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黨建】郭齊勇:以強大的中國精神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6-28

編者按: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要“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為此,本刊記者訪談了10位專家學者,請他們解讀中國精神與中國夢。

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了中國古代精神,使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曆史基礎和文化分量

中華民族文化是在多樣化的發展中逐漸統一的,在5000多年甚至更長時期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融合中,孕育了中國古代文化精神:

和而不同,厚德載物。強調“天人合一”,重新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重視“協合萬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視各民族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别性、獨特性,又重視和合性、統一性。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主張仁愛、和為貴與協調性,愛好和平,反對以力服人。

剛健自強,生生不息。強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創造進取。倡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人因此而創造了世界上獨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文明。無數的仁人志士奮發前行,不屈服惡劣的環境、勢力與外來侵略者的淩辱壓迫,剛健堅毅精神代代相傳。

仁義至上,人格獨立。我們以仁義為最高價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揚至大至剛的正氣,舍我其誰的抱負,強調人人都有内在的價值與不随波逐流的獨立意志,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氣概,守正不阿,氣節凜然,甚至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民為邦本,本固邦甯。強調“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主義肯定人民是主體;人君之居位,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保民、養民是人君的最大職務。

整體把握,辯證思維。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發達,這屬于理論思維,包含了抽象過程。中國思維有兩大特征,一是整體觀,二是陰陽觀。前者從整體上把握世界或對象的全體及内在諸因素的聯系性、系統性,反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後者重視事物内在矛盾中陰陽、一兩關系的對立與平衡。

經世務實,戒奢以儉。我國有現世與實務精神,強調知行合一,踐形盡性,經國濟民,兼重文事武備,明理緻用,反對空談高調。又有尊重勞動的精神,倡導勤儉節約,力戒驕奢淫逸,鄙視不勞而獲。

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中國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使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曆史基礎和文化力量。

——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郭齊勇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danj/danj201304/danj20130406.html

(稿件來源:《黨建》2013年第4期)

Baidu
sogou