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陶德麟: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6-03
光明日報編者按: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世界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月30日,劉延東副總理主持召開了“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 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座談會”,參會的專家學者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意見建議。專家學者們認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高校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高校哲學社會學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聚焦重大問題,服務國家戰略,深入開展應用對策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增強國家軟實力,提高黨和國家決策科學化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教育版今天摘選部分代表發言,以飨讀者。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是幻想和空想,而是有科學根據的理想。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找到了一條實現理想的道路──中國道路。這條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已經産生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主題重要性的認識,确立理論自信,大力改進學風和文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是一個研究課題,更是我們整個馬克思主義學科都應當體現的精神。這種精神稱為“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一要準确地提出問題。研究的問題應當是從中國的實踐中提煉出來,又對中國實踐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的問題。問題的提出就決定着研究的方向和成果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不是停留在書齋裡的清談,而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要使馬克思主義對解決中國問題“有用”,就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中國的實踐。
二要自主地研究問題。不但提出問題要靠我們自己,解決問題也要靠我們自己。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的立場和眼光,自己的“坐标”,要有科學根據的民族自信。現在有一種不好的評價,就是隻有西方學者的見解才有“學術水平”。這種觀點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是理論的最終來源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道理,看不見中國人民的需要。這種研究路徑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不僅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也不會為世界文明的寶庫增添新的财富。
三要大力改進文風。文章應當有作者自己的風格,應當千姿百态而不應當千人一面。文章是思想的載體,是寫給别人看的,總應當辭能達意,讓讀者看得懂。文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要不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掌握群衆、發揮作用的原則問題。我們必須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以中國人喜聞樂見、明白流暢的語言講清深刻的道理,讓具備了必要知識的讀者理解作者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隻有我們中國人自己才能創造出來,也隻有這樣的成果才具有世界意義。
(《光明日報》2013年5月31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31/c49166-2168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