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光明日報】為了堅如磐石的信仰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12-03

——“馬工程”專家陶德麟及咨詢委員事迹感動專家學者

近日,本報先後刊發兩篇報道,分别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陶德麟和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群體的事迹(見本報11月26日1版《學高身正把關人——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群體》、11月21日13版《陶德麟:筆有雷鳴道不孤》),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而感受最為深切的要數參與工程的專家學者,他們紛紛表示,報道所展示的事迹與精神,讓他們不僅收獲了感動、得到了啟迪,也汲取了為真理而奮鬥的不竭動力。

“為現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樹起标杆”

“兩篇報道一篇聚焦典型個體,一篇關注優秀群體,點面結合地展示了資深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學術曆程和卓越貢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甯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咨詢委員們身上理論自覺、學術追求和使命意識的統一。“理論自覺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學術追求支撐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使命意識含蘊于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責任與擔當。三者統于一體,必然能極大地推動理論研究,使個人的學術生命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

作為工程多項課題的首席專家、主要成員,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王小錫曆來把工程咨詢委員們視作治學榜樣。“最初參加工程,我原以為咨詢委員們隻是随便看看書稿、提些原則性意見,但是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審議會就被震撼了:這些名家大家把關非常嚴格,審核極其細緻。我雖已年過花甲,但在這樣的治學态度面前,依然深受鼓舞。”

“三個執着,三個堅守”,這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從咨詢委員、陶德麟事迹中提煉出的“關鍵詞”。“執着于真理,堅守學者的本質;執着于創新,堅守學術的本質;執着于責任和愛,堅守教育者的良知,這是陶老、每位咨詢委員用行動給我們上的最好一課。他們為現時代馬克思主義學者樹起了标杆。”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炳林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編寫組主要成員,他參加了11月10日的審議會,對報道中所寫場景感同身受,“咨詢委員們不但指出不足之處,還給出了很多具體的修改建議,可見其思考之深、之實、之細。他們具有大家應有的學養和風範,卻絲毫沒有‘權威’‘泰鬥’的架子,從不盛氣淩人,也從不壓制後輩的見解”。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看來,“堅如磐石的信仰”是老學者們身上最為動人的力量。“正像報道概括的那樣,這些老先生熱誠、嚴謹、虛懷若谷,他們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我想,這是支撐他們奮力前行的動力所在。”

“以更大的熱情堅守信念、宣揚真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肩負着何種理論責任與社會責任?怎樣才能擔負起這樣的光榮使命?讀完報道,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腦中有了更加明晰的答案。“不畏繁難的堅韌和勇氣、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對後學的厚愛提攜……陶德麟和咨詢委員們的治學精神、追求真理的可貴品質,也是我們青年理論工作者應當錘煉、涵養的品格。作為工程的一分子,我會以此為準繩,以更大的熱情堅守信念、宣揚真理。”

“立足時代前沿,關注重大現實,強化問題意識,推進理論創新。”這是韓震從陶德麟事迹中得到的啟發,也是他對今後如何更好地開展研究所做的回答。“工程實施已近10年,事實證明,将其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深入開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總會有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去解答、去回應、去指導。因此,一定要加強對現實問題、熱點難點的追蹤研究。”

“咨詢委員所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這是我們今後應重點努力的方向。”郭建甯表示。艾四林也将此看作自己的一大職責:“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一級學科、人才隊伍茁壯成長,這是工程專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光明日報》去年也曾進行報道。工程專家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也要組織好團隊集體攻關,幫助和帶動更多年輕人成長,培養新一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本報記者 戶華為 王 琎)

(來源:光明日報 2013年11月29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