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湖北日報】以思想熱愛自己的家園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1-16

――與彭富春教授談天人共生

是不是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

近日,記者帶着這個問題,采訪了新增選為武漢市政協副主席的BEAT365唯一官网教授彭富春。

在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那間不大的接待室裡,記者見到了彭富春教授。當時他正忙于給同學簽名送書,一看書名,是《論海德格爾》和《論中國的智慧》。

面對記者的提問,彭富春說,就像亞裡斯多德說的“人是政治的動物”,古往今來,思想家、哲學家大多關心政治,隻要不是犬儒,大家都關心社會,希望生活在一個公平正義的環境之中。

他說,作為國家的一個普通公民,參與到民族複興的征途之中,應是當仁不讓的事情,有如我們現在所熱議的“中國夢”。

告别了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存在之思,彭富春教授回到中國本土的思想資源,通過寫作和授課,通過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長達十年的建言獻策,踐行着自己的家園之思。

“我們不是為了學西方而去學習西方,而是要從思想和文化上對中國的崛起有所促進。”他說。談到1990年彭富春去德國求學的經曆,記者聊到了他在《漫遊者說》中寫到的一件事:一個俄羅斯老頭,站在歐亞國際鐵車的車窗邊,接過他遞過去的一瓶二鍋頭一飲而盡。

彭富春笑了。他說,“那時為了籌學費,我身上的衣服都賣出去了。”

是啊,他說,你看我們現在物質豐富了,但GDP中是不是應該多一些綠色?對生态是不是要多保護一些?

比如武漢市,他說,兩江四岸,湖泊衆多,得水獨厚,我們可以圍繞武漢的水文化,做些文章。現在我們在武漢生活的人們,還隻是在岸上看水,還很少進入水中體驗水,和水嬉戲,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像南歐和北歐那樣,适當發展遊艇業呢?另外,在武漢“五位一體”的建設中,是不是可以通過文化,把這些都貫穿起來,創造武漢獨有的時尚、品牌和方式呢?

說到武漢,今年50歲的彭富春充滿期待。

我們談起詩人裡爾克《秋日》中的句子: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築/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以及詩人海子的句子:用幸福也用痛苦/來重建家鄉的屋頂。在海德格爾後期哲學中,“建築”、“居住”、“還鄉”、“家園”是經常讨論的。彭富春教授,就是一個遠遊還鄉的學子,他以思想、以還鄉、以居住、以建言,熱愛着自己的家園。“我當下思考的落腳點,是天人共生。”彭富春說。

和傳統的天人合一不同,天人共生,不是誰去合誰的問題,而是欲、技、道的遊戲:欲,指的是人的身體欲望;技,指的是現代技術;道,指的是智慧;遊戲不是無意義的活動,它展示的是人的自由活動,它們相互區分,又相互規定和促進,進而實現道和智慧。

就像柏拉圖的愛情中沒有身體,康德的美學中沒有欲望,工業社會之後,西方思想才開始關注人的欲望和身體,反思技術的邊界,而在中國,此岸世界一直是個歡樂的世界。

彭富春的“天人共生”說,有點像馮友蘭先生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的“四重境界”說,但更注重社會性和富于時代氣息,關懷着我們當下的生活世界。

“家園就是你窮盡一生熱愛和居住的地方。”彭富春說。

采訪完彭富春教授,已是傍晚。珞珈山上高大的喬木,筆直有力地伸向天空,像脫盡了葉片的思想。

(湖北日報2013.1.11記者 黃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