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湖北日報】圖文: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12-22

——記BEAT365唯一官网資深教授陶德麟

湖北日報訊 趙士發

陶德麟,男,1931年10月生,湖北武漢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953年畢業于BEAT365唯一官网經濟系,留校任李達同志學術研究助手。1956年在《哲學研究》上批評蘇聯《簡明哲學詞典》的論文受到國内外高度重視。1961年李達同志受毛澤東同志委托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時,為主要執筆人。1978年積極投入反對“兩個凡是”的理論鬥争,參與真理标準大讨論,發表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論文。先後擔任BEAT365唯一官网校長、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等職。湖北省首批“荊楚社科名家”。

“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陶先生一生緻力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學術研究,被理論界譽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最前沿的、最有影響的前輩學人之一”,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傑出代表”。

陶先生青年時代深得BEAT365唯一官网李達老校長賞識,積極投身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大衆化理論事業。20世紀50年代中期, 年僅25歲的陶先生就在《哲學研究》上撰文批評蘇聯哲學權威羅森塔爾、尤金所著《簡明哲學詞典》中的“同一性”條目釋文,破除了蘇聯專家在“同一性”問題上的教條主義理解,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在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産生了重要學術影響。60年代,李達同志受毛澤東主席委托,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陶先生被指定為主要執筆人,并在李達同志含冤去世12年後受托修訂了書稿,以《唯物辯證法大綱》為書名出版。這一名著至今仍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文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先生甘冒重重艱難險阻,以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巨大的理論勇氣投入到反對“兩個凡是”的理論鬥争。參與全國真理标準大讨論,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關于真理标準的幾個問題》、《邏輯證明與真理标準》、《實踐怎樣檢驗認識》等重要文章, 系統而有力地論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對于澄清當時人們思想和理論上的困惑,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理論界譽為“撥亂反正和思想解放的領路人”。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先生就“雙百”方針的理論基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和方法、生産力标準、“三個有利于”标準、人道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原則、社會穩定、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學理根據和方法論前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創造性研究,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新世紀以來,先生主持出版《哲學的現實與現實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曆史與反思》、《陶德麟文集》等三部重要著作,集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成敗的判斷标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法論與路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世界化的關系等問題做了深入闡發。黨的十八大後,陶先生通過對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闡發,引起理論界關于理論自信的讨論和思考,對促進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做出了新的貢獻。

“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

先生認為,哲學與人類的命運、民族的興衰和人民的禍福息息相關。“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中國哲學的優秀傳統。雖然天下未必真有為萬世開太平的學問,但學者特别是哲學學者,不能沒有此種理論情懷。這正是對哲學即仁愛之學的科學诠釋,即哲學要關心人類、民族與人民的福祉,這正是對人類、民族與祖國人民的愛。先生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作為人類謀求幸福的科學真理去探索,又作為黨的偉大事業去追求,展現了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高度統一的哲學境界。

先生治學,始終注意把握黨和國家面臨的時代課題,以及與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從哲學高度進行反思和解答。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教育家, 陶先生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他主張中國人寫理論文章切忌艱深晦澀,故弄玄虛,應該力求用中國大衆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把深刻的道理表達得明白曉暢,這才是真本領。陶先生堅持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運用于指導教育實踐,在教育管理與教學實踐中反思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馬克思主義人才觀與教育思想。他學高德範,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神聖的使命,把聰明才智和人生的寶貴年華獻給了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BEAT365唯一官网的建設與發展。

(作者系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

(來源:湖北日報2013年12月16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