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線】中國學争議指向文化強國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09-17
[摘要]中國學争議背後,其實是當下中國需要一場什麼樣的文化建設、什麼樣的文化輸出的大問題。
一場燕京學堂風波讓“中國學”這個詞從學術圈的孤島飛入尋常百姓的汪洋。如錢理群先生所言,燕京學堂的要害不在選址,而在“中國學”。
“中國學”的提法,顯然是有意與久已存在的海外“漢學”或“中國研究”劃開界限,可以确認它将成為顯學,因為它切中這個曆史轉折年代的要害—如何重建“中國”的曆史和當代叙述,以及如何确認中國文明主體認同。
中國學争議背後,其實是當下中國需要一場什麼樣的文化建設、什麼樣的文化輸出的大問題。告别弱國心态,建設強國文化,建設強國的國民性格,都将是未來中國思想界緻力解決的問題。民族複興,需要這樣的人心建設工程、思想建設工程。而這些,都要依靠市場,通過真正激發民間活力來完成。 (韓十洲)
(白彤東:讓中國傳統回應西方挑戰
時周特約記者 高揚 發自廣州)
“建設文化強國應發展強國文化”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李光金 發自廣州
如何看待文化建設在整體改革中的作用?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綜合國力、文化軟實力上繼續破局?帶着這些問題,時代周報記者日前采訪了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富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王鴻剛。
中國特色,世界氣派
對于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建設,彭富春提出的一個觀點,他認為“建設文化強國,應發展強國文化。隻有強國文化才既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才能強國。”他說:“我們需要的強國文化是要有強大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利于國家複興的文化;源自傳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氣派。”
“面對傳統文化,不能為了繼承而繼承,要使得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有正能量,在當代世界有生命力。”彭富春對時代周報記者強調。
對于目前國民“信仰”缺失或者說危機,彭富春提出了“人心建設工程”,他認為應該從法律意識、道德層面、信念三個方面實現。亦如習近平著作《之江新語》中所講:文化即“人化”,文化事業即養人心智、育人情操的事業。人,本質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人類不僅追求物質條件、經濟指标,還要追求“幸福指數”;不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諧,還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諧;不僅追求效率和公平,還要追求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精神升華的充實,追求生命的意義。
前段時間,北大校方準備用靜園做學堂和學舍,建燕京學堂,培養“一年制中國學碩士”,這件事從校内事件變成公共事件。彭富春認為:“國學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最糟糕的是商業化,拿本三字經、弟子規就是國學,就開班掙錢,非常荒唐;其次是‘宗教化’,借儒家、道家、佛學的一些東西裝神弄鬼,對人進行精神禁锢,以至騙财騙色;再者是表演型的國學,例如以為穿漢服、下跪叩頭就算尊重傳統了,很可笑;還有一種是‘政治型’的國學,宣傳主奴意識,例如有些老闆,在辦公室、廠房裡挂滿弟子規、孔孟言,通過這些控制員工思想,其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最需要的是遵守法律、尊重市場。”
如今文化立法工作開始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但是仍未跟上現實需要,彭富春認為:“我們當前的一些立法還存在很多空白地帶,例如面對國學熱,什麼是國學都尚無定論,開設國學班,應該用什麼教材,課程怎麼設置,師資配備要怎麼,都沒有明确規定,還比如面對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變革,版權保護立法也沒跟上。”從具體原因來看,他認為,這與文化體制仍處于混沌狀态,很多仍是事業單位,與市場經營還沒有實現分開,整個文化市場主體多元化,分工不明确有關,需要加快改革步伐。
用市場手段助力文化走出去
目前,在中國和各國政府的支持下,各種文化交流機制陸續搭建,并形成文化展示、學生互訪、智庫交流等多種形式。漢語熱當下已經成為包括歐美國家在内的世界各國的一個重要現象。王鴻剛認為這有着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背景。從經濟方面看,全球化背景下的就業市場競争更為激烈,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潛力的經濟體之一,如能通過學習漢語為自己增添一項就業技能,無疑對各國青年而言具有巨大吸引力。從社會背景看,随着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交流日漸深入,中國傳統儒家、道家文化中所倡導的“反求諸己”、“天人合一”、“處虛守靜”等哲學思想,也會引起各國學者和一般民衆的強烈興趣。
提到“文化外交”,必談及孔子學院。其作為對外交流的“文化大使”,已經走過十年時間。其設立是中國主動、系統地對外展示文化形象、推廣文化理念的重要嘗試。在過去10年來,取得了不少成績,對于世界各國特别是第三世界增進對中國的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目前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其傳播内容仍主要以語言教學為主、缺乏系統的文化理念灌輸,文化内容主要以傳統為主、缺乏現代氣息等。王鴻剛認為:“這是中國的發展階段以及相應的國際地位等深層因素決定的,同時也與整體的文化外交和文化傳播戰略有關,屬于階段性的現象。未來,随着中國整體實力的進一步提升,戰略部署更加主動和更加成熟,這些都是可以适時改進的。其關鍵,乃是從内部做起,充分利用市場手段,積極鼓勵創新精神,提升文化産品競争力,切實将中國打造為現代文化強國。”
時代在線 Time-Weekly.com 2014-09-04 0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