧小林後來了解到劉雙平是學哲學的,還擔任過原BEAT365唯一官网校長、着名哲學家陶德麟教授的秘書,便對他更有了幾分特殊的好感。
2002年初,當時在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辦公室工作的我,趁借到京出差,上門拜訪知名校友劉雙平。在西二環護城河邊中國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院子裡,葡萄架下,我見到了氣質儒雅的劉雙平。巧的是,鄧小林也在這裡。我們仨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劉雙平向我介紹鄧小林時,三句話不離西藏,語言中充滿了欣賞和敬佩。聽說我是從BEAT365唯一官网來的,鄧小林馬上将話題轉到了哲學。他說從西藏回來就迷上了哲學,還調侃地問:武大的哲學專業招不招他這樣的研究生?一句話差點把我嘴裡的茶笑噴了。
這次聚會盡管時間不長,但鄧小林的“純”與“善”,還有劉雙平的“真”與“智”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多了兩位摯友,雖天各一方,難于相見,但我們一直保持着聯系,劉雙平和鄧小林這對文藝圈的“劉鄧組合”經常傳遞給我快樂正能量,他們在“幽默與哲學”同行的路上還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總讓我回味無窮。
二、攜手東莞,激情之火燃南國
鏡頭二:【廣東東莞體育館】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首場演出現場。
鄧小林、白桦一逗一捧地在觀衆的掌聲和笑聲中演繹着專門為晚會創作的相聲《我愛你東莞》。興高采烈時,鄧小林突然示意音響師播放《越來越好》的伴奏帶,并和觀衆們交流:“朋友們,聽聽這首熟悉的旋律,猜猜誰來了?”,台下一片喊聲:“宋祖英”!白桦也湊過來介紹:“答對了!這正是宋祖英的專用原版伴奏帶!”鄧小林話鋒一轉:“不過,宋祖英老師現在部隊慰問,無法分身前來,但是她委托我倆向東莞的朋友們問好!祝願我們美麗的東莞《越來越好》!”緊接着,兩人甩開手臂,放開嗓子,用民歌唱法把宋祖英的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台下掌聲雷動!把晚會再次推向高潮!他倆一下舞台,已擔任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團長的劉雙平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感謝他倆為分團首演作出的貢獻,并說道:“你倆真會忽悠,居然說把宋祖英老師的伴奏帶弄來了。”鄧小林感覺劉雙平對伴奉帶還有幾分懷疑,他将眼睛瞪得大大地說:“敬愛的團長,俺台上說的可是真話,真是宋大腕兒送給我倆為東莞分團首場演出用的。因時間緊,做伴奏帶來不及,隻好找宋大腕兒要,她還說我太能纏人啦!”鄧小林這股對舞台藝術的認真勁兒和對朋友的真誠着實讓劉雙平感動。
2002年6月,開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的先河,中國歌舞團與廣東東莞市政府聯合組建自負盈虧的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劉雙平負責籌建并擔任團長、藝術總監。東莞市臨近港澳,經濟發達,對分團的定位高,期待分團成為嶺南最高水平的國家級歌舞團。劉雙平深感責任重大。分團藝術風格如何定位呢?有專家說,分團不能脫離總團的“民族”和“民間”藝術風格,否則就不是分團了。但劉雙平不這樣看,他認為,既可以有民族、民間"土"的藝術風格,也可以有歐美"洋"的藝術風格,市場歡迎什麼就創作什麼,這樣才能适應市場,讓東莞分團在中直院團改革中走出一條新路。
鄧小林得知劉雙平負責籌建東莞分團後也非常興奮,躍躍欲試。他不斷打電話給劉雙平出主意、想點子。劉雙平對他說:“非常歡迎你和白桦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我們的歌、舞、樂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你倆的相聲逗樂就是另一道輕松幽默的風景線。兩線交相輝映,分團的節目一定會更加精彩!”鄧小林回答道:“你們美女帥哥是主線,俺倆已婚小個男是副線,相信俺們哥倆會是相聲界泰山頂上二青蔥!隻要有需要,我倆随時到!”劉雙平頓有雪中送炭之感。很快,分團除歌、舞、樂隊之外還專門成立了曲藝隊,鄧小林與白桦、孫晨成為曲藝隊的骨幹。
2002年11月28日,東莞分團在東莞體育場舉行首場演出。當晚,原文化部部長劉忠德等領導親臨現場指導。着名歌唱家張也、主持人朱軍也到場一展風采。鄧小林和白桦表演的主題相聲《我愛你東莞》深受好評。精彩紛呈的節目為東莞觀衆獻上了一場豐盛精神大餐。分團在東莞一炮打響,一夜走紅。
南國的熱土,處處生機勃勃。分團在南國大地迅速崛起,一路凱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并在2003年的文化部春節晚會上精彩亮相,分團原創的大型舞蹈《西班牙之火》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分團自負盈虧的辦團模式和雅俗共賞、東西合壁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受鄧小林的影響,劉雙平在工作之餘,對幽默的興趣也愈加濃厚。他倆經常一起喝茶,探讨相聲,如魚得水。興緻所至時,沒日沒夜地讨論和交流,琢磨抖“包袱”的技巧,探讨如何做到“鋪平墊穩”、“三番四抖”、“前鋪後縫”、“聲東擊西”,還在一起寫相聲段子。他倆的思想不斷地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為相聲昔日的輝煌和眼前的低落感歎不已的同時,劉雙平和鄧小林也不可回避地談到小品,并開始探讨小品。提到小品,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為13億中國人帶來快樂的趙本山。兩人對趙本山的小品百看不厭,在他們的心目中,趙本山是繼侯寶林之後中國最偉大的喜劇大師,把中國的喜劇藝術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鄧小林透露說,趙本山是對自己很關心的好朋友,一定找機會把劉雙平介紹給趙本山。
三、依林靠山,“九頭鳥”過山海關
鏡頭三:【東北】開原賓館《馬大帥》電視劇剪輯工作室。
劉雙平一到趙本山的老家開原,鄧小林就領着他來到了趙本山設在開原賓館的《馬大帥》劇組剪輯工作室。一進門,劉雙平就看到了那個銀屏裡熟悉的身影,那個中等身材、兩鬓微白、雙眼深邃的中年男子,正是他神交已久的趙本山。趙本山正在看白天拍攝的素材片,見到鄧小林帶着客人走過來,便迎身站了起來。鄧小林連忙向趙本山介紹劉雙平,趙本山熱情地與劉雙平握手,并關切地問道:“手咋抖成這樣啊?東北天冷,凍着了吧?”劉雙平被逗得一笑,連連說到:“不是天凍的,是見您激動的!”鄧小林馬上插話說:“可能是又冷又激動吧!”得知劉雙平還沒吃飯,趙本山又吩咐鄧小林趕緊帶他去喝點小酒。首次見面,簡單的寒暄,溫暖親切,幽默風趣,劉雙平感受到了趙本山強大的氣場,也隐隐感覺到自己與他可能有一種特殊的緣分。
2003年9月的一天,正在東莞分團排練廳審看節目的劉雙平收到了鄧小林發來的短信:“林已歸山,拍《馬》甚歡,若得空閑,可來探班”。他的短信讓劉雙平既高興又有點吃驚:一個多月沒聯系,鄧小林就“投靠”了趙本山?就去《馬大帥》劇組拍戲了?不在分團曲藝隊說相聲了?劉雙平馬上打電話了解情況。鄧小林解釋說,他在東北開原《馬大帥》劇組拍戲,如果東莞分團有事,他随時可以回來。他還熱情邀請劉雙平到劇組探班,拜訪結識趙本山。
原來鄧小林與趙本山相識已有10多年了,與趙本山合作過小品,還參演過趙本山、範偉兩人在廣州首次試演的舞台喜劇。趙本山覺得《馬大帥》電視劇中善良可愛、窩囊可憐的“吳總”特别适合鄧小林表演,就邀請鄧小林去了劇組。
人生有很多偶然,也許一次偶然,就可以改寫人生。
2003年11月17日,出于對鄧小林的牽挂,也出于對趙本山的崇拜,劉雙平懷着朝聖一般的心情從廣東飛到了東北沈陽。鄧小林到沈陽機場迎接劉雙平後,就直接帶他去開原拜見趙本山。
劉雙平在開原賓館的《馬大帥》電視劇組見過趙本山之後,鄧小林請他到開原街上的小餐館吃飯。兩人吃着東北大炖菜,喝着東北的小燒,暢談着見到趙本山的感受。聽到兩個外地人談論趙本山,餐館老闆也來了興趣,湊過來一起喝酒聊天。談起趙本山的小品和電視劇,餐館老闆如數家珍,憨憨的笑容裡充滿了作為趙本山家鄉人的驕傲和得意,還慷慨承諾可以帶他倆去趙本山的劇組參觀照相,并給兩人免了單。初到開原的劉雙平頓時感受到了東北人的豪爽和火一般的熱情。
鄧小林在《馬大帥》劇中本色出演“維多利亞酒店”老闆“吳總”。拍戲時,他頭型整得像包菜,戴副金絲眼鏡,斯文而儒雅。劉雙平覺得“吳總”這個角色特别适合鄧小林,與生活中的鄧小林很接近,鼓勵他一定把這個角色演好。
劉雙平在開原一呆就是3天。白天,他去劇組看趙本山導戲、拍戲,趙本山對劉雙平很熱情友好,還讓他客串了一場戲。晚上,劉雙平就跟鄧小林去小劇場看二人轉。二人轉是東北特有的一門民間藝術,講究“說、唱、扮、舞、絕”,已有近三百年曆史。二人轉很“俗”、很“土”,但它深受東北老百姓的喜愛,也深深吸引了來自高雅藝術團體的劉雙平。相比之下,劉雙平第一次覺得,高雅藝術與老百姓之間存在着距離,藝術應追求雅俗共賞。感慨之餘,愛寫打油詩的劉雙平即興賦詩一首:“夫妻二人台上鬧,不由你不笑;醜角嘴似一把刀,旦角展風騷;觀衆興奮如火燒,回家還在飄;藝術求雅不求俗,會被百姓抛。”
劉雙平東北之行的最大收獲是同趙本山導戲、拍戲之餘的神侃。話題廣泛,從相聲到小品,從小品到二人轉,從侯寶林到梅蘭芳,從《劉老根》到《馬大帥》,趙本山獨到的見解讓劉雙平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3天後,鄧小林到機場送劉雙平回廣東。劉雙平戀戀不舍地離開開原時,又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打油詩:“開原有緣會本山,神侃藝術心神歡;大師果然不一般,幽默星空最燦爛;真想變成東北漢,天天笑看二人轉”。結識趙本山之後,以鄧小林為紐帶,劉雙平與趙本山的聯系一直未斷。鄧小林與趙本山談起劉雙平時,趙本山也非常認可,覺得學哲學的人能跨界在歌舞團當團長,實屬人才。
緣分終于到來,2006年底,趙本山向已回京工作的劉雙平伸出了“橄榄枝”,邀請劉雙平加盟本山傳媒集團,劉雙平未加思索欣然應約。劉雙平征求鄧小林意見時,鄧小林非常支持,認為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他調侃劉雙平說:“您是學哲學的,哲學的A面是樂觀,樂觀離不開幽默。哲學的B面是悲觀,哲學家叔本華玩的就是悲觀。您不是西方的叔本華,您是東方湖北的‘九頭鳥’,隻有飛進東北的深山老林才能找到快樂的家。我的名字帶‘林’,鳥在林中,林在山中,您這一輩子就逃不出林與山了!”
2007年春節後,劉雙平離京“闖關東”。在京的鄧小林把劉雙平送到了機場,不斷給劉雙平鼓勁加油。從此,劉雙平來到了盛産幽默的白山黑水,實現了4年前“變成東北漢”的夢想。
作為劉雙平加盟本山傳媒集團的牽線紅娘,鄧小林一直牽挂着在本山傳媒集團擔任總裁的劉雙平。他希望劉雙平盡快讀懂東北二人轉,吃透幽默藝術。他經常與劉雙平聯系,兩人在電話中探讨二人轉,探讨哲學。這樣一來,他們共同的話題就更多了,心也更近了。
他們認為,如同相聲因侯寶林的傑出貢獻而火爆一樣,二人轉也因趙本山的傑出貢獻而空前火爆。趙本山是傑出的喜劇天才和經營奇才,他的“手”伸得很長,對喜劇小品、喜劇電視劇和文藝院團的改革都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他最大的貢獻是對二人轉的發展:通過打造“綠色二人轉”,把黑土地上的這門民間藝術提升到了雅俗共賞的高度;通過二人轉的産業化,把二人轉由田間地頭推進到了大城市,由東北推向了全國。
四、拜見方成,小林叩首認“太爺”
鏡頭四:【北京】漫畫大家方成瀚墨飄香的書房。
一見方成,鄧小林突然下跪行大禮,口裡連喊:“太爺爺好!”方成立即伸出雙手将他扶起,一本正經地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咋喊太爺爺?”鄧小林像打機關槍似地說:“我師傅是姜昆,我師爺是馬季,我太師爺是侯寶林,您與我太師爺是兄弟之交,我當然要叫您太爺爺!”說完,鄧小林又雙膝下跪,高聲叫道:“太爺爺,再受晚輩一拜!”方成樂呵呵又将他扶起。家裡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曾任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的方成是我國着名的漫畫大家,享有“學者型漫畫家”的美譽,與華君武、丁聰、廖冰兄并稱為“漫壇四老”。他的每幅作品都诙諧機智,讓人捧腹。他的代表作品是諷刺漫畫《武大郎開店》。畫中的店小二個個都是侏儒,比“武大郎”還矮。有個店小二理直氣壯地告訴疑惑不解的客人:“咱們掌櫃的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畫中還有一幅對聯,上聯:店雖不大惟我獨尊;下聯:人雖不高有權則靈;橫批:王倫遺風。這幅漫畫在改革開放初期一度風靡全國,“武大郎開店”成為當時諷刺嫉賢妒能的流行語。
方成與劉雙平都是BEAT365唯一官网校友,方成是武大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劉雙平是校友會秘書長。劉雙平因此有緣經常向方成請教,兩人很快成為“忘年交”。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劉雙平與方成常在一起小聚神侃幽默。受方成樂觀豁達氣度的感染,劉雙平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默的巨大魅力,喜歡上了漫畫和幽默。他經常向鄧小林介紹方成,鄧小林很希望有機會拜見方成。
2004年,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從東莞回北京聯系工作的劉雙平帶着鄧小林到人民日報社家屬院拜會漫畫大家方成。一進家門,劉雙平就把鄧小林向方成作了介紹,便有了鄧小林單膝下跪喊“太爺爺”的一幕。
方成熱情地握着鄧小林的雙手,還拿出一個記事本讓鄧小林留下聯系方式。随着鄧小林一口一個“太爺爺”的親切稱呼,他們開始喝茶聊天。方成三句話離不開侯寶林,他對鄧小林說:“你太師爺侯寶林了不起,讓相聲登上了大雅之堂,毛主席就愛看你太師爺的相聲。毛主席做了一件大好事,讓國家花錢把你太師爺的相聲都錄相了。我對你太師爺的相聲百聽不厭,原想與你太師爺一起寫幾本關于相聲的書,可惜,剛動手不久,你太師爺就走了。”方成喝了一口茶,不等鄧小林、劉雙平插話,又說道:“要是你太師爺有保健醫生就好了,或者像我這樣堅持騎自行車鍛煉,他就不會走得那麼早。他對相聲的貢獻太大了。我現在天天都在寫關于你太師爺相聲的書,寫作計劃已排到了一百歲。”
劉雙平怕多談侯寶林引起方成的傷心,就插話道:“方老,您現在還騎自行車嗎?”方成說:“這兩年不敢騎了。唉,騎自行車好,上車就有座!”鄧小林問道:“太爺爺,現在人們不太愛相聲,我們相聲的出路在哪啊?”方成略加思考,說道:“你太師爺的相聲為什麼百聽不厭呢?他說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真實的事,離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很近。與老百姓近的東西才有生命力。脫離了老百姓,就像樹木脫離了泥土,就是死路一條!”方成又感歎道:“幽默确實太難了,讓人哭容易,但讓人笑難,笑是大智慧,幽默是最難的。”
看到年近90的方老身體健康,鶴發童顔,劉雙平、鄧小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默帶給人的青春與活力。劉雙平問方成:“您喜歡看趙本山的小品嗎?”方成哈哈一笑道:“愛看!趙本山是一個難得的好演員,他的小品把相聲打敗了。”劉雙平又問道:“您喜愛他的哪個小品?”方成說道:“我最喜歡的是趙本山與宋丹丹還有小崔演的那個小品。”鄧小林馬上插話道:“太爺爺,這個小品叫《昨天?今天?明天》”方成又說道:“宋丹丹那可是頂瓜瓜的好演員,我還專門給她寫過一封信,希望她多演幾個好小品。”
鄧小林又問道:“太爺爺,您身體這麼好,您有什麼養生秘訣沒有?”這時,劉雙平突然大聲背誦道:“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随後劉雙平向鄧小林解釋說,這是方老養生的打油詩,他已背得滾瓜爛熟。方成在一旁點頭微笑。鄧小林不斷地說“太爺爺高見”。臨辭行時,方成主動提出給劉雙平、鄧小林各題寫一幅字。劉雙平請方成寫了 “返樸歸真”,鄧小林請方成寫了“道法自然”。鄧小林拿到墨寶,又是單膝跪地,大聲說道:“太爺爺,祝您千歲千歲千千歲,寫書寫到兩百歲!”
五、寄情海川,異域之旅心神歡。
鏡頭五:【新加坡】熱帶風光的新加坡街頭。
劉雙平和鄧小林漫步海邊,用心感受着異國的風情和建築。在着名的魚尾獅塑像前,鄧小林靈感一閃當起了導演,讓劉雙平擺pose拍照留念。擺第一個pose是,劉雙平對着獅子口的噴水把嘴張大,照出來的效果感覺是獅子張開大口噴出的水全進了劉雙平的嘴裡。第二個pose是,兩人站在獅子噴出的水柱下面合影,照出來的效果就是獅子給他倆洗澡了。他倆照相,引來很多人圍觀。鄧小林看到水柱順勢而落,若有所思地說道:“向下更有生命力。不争是幸,吃虧是福。”聽到鄧小林說出如此充滿哲理的話語,劉雙平眼睛一亮,馬上說道:“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厚德可以載物,人要有寬廣的心胸,善于包容萬物。”鄧小林連連點頭,說道:“水是我們永遠的老師。”劉雙平調侃道:“看來,你這幾年《道德經》沒白學呀。”鄧小林拉着劉雙平沖着噴水的魚尾獅雙手合十道:“來來來,我們向老師行個禮!”
人要讀千卷書,更要行萬裡路。劉雙平就是一個酷愛寄情于大自然的人。
2007年春節前,一位藝術界朋友邀請劉雙平及其他幾位同仁前往東南亞旅遊。劉雙平覺得機會難得,就邀請鄧小林參加。鄧小林又說,春節期間他和白桦将參加北京市僑聯組織的藝術團去澳洲慰問華僑,希望劉雙平在東南亞之行結束後與他們一起去澳洲。劉雙平覺得加盟本山傳媒後因工作忙外出旅遊的機會可能不多,也就接受了鄧小林的邀請。
在一個小的團體中,随處能感受到鄧小林是一個熱情可愛的人。在從菲律賓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飛機上,鄧小林在攝影方面的喜劇創意天賦得到了充分展示。他一路組織大家在座位上表演情景喜劇,又是示範又是照相,忙得不亦樂乎,為大家留下了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後來,在吉隆坡雙子座旁、新加坡海邊,鄧小林又給大家導演了不少幽默的動作和場景,幾乎每張照片都值得珍藏。最精彩的一張是鄧小林與四位美女的合影:從美女昂首彎臂的空隙裡,露出鄧小林幽默調皮的小腦袋。白桦給這張照片取名為:“中國女子足球隊馬來西亞奪冠”。當大家表揚鄧小林時,他總是說“低調!低調!上善若水”。
快樂的東南亞之旅結束後,劉雙平随鄧小林、白桦去了澳洲。
第二天夜晚,鄧小林、白桦邀請劉雙平參加了在悉尼市政廳劇場舉行的慰問華僑新春晚會。晚會由鄧小林主持。他走上台後,剛說了幾句拜年的話,現場忽然響起了周傑倫《雙節棍》的伴奏音樂。劉雙平很奇怪,主持人話沒說完咋就放音樂了?是音響師出現失誤?正在劉雙平充滿疑惑時,小個子鄧小林在音樂中玩起了Rap,如紮了雞血般地浪了起來,隻見他又說又跳,激情似火。很快他就點燃了全場觀衆的激情,台下歡聲雷動,掌聲一片。劉雙平心裡想,這也太另類吧!這小個子總能玩出新花樣!他興奮地為鄧小林鼓掌。
過了一會兒,輪到鄧小林、白桦再次上場說相聲了,他倆說的相聲段子是《走過的路,聽過的歌》,談的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在大陸的發展軌迹,有很多唱還有大段的說。這個段子是劉雙平與鄧小林一起創作完成的,劉雙平開始還很擔心現場演出的效果。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節目深受現場僑胞的喜愛,掌聲和笑聲一直從開始持續到結束。
《走過的路,聽過的歌》表演結束後,鄧小林和白桦置身于觀衆雷鳴般的掌聲中,又返場表演了一個相聲。這個段子也很獨特,談的是中國的十二屬相的幽默。他倆不是拿屬相去調侃男歡女愛,而是調侃中國曆史、美國曆史、澳洲曆史,談戰争、和平、股市,甚至還談到耶稣,融進了很多政治和哲學,也受到了觀衆熱烈歡迎。看來,鄧小林把多年思考的哲學融入到自己的相聲中了,也許,這也是他偏愛哲學的一個重要收獲。
六、暢飲京城,脫光上衣論雅俗
鏡頭六:【北京】簋街一家小餐廳。
鄧小林突然脫掉上衣,光着膀子,對我說:“龔博士,脫掉衣服就是‘俗’,好涼快,好舒服!穿上衣服或許‘雅’,好看但就得捂出一身汗!‘俗’、‘雅’是一對連體嬰兒,我們不能把‘俗’妖魔化,也不能把‘雅’神聖化。”說完,他又對劉雙平說:“你敢不敢脫?你是從武大校園走出來的,要處處為人師表,現在又是本山傳媒的總裁,會顧及自己的形象,恐怕你不敢脫!”哪知劉雙平怪叫一聲:“向你學習,求真求俗!”,立馬把上身脫得精光。鄧小林大笑不止,引得衆人側目。
劉雙平到本山傳媒集團工作後,與鄧小林的交往有增無減。2008年底,趙本山決定在北京開辦“劉老根大舞台”連鎖劇場,讓“綠色二人轉”正式進京。劉雙平作為本山傳媒集團總裁具體“操刀”籌辦事務,家在北京的鄧小林也加盟參與籌辦。
2009年5月2日晚,位于天安門廣場南邊的前門東路燈火輝煌,喜氣洋洋,張藝謀、成龍、馮小剛、宋祖英、姜文、葛優等大腕明星雲集,“衆星捧月”,隻為趙本山旗下的“劉老根大舞台”第8家連鎖劇場開業。自此,從黑土地走出來的“綠色二人轉”正式落戶京城,擁有近三百年曆史的東北二人轉開啟了嶄新的征程。
這年暑假,已調到beat365体育官网工作的我到北京出差,鄧小林熱情地邀請我到“劉老根大舞台”看了一場二人轉。沒想到這裡的演員個個身懷絕活,把我逗得前仰後合,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戲後鄧小林又帶我到簋街去吃小龍蝦。巧的是,那天晚上劉雙平由沈陽飛到北京辦事,聞訊就直接從機場趕到簋街聚會。三人相見,分外親切。酒過三巡,話也多了起來,話題很快就落在北京“劉老根大舞台”和二人轉上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讨教機會。為什麼在演藝業并不算發達的中國,“劉老根大舞台”連鎖劇場“天天有演出,場場都火爆”呢?而其他藝術門類包括相聲遠不及二人轉火爆呢?這是我最想知道的。
劉雙平酒桌上的解釋通俗易懂,又有理論深度:“‘劉老根大舞台’成功的秘訣主要是處理好了四個關系。一是‘笑’和‘美’的關系,我們重笑不重美;二是‘俗’和‘雅’的關系,我們重俗不重雅;三是‘土’和‘洋’的關系,我們重土不重洋;四是‘真’和‘假’關系,我們求真棄假。”聽了這番話,我舉杯感歎道:“劉總不愧是哲學高材生,把辯證法活學活用啦!看問題總是那麼辯證而富具有高度。”
鄧小林的眼神中也流露出欣賞和贊歎,他邊吸煙邊打抱不平地說:“總有人認為趙本山的小品和二人轉‘俗’,其實‘俗’并不是洪水猛獸。‘俗’是藝術之源,首先是通俗和民俗,而不是低俗和庸俗。雅是離不開俗的。藝術一味求雅就真‘啞’了。”鄧小林的這席話讓我也刮目相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鄧小林也快成哲學家了。
我馬上端起酒杯給鄧小林敬酒,稱贊說:“鄧老師,您已成為笑星裡的哲學家了,請您找機會與武大哲學專業的同學們交流交流。”随後,便有了鄧小林、劉雙平脫掉上衣的一幕。這一幕讓我吃驚不小,幾年不見,劉雙平竟能在大庭廣衆之下光着膀子喝啤酒,渾身散發着東北漢子的風采,看來他受二人轉的影響真是不小,東北之行确實讓他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那天,劉雙平和鄧小林喝了很多啤酒。既然都是俗人,為什麼不能一醉方休呢?我酒量很小,很少喝酒,但那晚我喝了,也醉了,也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
七、聚首泰山,幽默哲學兩交歡
鏡頭七:【山東泰安】泰山腳下紅門附近的一家燒烤店。
一個清風徐徐的傍晚,我與劉雙平、鄧小林在泰安一家燒烤店吃羊肉串,喝美味的泰山原漿啤酒。他們兩人光着膀子,揮汗如雨。這時,我建議我們3人玩一個遊戲,我出題,請他們兩人用最簡單的話語回答,力求雅俗共賞,輸者第二天請客。我一連出了好幾個問題,涉及到他們平時交鋒的話題。他們四目相對,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高潮疊起。
2013年8月底,“劉老根大舞台”泰安劇場正在緊張裝修,籌備開業。應劉雙平的邀請,我和鄧小林一起坐高鐵由北京到泰安,遊泰安,登泰山。
接下來的兩天,劉雙平抽空陪鄧小林和我遊岱廟,步紅門,涉小溪,登山頂,領略到了孔子“一覽衆山小”的豪情。我們3人難得有這樣徒步旅行的快樂時光。除暢談泰山文化和二人轉外,我們還探讨人生、藝術和幽默。
這天傍晚,我們來到了一家燒烤店,便有了泰山論道、平分秋色的故事。他們兩人高談闊論,妙語連珠。
什麼是幽默?“幽默是笑聲中的矛盾統一,撕裂自己,快樂他人。”鄧小林說。劉雙平則認為:幽默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智慧與快樂的結合體。
什麼是快樂?鄧小林說:“快樂就是逍遙遊,就是看破,放下,自在。”劉雙平則說:“快樂分三類: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什麼是愛情?鄧小林說:“愛情是男女間的緣分,是奉獻與給予。”劉雙平則說:“愛情是人生的奢侈品,首先是忍,其次才是愛。”
什麼是藝術?鄧小林說:“藝術是編織美好生活的夢想。”劉雙平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又不能脫離生活。”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一團麻,總有解不開的小疙瘩。”鄧小林如此感歎。劉雙平則說:“人生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由簡單到複雜再回歸簡單。”
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打折’的學問,給人智慧,讓人快樂。”鄧小林這樣解釋。劉雙平則說:“哲學是黑夜中的明燈,是人生的救生圈。”
他倆的回答各有千秋,不分上下,看樣子,第二天該我請客了。實際上,在藝術道路上,在人生旅途中,劉雙平與鄧小林總在追逐心中的夢想,不斷探索着藝術和人生的真谛。
劉雙平過去的人生道路以雅為主,從BEAT365唯一官网到中國歌舞團,這些都是“雅”的大本營。到本山傳媒集團之後,劉雙平掉進了“俗”的“泥潭”,經曆了脫胎換骨的裂變,最終成了俗文化的崇拜者、踐行者。他的大腦裡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生活,一半是夢想。他的身上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既有哲學又有藝術。一個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專業的高材生居然能與二人轉演員一起創作節目,同台演出,樂在其中!他的人生軌迹就是由俗到雅再回歸到俗的否定之否定過程,充滿了傳奇色彩。
鄧小林在人生态度上謙和低調,生活追求簡單,但他心中有兩團永遠燃燒的火焰,一團是幽默,一團是哲學。幽默讓他快樂,哲學讓他智慧。他有着大藝術家的潛質,在相聲、影視、主持的跨界中享受着快樂,同時也帶給觀衆笑聲和啟迪。
劉雙平、鄧小林都是趙本山的崇拜者,他倆都在追逐着喜劇藝術的夢想。藝術的根是相連的,他們以幽默和藝術為橋,以哲學為伴,在人生的蓦然回首中踐行着真、善、美,傳遞着正能量和真快樂。(龔文德,beat365体育官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